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61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311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01.
Linked Hydrologic and Climate Variations in British Columbia and Yuk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limatic and hydrologic variations between the decades 1976–1985 and 1986–1995 are examined at 34 climate stations and 275 hydrology stations. The variations in climate are distributedacross a broad spatial area. Temperatures were generally warmerin the most recent decade, with many stations showing significantincreases during the spring and fall. No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temperature were found.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temperature weremore frequent in the south than in the northern portions of theregion. Significant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were also more prevalent in the south. In coastal areas, there were significantdecreases in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dry season, and significantincreases during the wet season. In the BC interior, significantprecipitation decreases occurred during the fall, with significant increases during the winter and spring. In the norththere were few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The hydrologic responsesto these variations in climate follow six distinctive patterns.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se patterns suggests that indifferent ecozones, small variations in climate, particularlytemperature, elicit different hydrologic responses.  相似文献   
402.
本文整理分析了陕西的7次龙卷天气,重点分析了陕西尘卷风的时空变化特点和日变化规律,并与以前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03.
典型草原区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揭示典型草原区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规律,探讨主要影响因子,利用内蒙古两个站点近20年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和相应的气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区域土壤水分变化的基本事实和统计特征及影响因子,得出:年内土壤水分基本呈双峰曲线变化,春季化冻(04-08)到入冬前(10-18)的土壤水分平均相差5.3mm,大多数年份土壤水分年内可以达到平衡;年际变化有每隔7~8年走势发生改变的趋势;垂直向水分变化主要发生在60cm以上土层中,近几年深层变幅有增大的倾向;蒸降差与土壤水分变化呈相反趋势,生长季蒸降差对土壤水分的干扰最大.样本站0~50cm土层的最大容水量为85mm和135mm,多数时期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在40%~60%以上,有较强的调蓄能力.  相似文献   
404.
南京市郊蔬菜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时空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28份蔬菜地土壤样品中的铜、锌、铅、镉、汞的含量,从城市化的角度研究了南京市郊蔬菜地土壤重金属在“城区、郊区和农区”的水平空间变化和在层次间的纵向空间变化,并结合历史数据分析了蔬菜地土壤重金属的时间累积作用。结果表明,城市化影响重金属的水平空间变化,蔬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随着蔬菜地与城市距离的增加,在城区到郊区这一距离段呈下降趋势,在郊区到农区则基本不变;城市化影响重金属的纵向空间变化,蔬菜地各重金属元素表层减底层差值的均值,城区均为正值且绝对值较高,郊区和农区各值都在0浓度附近摆动且绝对值较小。由于受城市化的时间累积作用的影响,1999年土壤中重金属Pb和Zn含量显著高于1985年。  相似文献   
405.
基于中国国家级地面气象站均一化风速月值数据集,采用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1979-2014年中国2268个台站地面风速演变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地面风速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平均风速变化速率为-0.142 m/s/10 a;四个季节中春季平均风速下降趋势(-0.18 m/s/10 a)明显大于其他三个季节,其次依次为冬季(-0.135 m/s/10 a)、夏季(-0.13 m/s/10 a)及秋季(-0.129 m/s/10 a);研究选取的台站中约82%的台站风速呈现下降趋势;划分的七个区域中,高原区和东北区风速下降趋势最明显,华北区下降趋势最小,但都通过了0.05显著性检验;中国地面风速在1980s下降趋势最显著(-0.235 m/s/10 a),1990s下降趋势减缓(-0.112 m/s/10 a),2000-2014年下降趋势最小,为-0.099 m/s/10 a;研究期间地面风速与地面气温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近期中国气温变暖可能导致风速减弱。  相似文献   
406.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vegetation are examined in relation to land tenure, population increase, and rainfall variation in a part of Peddie district, Eastern Cape. Sequential aerial photographs between 1938 and 1988 are analyzed to determine trends in vegetation and population change in three different land-tenure units. The areal extent at each date of four distinct vegetation categories is determined using PC ARC/INFO GIS. Long-term annual rainfall trends for the area are analyzed and juxtaposed with vegetation changes. Extensive ground-truthing exercises are carried out to verify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vegetation condition in terms of cover and species composition. Differences in land-tenure systems are discerned as the dominant factor controlling variations in vegetation degradation. The study also reveals that neither population changes nor rainfall variations can explain the observed trends in vegetation degradation. Earlier injudicious land-use practices, sustained since the turn of the last century, may provide plausible explanations for the trends and present status of vegetation degradation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407.
针对黑龙江龙凤山区域本底站2009年1月~2011年12月大气CO2在线观测数据,研究基于地面风、日变化等大气本底/非本底数据筛分方法(SWDV)和稳健局部近似回归大气本底/非本底数据筛分方法(REBS)在龙凤山区域本底站的适用性.研究表明:2种筛分方法在春、秋和冬季都能很好反映龙凤山大气CO2浓度的趋势变化及局地源汇对观测CO2浓度的影响,对于高浓度的非本底数据都能够较好的识别,但在夏季使用REBS方法会影响筛分的准确性,不建议在龙凤山区域本底站使用REBS筛分方法.SWDV和REBS法筛分出的本底数据分别占总数据量的30.7%和 58.9%.2种方法均筛分为本底浓度和非本底浓度的数据分别占总数据量的21.5%和32.0%.二者筛分的本底季平均浓度在春季相差最小为(0.1±0.3)×10-6(摩尔比,下同),冬季和秋季次之,在夏季相差最大为(4.2±1.0)×10-6.典型个例分析表明,SWDV法会将白天一些受西南污染气流影响的CO2浓度误筛分为本底浓度,REBS法会将个别在静稳天气条件下受局地影响大的CO2观测值误筛分为本底浓度.夏季局地污染状况可能被植被强烈的光合作用抵消,CO2浓度变化不大,使得REBS误筛分为本底浓度,以及对于一些较低的CO2浓度值,REBS误筛分为非本底浓度,这些因素导致2种筛分方法在夏季本底浓度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408.
基于PMF模型的北京市PM2.5来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对北京市定陵、车公庄、东四、石景山、通州、房山、亦庄和榆垡等8个站点的大气细颗粒物PM2.5进行了12个月次的同步采样观测,并测定了其中元素碳、有机碳、水溶性离子和无机元素的浓度水平.利用PMF模型对PM2.5的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北京市PM2.5的主要来源为二次源、燃煤、地面扬尘、机动车排放、工业源和建筑尘等,年均贡献率分别为42%、19%、19%、10%、6%和4%.PM2.5的来源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春季大风天气频繁、地面扬尘源为主要来源,而夏、秋、冬季均以二次源为主,尤其是夏季二次源贡献达56%,冬季燃煤源对PM2.5的贡献显著提升为25%.污染源贡献也存在一定空间差异,冬春季燃煤源对郊区点的贡献显著高于城区点,而二次污染源具有区域性污染特征.在区域性积累型重污染日,二次源对PM2.5的贡献均占主要地位,对气态前体物NOx、SO2和VOCs等的控制对PM2.5的减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09.
东北地区农业源一次颗粒物排放清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下而上的清单编制方法,搜集各农业环节(秸秆燃烧、整地、收割、谷物处理、化肥施用、农机排放、风蚀)排放因子、作物面积和耕作方式等信息,编制了2010年东北地区县级尺度的农业一次颗粒物(PM10和PM2.5)排放清单,并分析了农业源颗粒物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010年东北地区农业源一次颗粒物PM10总排放量54.6万t,PM2.5总排放量35.6万t;2)东北地区农业源一次颗粒物PM10排放量最大的农业活动环节是秸秆燃烧,占农业源总排放量的比例为60%,秸秆燃烧排放PM2.5占PM2.5农业源排放量的87%,整地环节是一次颗粒物排放的第2大农业排放源,对农业源排放PM10和PM2.5总量的贡献率分别是27%和6%; 3)PM10和PM2.5的排放强度空间分布表明,东北地区农业源颗粒物排放区域集中在黑龙江省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吉林省中部和辽宁省中部地区; 4)PM10和PM2.5排放的时间变化特征显示,PM10农业源排放年变化曲线中,5月份和9、10月份是农业源排放一次颗粒物PM10较多的月份,PM2.5排放集中在9、10月份;5)本研究估算的污染物排放清单的不确定性为184.3%.未来的工作将侧重于典型农业区本土排放因子测定,从而有效减小排放清单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10.
苏北滨海滩涂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时空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苏北沿海某滩涂区为研究区,采用经典统计与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2009年和2014年表层土壤Pb、Cr、Cd、As四种元素的含量,分析了土地利用方式对重金属含量影响以及重金属空间分布与时空变异.结果表明:滩涂区土壤4种元素含量基本都低于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值; 2009~2014年的5a间,研究区土壤Cd含量发生显著累积,居民区土壤Pb含量显著增加,工业园区土壤Pb、Cd亦显著累积,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r、As含量变化不显著;受大尺度的潮汐沉积作用与小尺度的人为活动共同控制,两个时期Pb、Cr含量分布具有空间相似性,而Cd、As含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累积具有变异性和明显的趋势效应,大气沉降是除了土地利用方式以外影响重金属时空变异格局的重要途径.该沿海滩涂区正面临土壤重金属不断累积的问题,应加强监控与源头减量,优化产业布局,推进过程阻断与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