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4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393篇
安全科学   125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322篇
综合类   1244篇
基础理论   281篇
环境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05篇
评价与监测   103篇
社会与环境   355篇
灾害及防治   26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对西北地区冰雹影响因子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郭江勇  张强  杨民 《灾害学》2005,20(1):40-44
利用1971~2000年西北185站3~9月逐月和年冰雹次数,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西北年冰雹次数有三个中心,一个在青海的曲麻莱为19.6次,另一个在新疆西部的昭苏为17.6次,第三个在青海的刚察为12.7次.冰雹主要出现在6~8月,总站次的月变化呈单峰型,最大值出现在6月为20.5次,其次是7月为17.8次,再是8月为14.4次.总站次的历年变化呈现下降趋势,这与该地区平均气温的历年变化呈现出相反的趋势.冰雹次数与拔海高度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783 9;年冰雹次数与年平均气温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701 6;年降水量与年冰雹次数呈正相关,降水量大,年冰雹次数也多.  相似文献   
92.
通过对2003年7月21日和10月16日分别发生6.2和6.1级地震的云南省大姚县居民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地震灾害对中困农村居民的影响,了解了我国农村居民尤其是地震多发区农村居民对地震灾害的风险意识以及在地震灾害中的反应.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居民是地震灾害的最大受害者和风险承担者.虽然他们会在地震灾害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但是由于经济水平、自然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他们只能被动地承受地震灾害,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承灾体的脆弱性.中国农村地震减灾、防灾能力的加强需要政府管理部门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93.
财产保险是经营风险的产业,风险管理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从保险监管机构、市场典型主体两方面比较了中、韩两国财产保险业风险管理体系,市场主体的比较从研究宣传、产品开发、业务经营、客户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展开,并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4.
生态旅游作为“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双赢理念的新兴旅游类型,被西部各省(区、市)所关注并将其定为本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通过对西部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优缺点、市场定位、产品转化及空间布局的分析,初步勾画了西部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并提出相应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5.
湛江南珠产业振兴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我国珍珠产业中,南珠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分析湛江南珠产业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目前存在的密集养殖、种苗退化、场地老化、产品质量下降、加工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等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振兴湛江南珠产业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96.
中国西南酸雨区降水化学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周晓得  徐志方  刘文景  武瑶  赵童  蒋浩 《环境科学》2017,38(10):4438-4446
西南酸雨区为我国主要酸雨沉降区,且是全球三大喀斯特集中分布区之一.本文将该区9个地点的降雨资料进行了总结、整理和分析,数据包括pH值和主离子成分(Cl~-、SO_4~(2-)、NO_3~-、Ca~(2+)、NH_4~+、Mg~(2+)、K~+、Na~+).该地区降雨中的主要阴离子为SO_4~(2-)和NO_3~-,主要阳离子为Ca~(2+)和NH_4~+.与我国其它地区相比,其酸性离子、碱性离子和总离子浓度均普遍高于东南地区、而低于我国北方地区.西南酸雨区主要以pH值为4.5~5.6的弱酸性降雨为主,占总降雨频次的58%左右.根据酸、碱性离子的相关性、中和因子等分析结果,该区雨水中的酸性物质可能受到了碱性离子的中和作用,其中起主要中和作用的离子为Ca~(2+)和NH_4~+.将该区雨水pH值和酸、碱性离子浓度与我国其它地区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西南酸雨区降雨受到的中和作用要强于东南地区,但弱于北方地区的降雨.通过对西南酸雨区降雨中主要离子来源的分析和估算,降雨中的酸性离子SO_4~(2-)和NO_3~-主要来自于人为污染;99.7%的Ca~(2+)和84.0%的Mg~(2+)为陆源贡献,这可能与西南地区碳酸盐岩广泛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97.
采用SUMMA罐、活性炭吸附及玻璃纤维滤膜富集3种方式,于2014年12月对西北地区3个代表性炼化生产基地周围环境空气收集样品,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3种方法,对13种典型毒害类物质进行分析,以研究其污染特征和人群健康风险.结果表明,3个石化区周围环境空气中8种毒害类物质普遍检出,检出率超过80%;石化区苯系物、1,3-丁二烯、对二氯苯、苯并[a]芘平均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48.01~182.75μg·m~(-3)、6.28~7.95μg·m~(-3)、5.53~12.62μg·m~(-3)、7.03~36.08 ng·m~(-3).其中,苯并[a]芘超标最为严重,日均浓度超二级标准限值1.8~13.4倍,苯、甲苯、二甲苯也存在不同程度超标现象.3个石化区苯并[a]芘、1,3-丁二烯非致癌健康风险均已超出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兰州石化区周围人群遭受苯的非致癌不良影响风险也较高.与此同时,苯、乙苯、苯乙烯、1,3-丁二烯、对二氯苯、苯并[a]芘的致癌风险均超出了可接受的范围,其中苯、1,3-丁二烯、对二氯苯的致癌风险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8.
对全国12个省份72个典型村镇进行了生活垃圾采样调查,系统分析了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基本理化特性、养分含量与重金属特征及其农用潜力。研究表明:我国典型村镇生活垃圾含水率为(53.68±8.84)%,p H为7.11±0.56,有机质含量为(49.04±10.49)%,C/N约为43∶1,C/P约为144∶1。除C/N略高外,其余特性均适合进行堆肥化处置。我国典型村镇生活垃圾中重金属As、Hg、Pb、Cd、Cr,Cu和Zn含量分别为(7.645±8.729),(0.737±0.480),(21.798±17.606),(3.356±11.012),(108.632±84.011),(36.834±10.905),(80.093±42.237)mg/kg。与国内相关标准相比,只有Hg、Cd超标,最大超标率分别为29.17%、43.75%;与欧美相关标准相比,仅有Cd、Cr超标,最大超标率分别为25.69%、37.50%。  相似文献   
99.
Phosphorus (P) is a limited resource, which can neither be synthesized nor substituted in its essential functions as nutrient. Currently explored and economically feasible global reserves may be depleted within generations. China is the largest phosphate fertilizer producing and consuming country in the world. China''s municipal wastewater contains up to 293,163 Mg year of phosphorus, which equals approximately 5.5% of the chemical fertilizer phosphorus consumed in China. Phosphorus in wastewater can be seen not only as a source of pollution to be reduced, but also as a limited resource to be recovered. Based upon existing phosphorus-recovery technologies and the current wastewater infrastructure in China, three options for phosphorus recovery from sewage sludge, sludge ash and the fertilizer industry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00.
Ambient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pollution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wing to rapid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hina has been suffering from degraded air quality and visibility.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are important precursors to the formation of ground-level ozone and hence photochemical smog. Some VOCs adversely affect human health. Therefore, VOCs have recently elicited public concern and given new impetus to scientific interest. China is now implementing a series of polices to control VOCs pollution. The key to formulating policy is understanding the ambient VOCs pollution statu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species, levels, source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VOCs in ambient ai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ambient VOCs in China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especial benzene, which exceeds available standards. At the same time, the 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 (OFP) and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formation potential (SOAFP) of various VOCs are calculated. Aromatics and alkenes have much higher OFPs, while aromatics have higher SOAFP. The OFPs of ambient VOCs in the cities of Beijing, Guangzhou and Changchun are very high, and the SOAFP of ambient VOCs in the cities of Hangzhou, Guangzhou and Changchun are high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