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11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353篇
基础理论   164篇
污染及防治   71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1.
镧对酸雨胁迫下水稻种子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pH值为2.0,2.5,3.0,3.5,4.0,4.5和5.0的模拟酸雨和La(浓度为1mg·l-1)处理水稻种子,测定不同酸雨胁迫下La对水稻种子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酸雨胁迫7d时,随胁迫强度的增加(pH5.0-2.0),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降低,而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La可缓解pH5.0-3.0胁迫的伤害;但对pH2.5-2.0无明显防御作用.pH4.0时,解除酸雨胁迫(t=5d,3d)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即时提升(第6天和第4天),La处理亦可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对脯氨酸含量均无明显影响,pH2.5处理过长时(t≥5d),对水稻种子造成不可逆伤害,可溶性蛋白含量小于对照,而脯氨酸含量大于对照,La处理无明显效应;当酸雨处理3d时,可溶性蛋白与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经La处理后均有所提高,表明La丑对酸雨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有一定防御作用.  相似文献   
92.
机体细胞镉摄入离子转运通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镉是人体非必需金属离子,长期镉暴露易引发镉中毒。机体内没有负责镉转运的特定载体,镉可通过必需金属离子转运载体进入机体细胞。机体内能够转运镉的载体有多种,主要包括铁的转运载体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DMT1)、钙离子通道(电压门控钙通道(VGCC)、瞬时感受器电位(TRP)和钙库调控的钙通道(SOC))以及锌铁调控蛋白ZIP家族中的ZIP8和ZIP14等,且不同的机体细胞镉吸收所需转运载体不同。转运载体对镉离子的转运符合米氏方程,不同载体调节镉吸收的米氏常数Km值不同。机体细胞镉的吸收是个复杂的过程,通常存在着多种转运载体的交互作用,机体细胞可根据环境变化而选择镉的转运载体。对镉的生理毒性,以及细胞镉吸收常用的转运载体类型加以阐述,并分析了不同机体细胞镉吸收的可能转运载体,以期为后续探究机体细胞镉吸收具体分子机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3.
为研究雾霾天气下SO42-、NO3-和NH4+的形成机制,2013年4月18~23日,使用6级Anderson大流量采样器采集了不同粒径段的气溶胶样品,并利用离子色谱对其中的水溶性无机离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州雾霾期间PM3和PM10中总水溶性无机离子平均浓度分别为(32.7±13.3)μg/m3和(39.4±15.7)μg/m3.SO42-、NO3-和NH4+是最主要的水溶性离子,它们在PM3和PM10中占总离子质量分数分别为76%和71%.3种离子主要集中在0.49~1.5μm的液滴模态,该模态中NH4+主要以(NH4)2SO4和NH4NO3的形式存在,而凝聚模态的NH4+则主要以(NH4)2SO4和NH4HSO4的形式存在.液滴模态的SO42-主要来自雾内或颗粒表面的液相氧化反应,NO3-主要来自夜间N2O5在颗粒表面的水解反应,NH4+主要来自NH3在颗粒上进行的非均相中和反应,而这3种离子在该模态的日变化特征则很好的反映了以上的形成机制.受太阳辐射的影响,3种离子的浓度在凝聚模态均表现为白天高于夜晚.  相似文献   
94.
蒸汽相变促进可溶PM2.5凝结增长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利用蒸汽相变原理促进氨法脱硫系统排放细颗粒物(PM2.5)的脱除,建立多分散颗粒的凝结增长动力学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可溶硫酸铵颗粒的凝结增长规律,并将典型粒径可溶与不可溶颗粒的凝结增长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硫酸铵颗粒的增长速率相近,等温系统的凝结增长效果优于绝热系统;对于同一初始粒径分布下的可溶和不可溶颗粒,微米尺度可溶颗粒的增长速率始终大于不可溶颗粒,亚微米尺度可溶颗粒的增长速率先大于而后小于不可溶颗粒,使得二者的增长曲线存在一个交叉点;蒸汽饱和度增大能显著促进硫酸铵颗粒的增长;等温系统中温度对硫酸铵颗粒的增长影响显著,绝热系统中温度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95.
热水溶性有机物含量和组成是表征剩余污泥(简称为污泥)中有机质生物可利用性的重要手段.分析了不同热水淬时间(1~24h)和不同ρ(污泥)(0.7~36.0g/L)对热水溶性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溶出的影响,据此对剩余污泥中热水溶性有机物的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 结果表明:污泥在60℃水淬8h时,水溶性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溶出率达到最大,分别为34.6%和36.1%;但是,随着水淬时间的延长,部分蛋白质被转化成氨氮,部分碳水化合物也发生了转化和降解,致使二者的浓度降低. 考虑测试分析的时间效率和溶出率稳定性,污泥热水溶性有机物最优水淬时间建议设置为5h. 研究结果表明,热水溶性有机物的溶出率随ρ(污泥)降低呈升高趋势,当ρ(污泥)为0.7g/L时,热水淬5h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溶出率最大,二者分别为52.9%和36.6%.   相似文献   
96.
气体分离循环对高温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研究了气体循环(包括气体直接循环和脱除气体中的氢气后循环)对以葡萄糖和乙酸钠配制的模拟废水在高温厌氧消化过程中乙酸代谢速率、出水性质及微生物相的影响,并采用尺寸排除色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的分子量分布和荧光物质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气体循环使得出水中残余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由238.2mg/L(未脱氢)和129.6mg/L(脱氢)分别减少至8.5mg/L和8.2mg/L,并最终降低了SMP产量,45d时分别降至气体循环前的36.8%和59.2%.脱氢气体循环促进了乙酸化和乙酸氧化,导致了微生态环境和甲烷化基质浓度的差异,促进了高分子量SMP向低分子量SMP的转化,污泥中的微生物形态亦发生了较大变化.可见气体循环改善了基质与微生物的混合状况,改善了出水水质,而脱氢气体循环加速了乙酸的代谢,有望更快速地解除易降解有机物高温厌氧消化过程中的酸抑制,提高厌氧消化效率.  相似文献   
97.
上海城区典型空气污染过程中细颗粒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集了上海城区2009年10月10~21日期间2次空气污染过程的样品,在对污染过程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PM2.5及其化学组分的变化,探讨了污染源及形成机制.研究表明,14日的灰霾过程主要由本地排放的污染物二次转化形成,PM2.5占PM10比重超过60%且PM2.5中离子组分含量高.17~19日的浮尘过程中,受北方沙尘影响本市粗颗粒浓度上升,PM2.5所占比重下降,二次离子组分从细颗粒物向粗颗粒物转移且Ca2+浓度上升,同时受到长江三角洲区域秸秆焚烧的影响,细颗粒物中K+, EC和OC含量高.因此,应在控制本地源排放的同时,加强对细颗粒尤其是二次细颗粒污染及其前体物的协同控制.  相似文献   
98.
The effects of Cd at environmental concentrations (0–32 µg/L) on the green alga Parachlorella kessleri were investigated. At about 3 µg Cd/L, toxic effects of Cd are becoming evident, much lower than reported previously. At 8 µg/L and higher, pronounced adverse effects on growth, cell morphology, size, and physiological state are seen. Therefore, levels lower than 2 µg Cd/L should be employed to produce Cd-carrying algae for feeding experiments with organisms on the next trophic level, e.g. mussels, to avoid reduced food uptake. These findings also suggest that aquatic ecosystem conditions can be indirectly influenced via the impairment of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algae since they are the basic organisms of aquatic food chains.  相似文献   
99.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on freshwater fish Cyprinus carpio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pesticide curacron on total serum protein. Curacron is an organophosphate pesticide and used by the farmers to protect their crops. This pesticide reaches the aquatic ecosystem by direct or indirect means and affects aquatic fauna. LC50 for curacron for C. carpio was calculated by the log-dose/probit regression line method and found to be 0.38?ppm at 96?h. Three sub-lethal concentrations (0.1, 0.01, and 0.001?mL?L?1) were selected to expose the fish for 1, 7, 14, and 21days. Changes in total serum protein were observed at all pesticide concentrations and exposure periods. Total serum protein was decreased from control. At 1 and 7 days, the decrease was quantitative at all concentrations, while at 14 and 21 days, the fall was significant at all concentrations. Hence, human population may be at risk by consuming these contaminated fish.  相似文献   
100.
膜生物反应器中EPS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MBR)中的活性污泥为对象,以蛋白质、多糖和核酸的提取量作为污泥中附着性胞外聚合物(B-EPS)提取总量的衡量指标,研究了加热法、超声法、NaOH+甲醛法、高速离心法、蒸汽法、硫酸法等6种不同方法对B-EPS提取的最优条件;并在最优提取条件下对B-EPS提取总量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最佳B-EPS提取方法。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法、高速离心提取法、蒸汽提取法、硫酸提取法对B-EPS的提取总量较低;NaOH+甲醛法对B-EPS的提取总量虽然较高,但易导致测定出现误差,且抽滤时有结晶,影响操作;加热法对B-EPS提取效果较好,对细胞破坏程度小,且操作过程简单。因此,确定加热法为B-EPS的最佳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