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0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309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207篇
综合类   709篇
基础理论   212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180篇
灾害及防治   105篇
  2025年   35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新疆和田河绿色走廊演变机制及生态环境保护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田河绿色走廊是塔里木盆地中南北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三条绿色走廊之一,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生态、交通意义。绿色走廊的演变受到构造运动、气候波动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人为干扰是绿色走廊现代生态环境演变过程中最重要最活跃的控制因素。建议加强流域水资源总体规划与统筹管理,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逐步改变农村居民燃料能源结构,从而保护绿色走廊生态健康。  相似文献   
62.
陕西大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列锐  李兆元 《灾害学》1999,14(2):38-42
通过对陕西1957~1998年共42年97个测站的逐日降水量中大暴雨资料进行时间和空间尺度分析,总结归纳出陕西灾害性大暴雨的天气气候基本特征和规律性,并提出相应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63.
对张八岭地区的构造特征、演化及其动力学有不同解释。通过1:5万张八岭幅、珠龙幅区域地质调查.从地层、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岩浆岩、构造变形和变质等研究认为.该区从中新元古代起,经历了成谷、沉积.下沉、顺层剪切、深部熔融、塑性流动、层间褶皱.叠加折劈、宽缓褶曲、逆掩推覆,壳层滑动、熔融成浆、聚浆热隆、侵入或喷发.剥蚀夷平、堆积充填等铸成现今地貌景观.引起上述构造特征和演化的动力源自重力、热力和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惯性离心力等的结合与转化,它们在每个阶段各自所起的作用不同,就产生不同构造特征,推动区域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64.
为合理规划城镇街巷空间布局,定量化研究城镇街巷空间人群通行安全风险,组织实地场景人群通行活动的模拟试验。设计瓶颈式街巷空间布局试验、窄径式街巷空间布局试验、窄径式街巷阻碍物布局试验、速度试验4种实地模拟试验,量化分析通行时间、碰撞隔断设施次数、街巷宽度、街巷长度、阻碍物布局及通行速度等变量间的关系,探索城镇街巷空间布局及人群通行速度与人群疏散及碰撞风险的定量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瓶颈式街巷宽度与人群疏散及碰撞风险存在显著负相关,街巷宽度为1.5 m时出现安全风险拐点;窄径式街巷前的空间限定能起到较好引导组织人流的作用,减少人群疏散及碰撞风险;街巷空间内阻碍物集中设置在中间且变化频率大的布局对通行影响最大,增加人群疏散风险;狭窄街巷中快速行走未必能达到减少通行时间的效果。  相似文献   
65.
通过对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研究保护区的生态沿革,分析保护区的生态功能、生态作用等生态效应,针对当前所存在的草甸严重退化、动物种群密度降低、水量减少等生态问题,提出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应尽快制定环境保护规范化,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权威机构,实行社区共管,开展科学生态旅游等措施。  相似文献   
66.
Wang, Jinxia, Jikun Huang, Lijuan Zhang, Qiuqiong Huang, and Scott Rozelle, 2010. Water Governance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The Five Principles of WUA Management and Performance in Chin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 (JAWRA) 46(4): 665-685. DOI: 10.1111/j.1752-1688.2010.00439.x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attempted to reform water management by decentralizing water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ies. The overall goal of our paper i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mergence of water user associations (WUAs) in China and assess if they are adhering to the practices spelled out by the Five Principles, a set of recommended practices that are supposed to lead to successful WUA operation. Using four se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villages to examine implementation and performance, we find that World Bank-supported WUA villages (“Bank villages”) can be thought of as operating mostly according to the Five Principles. For example, the Bank villages were endowed with a more reliable water supply; were set up and were operating with a relatively high degree of farmer participation; and leaders were more consultative and the process more formal. When WUAs are run according to the Five Principals, we show that WUAs increase water use efficiency. The study also provides evidence that there is a perception in the Bank villages that water management is improving in general and that there is less conflict both within the village and among villages. Perhaps more importantly, we find that the Bank’s effort to promote WUAs extended beyond their own project villages. The openness, consultative nature, and transparency found in the Bank WUAs are also found (albeit at a somewhat lower level) in the non-Bank WUA villages.  相似文献   
67.
柳凤霞  史紫薇  钱会  冯文文 《环境化学》2019,38(9):2055-2066
研究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演化规律及水质评价,对地下水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银川地区1991-2016年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运用经典统计学、Piper三线图解法、Gibbs图解法、离子比值法对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62个水样点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26年来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组分未发生明显变化,为偏碱性硬水.多年地下水中各离子含量排序一致,阳离子含量排序为:Na+ > Mg2+ > Ca2+ > K+,阴离子含量排序为HCO3- > Cl- > SO42-.当前银川地区地下水水质基本满足生活饮用水的标准,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区水质良好,丰登镇及北部地区水质最差,部分井孔的TDS大于2000 mg·L-1.地下水水质在1996年最差,自2006年以来得到明显改善.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组分及水质受到水文地质条件、蒸发浓缩作用、岩石风化作用、补给水成分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68.
在电化学处理高硬度氨氮废水过程中,Ca2+、Mg2+等会在电场作用下富集并沉积在电极表面,引起电极结垢,最终影响氨氮去除效率。倒极除垢操作简单、脱垢效果佳,但会折损电极寿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制了一种可在倒极操作下保持长寿命的Ti/RuO2-IrO2-RhOx新型电极,以用于处理上述高硬度氨氮废水。结果表明,在倒极操作下,Ti/RuO2-IrO2-RhOx电极加速寿命高达1 400 h,分别是Ti/RuO2-TiO2与Ti/IrO2-Ta2O5电极的47倍与23倍。物理化学表征结果表明,RuO2-IrO2-RhOx涂层为致密均匀固溶体,表面有簇状晶粒析出。将研制的Ti/RuO2-IrO2-RhOx新型电极用于电解氨氮废水,发现其在析氯与氨氮去除方面均优于Ti/RuO2-TiO2和Ti/IrO2-Ta2O5。此外,氨氮浓度、电流密度以及初始氯离子浓度对氨氮去除效率均有明显影响。以上研究结果可为Ti/RuO2-IrO2-RhOx新型电极在氨氮废水的处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李竹  王兆峰  吴卫  邵海琴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2):3136-3152
厘清碳平衡能力与城镇化的关系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和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采用温室气体清单法、碳吸收清查法、碳平衡指标法和多元城镇化测量法分别测算1999—2018年中国省域碳平衡能力与各类城镇化指标,利用空间自然断点分级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法分别分析中国省域碳平衡能力与城镇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互动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碳排放不断增多,碳吸收不断减少,碳平衡能力呈上升、下降、先减后增和先增后减四种趋势,碳排放呈“东多西少”分布,碳吸收与碳平衡能力分别呈“西多东少”和“西强东弱”分布。(2)中国人口、经济、空间、生态城镇化和城镇化综合指标不断提升,其中空间城镇化大致呈“西高东低”分布,其余则呈“东高西低”分布。(3)除空间城镇化外,中国整体碳平衡能力与各类城镇化的关系均为反馈型,而各省域增长保护型数量最多,中立型数量最少。  相似文献   
70.
根据草海0.73 Ma.B.P的沉积记录和林树基等的草海研究成果,结合威宁地区喀斯特环境特征,以及贵州喀斯特溶洞及层状地貌、新构造运动等,确定了草海泥炭沼泽发育与喀斯特夷平面、层状溶洞、河流阶地之间的关系,大尺度上恢复喀斯特环境的侵蚀速率。建立了威宁地区岩溶发育期次,即经历了较强—缓慢—强烈—缓慢—强烈的五个发育阶段。认为喀斯特岩溶发育严格受构造控制,并且新构造运动是威宁地区喀斯特侵蚀速率主要控制因素。这一大尺度研究方法,为贵州喀斯特环境变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