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2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539篇
安全科学   41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70篇
综合类   1028篇
基础理论   247篇
污染及防治   83篇
评价与监测   107篇
社会与环境   130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21.
云贵川草地是中国草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响应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分析其净初级生产力(NPP)变化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研究区的AVHRR、MODIS遥感影像等数据及周边地区的气象资料,结合改进的CASA模型,对云贵川地区草地1996~2015年20 a间的NPP及草地植被相关生态特征进行估算,并对其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 a间云贵川草地NDVI值变化规律性明显,97.18%的草地面积年平均NDVImax呈现增加趋势。(2)20 a间云贵川草地NPP总体上呈现出“西北低、西南高、东部居中”的空间格局,年均NPP值为420.85 gC·m-2。 (3)时间格局上,20 a间整个云贵川区域逐年平均NPP值虽然有一定的波动性,但仍以7.2322 gC·m-2·a-1的速率在增加。20 a间夏季NPP平均值最高,为160.25 gC·m-2;春季次之,NPP平均值为 109.10 gC·m-2;秋季与春季相比,NPP值稍低,为106.10 gC·m-2;冬季最低,为54.03 gC·m-2。  相似文献   
922.
利用2005~2010年浙江省各县市区的社会经济数据和能耗数据,测算了各县市区的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和地均碳排放量,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揭示了县域尺度下相邻县市区碳排放指标的空间关联性,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定量描述了各县市区碳排放总量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浙江省的碳排放总量从30 486万t增加到49 559万t。人均碳排放量和地均碳排放量也均呈增长趋势,且空间差异显著。(2)各县市区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和地均碳排放量均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总体上浙北浙东呈高高集聚,浙西南呈低低集聚。(3)人口和投资是影响碳排放总量的重要因素,且存在空间异质性。投资对浙西南碳排放的影响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23.
以1992~2012年长江流域196个土壤观测站的旬土壤相对湿度资料为基础,通过线性趋势和Kriging插值等方法分析0~50 cm土层土壤相对湿度年际、年内时空分异和季节变化特征,并从气候和NDVI要素探寻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年均土壤相对湿度自1992年以来整体上呈波动增加趋势,年际变化倾向率为0.26%/a。江源地区土壤相对湿度增幅大于其他地区。(2)土壤相对湿度表现为东南和西南部较高,东北和西北部较低的空间分布特点。(3)四季土壤相对湿度增加的强烈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秋季、冬季、夏季、春季。(4)土壤相对湿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潜在蒸发减少和NDVI增加。  相似文献   
924.
通过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发展效率两方面构建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加权求和法综合评价江苏省城镇化发展质量并分析其城镇化发展水平、发展效率、发展质量的时空差异;依据各地市城镇化发展的不足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分类导引。研究结果表明:近16a来江苏城镇化发展水平、发展效率和发展质量均不断提高,苏州、无锡、南京一直处于领先水平,从各地市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程度来看,表现出明显的快慢差异,苏南地区作为城镇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迅速提高,苏中地区受区位影响紧跟其后,但是对比城镇化发展效率看,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效率呈现不同步、不协调问题;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的主导因素是影响城镇化发展水平提高的主要驱动因素,城乡一体化的主导因素是影响城镇化发展效率提高的主要驱动因素;针对性解决影响其城镇化发展质量的主要"短板"问题是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925.
珠三角地区大气中HCFC-22的浓度观测和变化趋势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罐采样和预浓缩-色谱/质谱方法,对珠三角地区广州城区和鼎湖山大气中HCFC-22进行了初步的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广州城区HCFC-22年平均体积分数达到(479.5±241.4)×10-12,鼎湖山仅为(244.4±51.3)×10-12.广州城区大气HCFC-22日变化幅度夏秋季节相对较大,而鼎湖山日变化不明显;广州城区大气HCFC-22的体积分数夏秋季节高于冬春季节,鼎湖山则相反.与城区HCFC-22排放的季节性有关,夏秋季节广州城区与鼎湖山HCFC-22体积分数差别很大,冬春季节则比较接近.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城区和鼎湖山大气HCFC-22的体积分数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年增长率分别达到6.57%和7.28%,约为一些全球基准观测站(NOAA/CMDL)的1.9~2.8倍.  相似文献   
926.
泰山春季臭氧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紫外光度法,使用美国热电子公司的TECO model49c型紫外吸收式臭氧分析仪,对2004年5月泰山站的地面臭氧进行监测,以获得更具华北区域代表性的臭氧春季污染特征.结果表明:2004年5月泰山站ψ(O3)的月均值为64μL/m3,变化幅度达到53 μL/m3;其频率分布呈单峰性,主要集中于55~75μL/m3,与济南站的分散型和区域背景站Cape D'Aguilar的双峰型分布有明显的不同;泰山ψ(O3)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变化幅度(19 μL/m3)远大于中国西部的瓦里关站,这可能与泰山处于中国东部,尽管距地面较高,但不可避免地受到区域性的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927.
全国及重点区域臭氧污染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2013—2016年中国开展臭氧(O_3)监测的338个城市(港、澳、台不在统计范围)O_3污染现状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城市O_3污染日益突出,2015年54个城市O_3超标,75.9%的O_3超标城市位于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区域,O_3区域污染特征显著。74个城市O_3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并向高值区集中,京津冀区域O_3污染最为严重。O_3污染季节变化特征明显,O_3污染主要集中于5—10月,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O_3最高超标天数分别出现在6、5、10月。建议加强O_3成因分析,建立O_3污染控制策略,有效应对O_3污染,实现科学减排。  相似文献   
928.
依据昌吉州环境监测站2010—2015年降水监测资料,分析昌吉地区降水中离子特征及变化趋势,阐明昌吉市降水污染现状及变化特征。结合昌吉市特有的气象条件、地形地貌和工业分布情况,分析污染物来源及污染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29.
泰山地区湿沉降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了解泰山地区湿沉降中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于2006-01~2006-12在泰山山上和山下选择2个站点进行降水化学重金属对比分析研究,对68场降水样品用ICP-MS分析测定了Zn、Al、Mn、Fe、Pb、Cu、Ni、Cr、Cd、As等10种重金属.结果表明,山上和山下湿沉降中重金属含量较高,污染显著,元素Zn含量最高,占所有重金属总量的54%~57%,平均浓度分别为92 .94 μg/L和70 .41 μg/L,其次为Fe、Al、Mn.有毒重金属中Pb的含量较高,在2个站点降水中浓度分别为8 .04 μg/L和7 .79 μg/L.山上与山下湿沉降重金属的时间变化规律以及浓度比较表明,2个站点湿沉降重金属分布特征不同,受各自站点所处大气环境影响显著.站点降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降水中Al、Mn、Fe、As、Cd、Pb等元素受2个站点降水气团影响显著,而Ni、Cu、Zn则可能还受其他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30.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初步研究了UV-B辐射对灌浆期小麦叶片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日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UV-B胁迫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明显上升,而胁迫解除后,其含量下降,与对照组间差异逐渐减小.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关键性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也表现出大致相同的趋势.同时,UV-B辐射对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没有影响,但使其夜闯呼吸速率显著加强 .这些结果表明,小麦在UV-B胁迫解除前后黄酮类化合物的持续波动可能是植物在UV-B辐射条件下光合能力未受影响而生物量明显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