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43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168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65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为治理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隐患,管控其风险大小,基于证据对瓦斯爆炸事故隐患进行了系统辨识,利用逻辑图分析了隐患之间的耦合关系和风险演化路径;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事件自身的严重性以及受体的暴露程度3个方面对瓦斯爆炸风险进行表征,并提出三维风险矩阵对事故风险进行分级评价。该方法可以为瓦斯爆炸事故隐患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以及设计事故预防措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22.
实验考察了Cu-Mn-Ce/分子筛催化剂吸附甲苯后的微波原位再生效果,分析了固定床温度场分布及催化剂多次再生后的吸附穿透曲线,并对Cu-Mn-Ce/分子筛催化剂进行了比表面积和表面形貌的表征测试.研究表明,微波功率117 W、空气流速0.5 m3·h-1和催化剂用量800 g下,吸附催化剂的微波再生效果良好,脱附甲苯在催化剂表面被氧化降解并使催化剂恢复吸附能力.再生时床层温度水平截面上由内向外缓慢降低,垂直方向从下而上逐渐升高,并在床层中上部达到最高的250~350℃.6次吸附穿透曲线和催化剂表征证实,微波原位再生时催化剂表面存在烧结与团聚现象,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微孔体积有所减少,从而缩短了催化剂的穿透时间;微波再生2次后,催化剂结构趋于稳定,吸附穿透时间维持在70 min左右.研究发现,催化剂表面形貌和孔径的变化与床层温度场的分布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23.
在滨海新区局部区域汉沽和大港采集了TSP和PM10样品,分析了不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不同期别污染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采暖期多环芳烃和可吸入颗粒物中苯并[a]芘浓度均远远高于非采暖期。多环芳烃在不同期别也有不同的分布特征,非采暖期均是高环类多环芳烃占主导地位,比例超过60%;而在采暖期则是中环类多环芳烃占主导。  相似文献   
324.
首先分析了装备环境适应性的基本概念及其与装备环境工程的关系,论述了装备环境适应性研究工作内涵。其次,综述了装备环境适应性研究“六化”特征:自然环境试验站网建设全球化、装备环境适应性试验考核实战化、表征评估精细化、设计迭代化、资源积累数据化、综合管理体系化等,讨论了各方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研究重点、难点、不足,梳理了装备环境适应性在环境试验、环境分析等方面相关标准及其发展特点,并指出现有标准的局限性。最后,根据现阶段国家关于装备环境适应性的工作定位,展望了装备环境适应性研究领域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25.
改性活性炭对水溶液中双酚-A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HNO3、NaOH及高温N2对商用炭WV A1100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并利用BET、XPS、pH.及Boehm方法对活性炭进行物化表征.结果表明,HNO3改性明显降低了W20的比表面积,增加了其表面酸性含氧官能团数量,使等电点(pHpae)由4.95降至1.50;高温N2和NaOH改性处理后炭表面化学性质变化与HNO3氧化基本相反,pHp.升至近中性,其中高温N2处理降低了43.81%的表面积.另外,活性炭对双酚-A(BPA)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吸附体系中溶解氧的存在不会促使BPA在W20表面发生酚氧自由基氧化耦合,并且原炭W20、高温N2和NaOH改性处理后炭对BPA的吸附等温线结果满足Langmiur模型,而HNO3改性炭的吸附行为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其中高温N2改性炭表现出最好的吸附BPA能力,饱和吸附量值达到了526.32mg/g,是能力最差炭(HNO3改性)的3倍,结合表征结果分析得出,在吸附体系中炭表面的憎水性和静电荷密度,是控制分子态BPA吸附过程的主要因素,即吸附主要遵循π-π理论.  相似文献   
326.
水体黑臭及表观污染表征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水体表观污染的概念,指出水体的表观污染就是水体的某些表观特征引起人们感官不悦的现象。综述了前人对水体黑臭的表征方法,总结出了判别水体黑臭的各种阈值和指数关系式,并做了比较指出不足。明确了建立一套科学的、客观的、稳定的水体表观污染表征方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27.
Size characteriza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with biomolecule corona(AgNP@BCs) and mass quantification of various silver species in organisms are essent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in vivo transformation of Ag NPs. Herein, we report a versatile method that allows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he size of AgNP@BCs and mass concentration of various silver species in rat liver. Both particulate and ionic silver were extracted in their original forms from the organs by alkaline digestion, and analyzed by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combined with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SEC-ICP-MS). While the silver mass concentrations were quantified by ICP-MS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0.1 μg/g, the effective diameter of AgNP@BCs wa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retention time in SEC separation with size discrimination of 0.6-3.3 nm. More importantly, we found that the BC thickness of AgNP@BCs is core size independent, and a linear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effective diameter and core diameter of AgNP@BCs in extracted tissues, which was used to calibrate the core diameter with standard deviations in the range of 0.2-1.1 nm. The utility of this strategy was demonstrated through application to rat livers in vivo. Our method is powerful for investig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of Ag NPs in vivo.  相似文献   
328.
以整体式蜂窝状分子筛为载体,制备铜锰铈负载型催化剂,研究其微波辐照下对VOCs (甲苯、丙酮、乙酸乙酯)的催化活性及其稳定性,探究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因素,并通过测试床层温度分布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微波功率1.3kW、催化剂体积300mm×300mm×300mm,固定床温度>300℃条件下,催化剂对初始浓度200~2000mg/m3的5m3/h VOCs气体的降解效率为80%~92%.温度是VOCs氧化降解的条件,但当床层温度超过了300℃(VOCs完全燃烧温度)之后,升温对VOCs降解效率的影响不再明显.表征可知,尖晶石态铜锰铈单金属氧化物及其复合氧化物是主要的催化活性组分.VOCs在催化剂表面进行准一级反应而被催化氧化;高温对催化剂结构有一定影响,但重复性试验证实了催化剂的高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29.
活性污泥1号模型废水特性的测定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废水的水质特性是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方面。采用呼吸计量法及常规化学分析法对污水处理厂的废水特性进行了测定,通过研究发现,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沉砂池出水中SS占总COD的比例平均为10.49%;Xs占总COD的比例平均为14.24%;S1占总COD的比例平均为5.52%。初沉池出水中Ss占总COD的平均比例为9.62%;Xs占总COD的比例平均为16.97%;S1占总COD的比例平均为11.38%。  相似文献   
330.
基于ASM2的快速易生物降解COD组分表征方法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活性污泥2号模型(ASM2)对快速易生物降解组分(SS)进一步划分为可发酵的易生物降解有机物(SF)和发酵产物(SA),本研究提出了一套科学的表征方法。该方法涉及SS与XS(慢速可生物降解组分)的好氧呼吸测量同时表征、SA组分的离子色谱测定以及物料衡算。应用这套方法对重庆市某2个城市污水厂隔栅井出水水样平行进行了4组实验,各种组分测量值序列的CV值在2.09%~6.18%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