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5篇
  免费   394篇
  国内免费   460篇
安全科学   1129篇
废物处理   61篇
环保管理   649篇
综合类   1970篇
基础理论   406篇
环境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63篇
评价与监测   266篇
社会与环境   330篇
灾害及防治   25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386篇
  2011年   425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1.
为使济南市更加科学、协调、稳健地可持续发展,根据科学性、操作性、可比性、代表性等原则建立济南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熵值法对济南市“十一五”期间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估;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济南市社会、经济、环境各子系统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影响以及各子系统间的协调状态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济南市可持续发展建议.文章对其他大中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12.
以大连市1984年-2013年逐年7、8月的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及平均风速等气象数据为基础,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大连市夏季人体舒适度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得到结论如下:用模糊综合评判大连市气候舒适度最适合的评判标准为气温22℃、相对湿度70%和风速2 m/s;大连市总体气候舒适状况良好,夏季相对最舒适的时间段为第6旬(8月20日~8月31日),最不舒适的时间段为第4旬(8月1日~8月10日);由于大连市夏季经常伴有雷阵雨甚至暴雨天气以及湿度大等原因,使得炎热气温所造成的不舒适的天气状况常能得到改善,因此大连市夏季舒适程度所占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513.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公平性评价的定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了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公平性涵义的基础上,对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评价原则和指标进行了探讨,并针对一小城镇实例,探索性地构筑了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公平性评价的定量分析模型,且对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514.
长江上游地区泥石流灾害敏感性量化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石流敏感性分析对灾害分析评价预测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长江上游为研究区,选择坡度、相对高差、地层岩性、年降雨量、地震烈度等5方面因素为评价因子,探讨运用GIS技术管理分析泥石流灾害信息和区域泥石流敏感性分析的方法。量化评价因子的作用分值大小,有效表达泥石流敏感性指数(DFSI),进而,结合空间分析与条件概率模型,实现了区域泥石流敏感性分析并制作了泥石流敏感性专题图。长江上游地区泥石流敏感性区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高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比较集中的区域有雅砻江中下游、安宁河、小江、普渡河、大渡河中下游、理塘河、白龙江、岷江上游、涪江上游等干支流的5~10 km范围内;中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高度敏感区的外围约10~30 km范围内。利用历史泥石流资料验证,表明已经发生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泥石流敏感性指数较高地区,说明敏感性分析的结果基本反映出研究区泥石流敏感性特性。  相似文献   
515.
基于最优传递矩阵的层次分析法在桥梁震害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彬  张佳 《灾害学》2010,25(3):32-36
影响桥梁抗震性能的因素众多,鉴于传统的定量方法无法精确权衡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因此,考虑将不确定型层次分析法引入桥梁的震害评估中,对区间标度的合理选择作了简要讨论,运用1~9标度采集数据,兼顾10/10~18/2标度的精确性,对初始判断矩阵进行折算。利用最优传递矩阵的概念,对传统的AHP进行改进,直接求出各指标的权重值。并将此方法应用到实例当中,建立基于地震波、墩台基础、支座、结构因素、环境因素等多因素影响下的桥梁震害评估模型,得到桥梁最终的综合评估值。  相似文献   
516.
随着信息技术在政务、环保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智慧环保成为环境保护及环保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本研究以促进环境保护部及地方环境保护单位智慧环保建设为目标,在对比之前智慧环保定义的基础上,提出新一代智慧环保的定义,更加强调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公众服务等方面,并且明确了智慧环保的三个应用目标。基于对智慧环保总体架构和目标内涵的解析,遵循指标具有代表性、可理解性、可采集性、可扩展性的原则,参考国家智慧环保建设相关政策文件要求以及智慧城市、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等相关文献,经过多次专家咨询建议,形成一套智慧环保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4个维度、12个要素、42个指标。评价指标的提出对引导智慧环保建设有序发展、促进环保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17.
鹤山灰霾期间大气单颗粒气溶胶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2012年6月9-17日,使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分析了鹤山大气中单颗粒的特征,共采集到同时含有正负离子谱图的颗粒763350个,其粒径主要集中在0.2~2.0 μm之间,期间发生灰霾的天数为3d.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大气颗粒物类型主要可分为7种:元素碳(EC)、有机碳(OC)、元素-有机碳混合(ECOC)、大分子有机碳(HMOC)、海盐(Na-K)、富钾颗粒(K-rich)和富铅颗粒(Pb-rich).灰霾天气下,颗粒中的二次成分含量更高,粒径显著增大.各颗粒类型数量浓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以EC、ECOC和K-rich的增加最为明显.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秸秆的集中焚烧及EC、ECOC和K-rich的老化是形成本次灰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18.
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方法对杞麓湖水体及表层底质各形态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季和夏季杞麓湖底质及水体各营养盐浓度及分布具有较大差异。底质及水体中总氮浓度表现出湖周高、湖心低,且西南比东北高的分布特征;总磷浓度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递增的趋势;无机磷浓度高于有机磷;无机磷中各形态磷的浓度由高到低依次是Ca-P>Fe/Al-P>NH4Cl-P。底质有机质浓度非常丰富,呈现出由湖周向湖心逐渐降低的趋势。有机指数和有机氮评价结果显示,杞麓湖各采样点有机指数相当高,全湖都处于严重污染状态,且整个湖体有机氮污染严重,西部湖湾为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杞麓湖底质营养盐浓度的控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19.
以齐齐哈尔市近30年地表水生物监测数据、理化监测数据为研究依据,提出一套基于指示生物的地表水体评价方法。该方法将地表水体划分为5个级别,并从中筛选出每个级别对应的指示生物,最终建立一套基于指示生物描述水体污染程度的评价体系。该方法以理化指标为基础,筛选多种优势种作为指示生物,对水体进行综合评价。相比单一生物监测评价指标,该评价方法更能反映整个生态系统状况,从而更客观地反映水体真实情况,有望为地表水体污染评价新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0.
为评估污染减排措施实施效果,基于地基观测及排放清单数据,运用WRF中尺度气象模型和CAMx空气质量模型,对德州市2017-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17-2018年秋冬季,德州市ρ(PM2.5)同比下降31.7%,高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平均水平(25.6%),大气污染攻坚措施成效显著;2018-2019年秋冬季,德州市ρ(PM2.5)同比增加8.5%,高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平均水平(4.2%),这与不利气象条件及排放量同比减少有关.观测结果显示,2018-2019秋冬季,德州市PM2.5中无机组分、一次排放示踪物以及SO2和CO等气态前体物浓度较上一年度呈下降趋势,ρ(SOA)(SOA为二次有机气溶胶)、ρ(NH4+)同比有大幅增长,增幅分别为53.8%和19.1%,这与大气中VOCs(挥发性有机物,增加46.5%)及大气氧化性(增加6.4%)的增加密切相关,表明德州市复合型大气污染加剧,PM2.5防控难度加大.综合气象和减排评估结果可知,2017-2018年秋冬季,气象条件(13.4%)和长效措施(9.4%)是德州市PM2.5改善的两个主要因素;2018-2019年秋冬季,长效措施减排效果较为有限,减排主要来自预警应急(5.0%)和区域减排(5.2%),若仅考虑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将导致同比约19.9%的反弹.因此,持续深入推进长效减排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是德州市实现空气质量改善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