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厌氧--活性污泥法处理高浓度绢纺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厌氧—活性污泥法用复叶推流式曝气对高浓度绢纺废水治理的工程实例 ,运行结果表明 :CODcr去除率达 96.2 % ,BOD5 去除率达 92 .7%。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同的工艺实例验证钛合金筒形件旋压加工的可行性,将摸索的加工经验运用于其他钛合金零件的旋压加工中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LD30大直径无缝薄壁筒采用热拉伸坯经变薄旋压成形工艺 ,讨论了其工艺过程 ,工艺参数和应用范围等。  相似文献   
14.
采取剪切和轧压综合变形的计算方法 ,建立了锥形件柔性旋压力的理论计算公式 ,并对内旋轮施加于毛坯上的夹紧力G、旋轮进给比f等成形工艺参数对旋压力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自行设计的旋压工艺参数的测试装置,建立了在旋压过程中机床、工具和工件的受力模型,运用该测试装置能准确测出旋压变形过程中3个方向的应变em、eφ和eZ,记载旋压工艺的负载变形曲线,该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动作灵活、准确,可应用于同类工艺的实验研究和旋压复杂零件的工艺参数确定等。  相似文献   
16.
中碳合金钢退火状态可旋性良好,累计变薄率为80%,未见裂纹出现。强力旋压属局部连续塑性成形工艺,很适宜大直径筒形件塑性成形。变薄旋压中碳合金钢筒形件,与卷焊成形相比,可强化组织性能,降低筒体重量,提高使用效果。试验旨在探讨中碳合金钢筒形件旋压成形的稳定性,通过变形区三向接触面积塑流试验研究,筒体变形体积与力能的分析,以及优化工艺参数和确定合理工艺过程,旋出了高精度筒形件,同时进行了批量旋压生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30CrMnSiA钢筒体错距旋压试验,系统研究了毛坯厚度、减薄率、旋轮压下量分配、旋压道次及道次间热处理等工艺参数对旋压过程和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厚的30CrMnSiA钢毛坯,不用道次间热处理,通过两道次或三道次错距旋压,就可获得高质量的薄壁筒。  相似文献   
18.
结合缩径成形和旋压过程 ,建立了薄壁管缩径旋压变形力的理论计算模型和旋压力的计算公式 ,并对旋压方式、道次压下量Δ及旋轮进给比 f等成形工艺参数对滚珠旋压成形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荨麻纤维的研究及其开发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荨麻纤维是一种极具开发应用价值的生态纺织纤维。主要介绍了天然纤维素荨麻用于纺织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技术,重点说明了荨麻纤维的开发和生物质产业之间的联系,以及纤维开发技术和纤维的形态结构、可纺性等。  相似文献   
20.
Fibers of poly(lactic acid) (PLA) produced by two-step melt-spinning are studied. The PLA resin used contains a 98:02 ratio of l:d stereochemical centers. A range of processing conditions is explored. The cold-draw ratio is varied from 1 to 8 under conditions of constant heating. In addition, three draw ratios are studied at three different heating rates. The thermal, mechanical, and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sultant fibers are determined. Properties can be widely manipulated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draw ratio and draw temperature. A maximum tensile strength and modulus of 0.38 GPa and 3.2 GPa, respectively, are obtainable. Us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the fiber morphology is found to be highly fibrillar; microfibril diameters are roughly 40 nm in diameter. Very high draw ratios cause the fiber to turn from shiny and translucent to dull and white; this transition is attributed to surface crazing. Significant molecular weight loss is observed upon processing (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s drops between 27% and 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