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61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311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每月在黄河下游垦利站采集表层河水,测定其溶解氧化亚氮(N_2O)浓度并估算了其水-气交换通量,并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每月对表层河水和沉积物进行了受控培养实验以认识其产生过程.结果表明:黄河下游表层河水中溶解N_2O浓度范围为11.63~27.23 nmol·L~(-1),平均值为(16.29±4.23)nmol·L~(-1).N_2O浓度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具体表现为冬季和春季高于夏季和秋季,但全年变化幅度不大.溶解N_2O浓度主要受到温度、黄河径流量和溶解无机氮等因素的影响.N_2O饱和度范围为101.1%~343.0%,平均值为190.8%±72.3%,黄河下游N_2O全年处于过饱和状态,是大气N_2O的净源.利用LM86、W92和RC01公式估算出其平均水-气交换通量分别为(10.2±12.3)、(17.3±18.8)、(25.8±26.6)μmol·m-2·d~(-1).初步估算了2012—2013年黄河向河口及其邻近海域输入N_2O的量约为5.8×105mol·a~(-1).培养实验表明:水体和沉积物整体表现为净产生N_2O,其中潜在反硝化速率均明显高于硝化速率,反硝化作用在黄河N_2O的产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水体中的潜在反硝化速率(以N计)的变化范围为(0.18~332.20)nmol·L~(-1)·h~(-1),平均值为(52.74±95.63)nmol·L~(-1)·h~(-1),沉积物中潜在反硝化速率的变化范围为0.37~187.60 nmol·kg~(-1)·h~(-1),平均值为(29.61±56.91)nmol·kg~(-1)·h~(-1).  相似文献   
62.
吉林省城市大气降水pH值时空分异及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吉林省8个代表城市1992-1997年大气降水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对大气降水PH值的时空分异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吉林省中西部城市大气降水基本呈中性;东部的图们,珲春两市大气降水酸化亚得,多年平均降水PH分别为5.12和5.38;全省碱性降水多集中在吉林市。  相似文献   
63.
黄河干流水质评价与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刘彦龙  郑易安 《环境科学》2022,43(3):1332-1345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实施中,分析流域的水质污染状况以及时空变化规律,成为保证流域水安全的首要任务.为了全面了解黄河流域近年来的水环境状况,基于流域8个监测断面2004~2018年的水质数据,使用Mann-Kendall(M-K)趋势检验、层次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多元数据分析方法,结合改进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WQI),...  相似文献   
64.
云南近百年来温度雨量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气候倾向率、Morlet小波方法,对云南10个站1901-2007年的年降水和平均温度资料分析表明:100年来云南平均增温速率为0.031℃/10a。近50年来全省平均增温速率为0.242℃/10a,略高于全国的增温,增温最大的是滇中的昆明、滇南的普洱,分别为0.442℃/10a和0.409℃/10a,并且西部明显高于东部。100年来云南年降水呈减少趋势,平均速率为7.288mm/10a,近50年来,年降水量减少平均速率为6.66mm/10a。但云南降水的区域分异非常明显,云南的东部、中部降水减少;而滇西北和滇东南地区降水增加。云南气温明显的年代际变化是32年,发生了3次突变。年降水呈明显的年代际及年际振荡,具有16~32年、4~8年周期。  相似文献   
65.
张政  周廷刚  周志衡  昌悦 《环境科学》2024,45(3):1304-1314
探究城市化对PM2.5浓度的非线性影响及其驱动机制,对城市的大气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2~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遥感数据和统计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系统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揭示长江中游城市群PM2.5浓度的时空演变,并探究不同空间尺度下城市化对PM2.5浓度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2002~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PM2.5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在空间上大致呈“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②热点城市有向长江中游城市群西部扩张的趋势,冷点城市空间相关程度有所增强.③PM2.5浓度与经济城市化、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之间分别存在“N”型、倒“U”型和“U”型曲线关系.第二产业和能源消耗对PM2.5浓度变化呈显著促进作用,降水和植被能够有效地削弱PM2.5污染.④各城市化因子在局部的整体驱动效应均发生了转化,其主要影响区域集中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东南、西北和西南等边缘地带城市.结合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发展现状和区域特征,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和人口分布,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助于实现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6.
分析了长江源区各拉丹冬峰冰川区不同海拔采集的3个雪坑SP1、SP2和SP3样品中δ18O、不溶微粒数量浓度及主要离子浓度,以探讨本研究区域雪冰微粒含量变化及其来源.结果显示,不同粒径微粒含量变化趋势一致,3个雪坑中细微粒含量分别占总微粒的88%、78%、86%.中微粒分别占10%、19%、11%;不同粒径微粒数量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0.9以上(置信度可达99%),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雪冰中不溶微粒浓度同Ca2 、Mg2 、SO2-4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波动.非季风期微粒浓度要高于季风期2~4倍.3个雪坑非季风期微粒通量分别占一个年层雪冰中微粒总通量的73.6%、92.3%、97%,即初春季节沙尘暴对于各拉丹冬雪冰中微粒沉降贡献远大于夏.秋季节.结合NCAR/NCEP再分析资料.应用HYSPLIT-4模式模拟的不同季节5 d后向气团轨迹图表明,各拉丹冬峰冰川I区雪冰中不溶性微粒可能来源于中亚、南亚和青藏高原本身,其中影响最大的可能是青藏高原自身的沙尘源区,同时冰川区裸露基岩对雪冰中不溶微粒含量亦有贡献.  相似文献   
67.
• The long-period groundwater evolution was identified by hydrochemical signatures. • The dominant processes in the groundwater evolution were verified. • Groundwater quality in the coastal areas was susceptible to deterioration due to SI. •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arose from fertilizer, livestock manure & domestic sewage. The evolution of hydrochemical compositions influenced by long-period interactions between groundwater and the geo-environment is a fundamental issue for exploring groundwater quality and vulnerability. 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hydrochemical processes and anthropogenic interference occurring in the river basin by bivariate plots, Gibbs diagrams, saturation index, and the major ions ratios. Apparent changes in groundwater hydrochemistry have been observed in the study area, illustrating the origins of major ions are affected by various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Results highlighted that TDS varied from freshwater to brackish water, ranging between 187.90 and 2294.81 mg/L. Ca2+ and HCO3 are the dominant ions in the studied samples. The results gained by Gibbs diagrams, bivariate plots, saturation index, and the major ions ratios demonstrated that minerals 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cation exchange, and human inputs play crucial roles in the unconfined aquifers. Moreover, the overuse of nitrogen fertilizer, livestock manure, and industrial/domestic sewage led to nitrate and nitrite contamination and brought significant challenges to the surrounding hydrogeo-environment. The present study could make an unambiguous identification of natural processes and anthropogenic interventions influencing groundwater hydrochemistry’s long-period evolution and create a preliminary strategy for ground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68.
在考虑绿色发展内涵的基础上,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度了2006—2018年兰西城市群县域土地利用效率值,并采用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方法揭示其时空差异特征。结果表明:①2006—2018年兰西城市群县域土地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区域差异先扩大后缩小。②兰西城市群县域土地利用效率呈现“中部高—外围低、西高东低、南北分异”的空间差异规律,两省域呈现“西—东”的递减规律。③兰西城市群县域土地利用效率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局部范畴上高—高集聚区在中部地区较为典型,低—低集聚区出现由东南向西南的扩散现象。  相似文献   
69.
李金铠  孙合草  张瑾 《中国环境管理》2021,13(2):102-109,79
本文通过搭建环境回弹效应理论框架,采用熵权法构造各地区综合环境污染指数,利用Sequenti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全要素生产率模型测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定量评估了1999—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环境回弹效应,识别了环境回弹效应时序演变和区域差异,并进一步利用空间分析技术探究环境回弹效应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样本期内各省份环境回弹效应均值集中在-13.23%~29.63%,全国平均环境回弹效应为10.42%,实际减污率仅为65.74%;时序特征上,环境回弹效应与技术进步有部分相关性,但存在滞后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溢出效应是主要的异质性来源;空间特征上,环境回弹效应的区域差异显著,但具有空间相关性,地理因素在解释环境回弹效应的影响因素中不容忽视;全局自相关检验表明2006—2011年各省份环境回弹效应呈显著的正自相关,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建议进一步挖掘环境降污空间,加快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脱钩,关注区域协同减排,是改善污染治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0.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富营养化趋势分析及与环境因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07-2009年春、夏季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包括长江口、杭州湾和舟山渔场)的调查监测资料,采用富营养指数法、潜在性富营养化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对该海域的富营养化状况、时空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评价。富营养指数法计算结果表明:富营养化覆盖比例很高,达到70%以上;在春季,该海域的富营养化程度呈现上升趋势,所占比例从2007年的77.0%上升到2009年的89.8%,在夏季最低达到89.3%,最高到100.0%。3年来,富营养化在春、夏2季基本上处于逐年增加趋势,富营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春季富营养指数平面分布呈由近岸向远海逐渐递减的趋势,梯度分布明显,其中,杭州湾富营养化情况较严重;夏季其平面分布与春季类似,但长江口和杭州湾两个水域的富营养指数的等值线都比较密集,夏季的富营养化情况较为严重。潜在性富营养化法计算结果表明:该海域富营养级主要集中在III级(富营养)和V P级(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春、夏2季时,长江口V P级所占比例均从0.0%增加到66.7%,受磷限制性富营养化程度越来越高。另外,营养盐结构显示,N/P比值从9.1到50.9,营养盐比例明显不平衡,势必影响浮游生物的生长。有机污染指数法计算结果表明:该海域有机污染指数主要处于5级(重污染),水质污染严重;长江口春、夏2季5级的比例均从50.0%分别上升到83.3%和100.0%,杭州湾分别从60.0%和80.0%均上升到100.0%;舟山渔场分别从22.2%和66.7上升到66.7%和77.7%,说明受污染程度逐年上升。另外,3年来春、夏2季长江口有机污染指数达5级的占50%以上,杭州湾60%以上,舟山渔场20%以上,杭州湾受污染情况最为严重,其次是长江口,舟山渔场最小。在春、夏2季有机污染平面分布表现为污染程度从西向东、从北向南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