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7篇
  免费   568篇
  国内免费   2555篇
安全科学   348篇
废物处理   901篇
环保管理   644篇
综合类   5093篇
基础理论   552篇
污染及防治   1670篇
评价与监测   158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293篇
  2014年   416篇
  2013年   468篇
  2012年   622篇
  2011年   593篇
  2010年   498篇
  2009年   515篇
  2008年   378篇
  2007年   645篇
  2006年   738篇
  2005年   535篇
  2004年   427篇
  2003年   437篇
  2002年   386篇
  2001年   292篇
  2000年   250篇
  1999年   213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中温(35±1)℃条件下,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anaerobicsludgebed,简称UASB)反应器处理了含蒽醌类-活性艳蓝(c.I.ReactiveBlue5,简称K—GR)或偶氮类-活性艳红(C.I.ReactiveRed20,简称KD-8B;C.I.ReactiveRed2,简称X-3B)模拟染料废水,重点研究了回流比对染料脱色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在最佳回流比的条件下,探讨HRT(hydraulicretentiontime)对脱色的影响和不同结构染料的脱色效果,并初步分析了脱色机理。结果表明,适宜的回流比有利于提高系统的脱色率;控制回流比和HRT分别为2和24h,当模拟废水中染料的浓度为100mg/L时,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为90%~96%和85%~92%;蒽醌和偶氮类染料的脱色是通过偶氮键和葸醌共轭结构的断裂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12.
通过对昆明市餐饮和居民生活污水厌氧模拟实验研究,初步探讨生活污水中CH4的产生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餐饮和居民生活污水中产生的甲烷浓度最大值分别为1.63 mg/L和3.82 mg/L。并且将COD、硫酸盐、硫化物、TN的浓度变化与甲烷浓度变化进行Pearson简单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COD、COD/硫酸盐和1/TN与甲烷在置信度为0.01时极显著相关,硫化物与甲烷在置信度为0.05时不相关;COD、硫酸盐和TN浓度的变化对生活污水中甲烷的产生起关键性作用。对居民生活污水中甲烷产生规律进行温度和pH控制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生活污水在25~30℃时,24 h内甲烷产生量最大值为8.6494 mg/L,明显大于其他温度段的甲烷产生量;在pH为7~8之间时,甲烷的产生量在24 h内达到的最大值为3.0477 mg/L,明显高于其他pH控制段的甲烷产生量。  相似文献   
913.
为了系统研究氮在深型地下土壤渗滤系统中的去除途径,本次实验采用直径30cm,高200cm的有机玻璃柱模拟地下土壤渗滤系统;柱内分层装填取自北京顺义的土壤。在水力负荷为8cm/d的条件下,取得了较好的脱氮效果;氨氮去除率为99.80%;TN去除率为83.68%。通过观察氮沿土柱深度的变化规律发现,在1.30m以上的区域随着氨氮浓度的降低硝氮浓度逐渐增大,同时总氮浓度也在不断降低,约有30.55%在此区域被去除;通过氮元素质量平衡证明这部分氮是通过厌氧氨氧化反应去除的。在1.30m以下反硝化反应是脱氮的主要途径,在此过程中难降解有机物被利用。  相似文献   
914.
对国内外利用废水处理等工业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泥作为生物吸附剂吸附水体中重金属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包括其预处理技术、反应机理、主要影响因素、处理效果以及反应器工艺等。同时,对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依托现有废水处理设施进行集约化开发将是该工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15.
污水处理智能控制与优化控制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目前污水处理中的智能控制与优化控制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对模糊控制技术、神经网络软测量与控制、优化控制等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污水生物处理中引入智能控制是一种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的有效方法.污水处理最优控制能使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出水水质达到预定标准,而且使出水水质满足要求不增加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916.
针对目前二级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投资高、运行费用高的特点,提出适合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的工艺——高负荷活性污泥法(HAS)。该工艺不设初次沉淀池,负荷高,泥龄短,污泥沉降性能良好,不存在污泥膨胀,对有机物的去除以絮凝、吸附、沉淀作用为主,对COD、BOD,、SS都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对氮、磷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出水水质可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17.
In Ireland, dairy farmyard washwater commonly comprises farmyard run-off and dairy parlour washings. Land-spreading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method for treating this wastewater. However, this method can be labour intensive and can cause, in some cases, the degradation of surface and ground waters, mainly due to nitrogen contamination. In this study, a horizontal flow biofilm reactor (HFBR) with step-feed was constructed and tested in the laboratory, to remove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from a agricultural strength synthetic washwater (SWW). The HFBR had an average top plan surface area (TPSA) of 0.1002 m(2) and consisted of a stack of 45 polystyrene horizontal sheets--15 sheets embedded with 25 mm deep frustums above 30 sheets with 10 mm deep frustums. The frustums acted as miniature reservoirs. The sheets were alternately offset to allow the wastewater to flow horizontally along each sheet and vertically from sheet to sheet down through the reactor. Biofilms developed on the sheets and treated the wastewater. During the 212-d study, the total hydraulic loading rate based on the TPSA of the sheets was 35 l m(-2) d(-1). SWW was pumped for 10 min each hour, in a step feed arrangement at a rate of 23.33 l m(-2) d(-1) on to the top sheet during Phases 1 and 2, and 11.67 l m(-2) d(-1) onto Sheet 16 during Phase 1 (days 1-92) and onto Sheet 30 during Phase 2 (days 93-212). The substrate loading rate during Phases 1 and 2 was 94.8 g total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m(-2) d(-1) and 10.5 g total nitrogen (TN) m(-2) d(-1), based on the TPSA. At steady state in Phase 2, the unit achieved excellent carbon removal of 99.7% 5-day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5)) and 96.7% total COD, equivalent to TPSA removal rates of 67.5 g BOD(5)m(-2)d(-1) and 91.7 g COD m(-2) d(-1). The nitrogen removal percentages were 98.3% total ammonium-nitrogen (NH(4)-N(t)) and 72.8% TN, which equated to TPSA removal rates of 4.8 g NH(4)-N(t) m(-2) d(-1) and 7.6g TN m(-2) d(-1). No sloughing of solids or clogging of media occurred during the study. The unit was simple to construct and operate, with little maintenance.  相似文献   
918.
根据大港油田12井综合废水的污染特征,提出了"混凝-内电解-H2O2氧化"三步处理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三步法处理后可以使原水的CODcr从4930mg/L降低到128mg/L,去除率达到97%。处理后水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19.
在燃煤锅炉运行期间,锅炉定期排污、水质处理罐反冲洗再生、除尘等工序产生大量污水。文章通过对污水处理系统工艺的改造,将燃煤锅炉的排污水回收后用于冷却炉渣,炉渣最终用来烧砖,而湿炉渣水分带走的少量污染物最终被固化在砖或砌块中,不会对周边水质或土壤造成污染,实现了节能减排,收到了较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20.
在对"四沿"(沿江、沿河、沿湖、沿海)化工行业污水处理方法及流程特点总结的基础上,归纳出应对水力和污染物冲击负荷的缓冲方法。为克服缓冲控制能力有限的缺点,提出一种新方法——SE(安全和环境)联锁,以期达到完善管理、提高控制效果的目的,并详细阐述了该方法在管理及技术层面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