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2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539篇
安全科学   41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70篇
综合类   1028篇
基础理论   247篇
污染及防治   83篇
评价与监测   107篇
社会与环境   130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黄河流域氮磷营养盐动态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孟伟  于涛  郑丙辉  邓义祥  富国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2):2046-2051
收集了黄河流域下游主要干流监测站近40a来(氮数据)或20a(磷数据)来的水质数据,同时,收集了流域各省人口、氮肥磷肥施用量(折纯)及工业废水排放量等数据,研究了黄河氮磷营养盐通量(或浓度)的多年变化趋势,并统计了水质变化与流域人口、化肥用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等社会经济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氮输送通量近40a来有不断升高的趋势,但1990s后期受黄河断流影响有明显下降;同时,由于下游引黄灌区大量取水使得花园口-利津之间的氮通量相对入海口的氮通量为负值.黄河总磷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没有呈现趋势性变化,受断流影响1990s后期总磷含量值也明显减小.进一步分析表明,黄河氮输送通量的变化主要受流域内人口、氮肥施用量的影响,而与工业废水排放量没有统计上的相关性;黄河总磷含量和流域人口、磷肥施用量和废水排放量均无相关性,而与黄河水体中悬浮物含量显著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水体悬浮物中的总磷含量为0.54g·kg-1,与黄土高原总磷背景值十分接近.由于黄河悬浮物主要来自黄土高原,故判断黄河总磷输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查明黄河流域氮磷输送量多年变化情况和主要影响因素可为流域和海域污染控制及负荷分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2.
为评估成都市2017年夏季(6-8月)开展的臭氧防治行动措施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采用在线监测系统对成都市环境空气中VOCs物种进行监测,对比分析VOCs污染特征、OFP(臭氧生成潜势),并利用PMF(正矩阵因子法)模型对VOCs主要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2017年8月$φ$(VOCs)平均值为31.85×10-9,比2016年同期下降了32%,其中,$φ$(芳香烃)和$φ$(卤代烃)平均值下降最为明显.$φ$(VOCs)日变化呈双峰型,分别在每日09:00和23:00左右达峰值,臭氧防治行动期间$φ$(VOCs)月均小时值低于2016年同期.VOCs的OFP敏感性物种以烯烃为主,占总VOCs OFP贡献的48%.2017年8月成都市OFP为61.89×10-9,比2016年同期下降44%.VOCs源解析结果发现,2017年8月油气挥发源、有机溶剂使用源、工业源、生物质燃烧源等排放占比均有所下降,而机动车排放源和天然源的排放占比增加.研究显示,成都市2017年夏季臭氧防治行动对成都市大气VOCs排放有明显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93.
To investigate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aerosol optical depth(AOD), extinction coefcient(EXT), single scattering albedo(SSA) and the decomposed impacts from sulfate(SO4 2) and black carbon(BC) over China,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from November 2007 to December 2008 by using WRF-Chem. Comparison of model results with measurements shows that model can reproduc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AOD and SSA. Over south China, AOD is largest in spring(0.6–1.2) and lowest in summer(0.2–0.6). Over north, northeast and east China, AOD is highest in summer while lowest in winter. The high value of EXT under 850 hPa which is the reflection of low visibility ranges from 0.4–0.8 km 1and the high value area shifts to north during winter, spring and summer, then back to south in autumn. SSA is 0.92–0.94 in winter and 0.94–0.96 for the other three seasons because of highest BC concentration in winter over south China. Over east China, SSA is highest(0.92–0.96) in summer, and 0.88–0.92 during winter, spring and autumn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scattering aerosol is highest while BC concentration is lowest in summer over this region. Over north China, SSA is highest(0.9–0.94) in summer and lowest(0.82–0.86) in winter due to the significant variation of aerosol concentration. The SO4 2 induced EXT increases about 5%– 55% and the impacts of BC on EXT is much smaller(2%–10%). The SO4 2-induced increase in SSA is 0.01–0.08 and the BC-induced SSA decreases 0.02–0.18.  相似文献   
994.
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三大城市群之一,其城市化进程对大气污染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基于土地利用、站点实测和遥感反演的PM2.5浓度数据集,辅以趋势分析和分段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PM2.5浓度的时空演变格局及其与城市扩张的关联.结果表明:(1) 2000~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PM2.5浓度变化呈明显的阶段特征,2000~2013年PM2.5浓度呈显著增加的趋势[slope=1.598 0μg·(m3·a)-1,P<0.001],其中69.97%的区域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 2013~2018年PM2.5浓度呈显著减小的趋势[slope=-4.990 8μg·(m3·a)-1,P<0.001],其中85.81%的区域呈显著减小的趋势(P<0.05);(2) PM2.5浓度整体呈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高污染区[ρ...  相似文献   
995.
利用2010~2019年的MOD04_3K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数据,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山东省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0~2019年山东AOD年均值在0.545~0.851波动,平均值为0.706,10年间山东AOD年均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至2019年下降了0.269,下降幅度高达33%;山东AOD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呈夏季高峰,冬季最低,采暖期AOD均值整体上低于非采暖期;山东AOD高值区集中在北部环渤海、鲁西地区及济宁市,而山东中部及东北部沿海地区为低值区.AOD高值区总体分布在低海拔地区,而AOD较低的区域主要位于高海拔地区,且AOD时序变化趋势率与年均AOD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996.
张鑫  吴艳红  张鑫 《自然资源学报》2015,30(7):1153-1162
湖泊水位的变化对区域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可客观反映该地区水资源的时空变化,青藏高原的大部分湖泊缺乏实测水位资料,测高卫星的广泛应用为无资料区水位变化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技术手段。论文以扎日南木错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源卫星测高数据,获取该湖泊1992—2012年的水位序列,分析其20 a来水位的动态变化特征,并与其他数据源获取的水位序列对比。研究表明,1992—2012年,扎日南木错水位上涨了0.786 m,1999年前,水位以0.132 m/a速度下降,1999—2012年水位以0.144 m/a速度上升,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其他数据源获取的水位序列呈现的变化规律一致,且尤其是2000年后,扎日南木错春冬水位比夏秋水位变化幅度更剧烈。  相似文献   
997.
采用M-K趋势检验与R/S分析法,探究了近70a全球全年及各季节的降水、气温、蒸发量的演变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发现:(1)1948~2016年间,全球72.7%地区的降水呈现出非显著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全球总降水量呈现上升趋势,趋势率为1.9mm/10a;全球气温呈现显著性、持续的上升趋势,趋势率为0.23℃/10a,1980年后气温上升速率变快;1980~2016年间全球蒸发量在大部分地区呈现上升趋势,总蒸发量的变化趋势率为8.2mm/10a;Hurst指数显示气温与蒸发变化的持续性明显大于降水量的变化;(2)降水量在北半球高纬地区多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增加趋势,在低纬度地区多呈现波动或下降趋势,且在12月~次年5月(DJF、MAM)的上升趋势的显著性普遍高于其他两个季节;气温在DJF和MAM的上升趋势相对微弱,中高纬地区呈现非显著性的变化趋势,亚洲中部部分地区在JJA呈现出显著性的下降趋势;蒸发量在沿海湿润地区的上升趋势显著,美洲北部在DJF呈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格陵兰岛、尼罗河流域在一年四季均为下降趋势;(3)各大洲的气温在1948~2016年均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其中北美洲的平均上升率最高;降水除非洲外均为上升趋势,非洲地区的降水量呈现出下降趋势,南美洲降水呈现出3个阶段的下降趋势;各大洲的蒸发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欧洲的平均上升率最高;除大洋洲外,各大洲降水量的上升速率低于蒸发量的上升速率.  相似文献   
998.
于2006至2008年秋季和冬季在台湾海峡西岸厦门岛采集大气颗粒物样品,分析28种多氯联苯(PCBs),包括指示性PCBs和类二恶英PCBs的含量特征及组成,探讨其可能来源,并对其干沉降入海通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2006至2008年秋冬季厦门岛大气颗粒物中PCBs的浓度分别为0.43~53.55、2.07~81.14和3.79~153.39 pg/m3,主要以高氯取代PCBs为主,类二恶英PCBs毒性当量值与主要城市相当。冬季PCBs浓度高于秋季,且2006至2008年的秋冬季PCBs浓度呈上升趋势,这可能受到厦门市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等人类活动导致大气颗粒物含量升高的影响。气团后向轨迹分析表明,冬季厦门岛大气颗粒物中较高浓度的PCBs主要受中国北方大陆污染气团来源的影响,而秋季大多来源于洁净海洋气团。秋季和冬季,大气颗粒物中PCBs的沉降通量分别为3.79和8.32 ng/(m2·d),按调查区域覆盖面积(63 000 km2)估算,通过大气干沉降向台湾海峡输入的PCBs量分别为22 kg和47 kg。  相似文献   
999.
本文运用碳折算系数法和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1990—2018年中国30个省(区、市)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的人均直接碳排放、人均家庭间接碳排放和人均产业间接碳排放,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对总碳排放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990—2018年中国30个省(区、市)人均间接碳排放在研究期内呈增长趋势,人均产业碳排放增长幅度最大且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大部分地区的人均直接碳排放增长较为缓慢;人均碳排放和总碳排放都呈显著增长趋势,人均碳排放的增长幅度宁夏>新疆>上海>浙江>青海>北京,甘肃最小,总碳排放增长幅度广东>浙江>山东>江苏>河北>上海,吉林最低;总碳排放在大部分年份呈正的空间相关性,整体上呈"M"形波动;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食物消费总碳排放存在高高型和低高型两种,且2000年及以后高高型稳定在上海、江苏、浙江地区。最后,本文依据实证结果对如何降低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碳排放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海域营养盐变化趋势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2和2003年年水质监测数据和历史资料,着重分析和评价了上海市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海域营养盐含量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营养盐(DIN和PO4 P)含量均超Ⅳ类海水水质标准,超标率达100%。与1990年建区前相比,营养盐污染更为严重,海域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最后对金山三岛自然保护区的海域环境现状成因进行了探讨,并对其科学保护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