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5篇
安全科学   59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36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Two novel polymers (NJ-1 and N J-2) were synthesized by chemically modified a hypercrosslinked polymer NJ-0 with dimethylamine and trimethylamine, respectively. The comparison of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 three polymers toward phenol, resorcin and phloroglucin was made. The study focused on the static equilibrium adsorption behaviors and the adsorption thermodynamics. Freundlich equation was found to fit the adsorption results well. The effect of amino groups introduced onto the surface of the resin and the structure of phenolic compounds on the adsorption were also studied. The hydrogen-bonding interaction and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could happen between the amino groups and the adsorbates. The adsorption impetus increased as quantity of hydroxyl groups increased, but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decreased due to the drop of the matching degree of the aperture of resins and the diameter of adsorbate molecules.  相似文献   
202.
在偶电层理论的基础上,对加油站静电起电原因和静电事故机理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以静电事故发生条件为基础,提出了有效控制加油站静电事故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3.
PA66GF25尼龙隔热条材料热氧老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PA66GF25尼龙隔热条材料中分别加入三种抗氧剂体系,通过测定样品热氧老化实验后的拉伸强度值,研究不同抗氧剂体系对PA66GF25尼龙隔热条材料耐老化性能的稳定作用。结果表明,三种抗氧体系均提高了材料的耐老化性能,尤其是含有碳自由基捕获剂的三元复配体系。同时,对尼龙隔热条材料的静态使用寿命进行了分析与预测:不含抗氧剂的材料静态使用寿命仅为4.34 a,含三元复配抗氧体系的材料则可高达57.05 a。  相似文献   
204.
引江入湖修复城市内湖方案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引水换水方案,通过对湖北黄石磁湖水和长江水的水质监测,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态浸泡实验,模拟换水工程,测定水质基本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了引江入湖修复城市内湖生态环境方案的可行性。结论认为:采用江水湖水比例为1.5∶1,秋冬季节引水较为适宜;考虑磁湖内源污染严重,单纯的引水对湖水水质改善难以发挥最大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可以采取有效的内源污染治理方案和引水方案并重对磁湖进行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205.
采油污水的室内再现配置及静态混合器剪切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便于采油污水处理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以静态混合器为主体,设计、加工了一套采油污水室内再现配置装置,配置效果稳定,探讨了含油量、剪切速率等不同配置条件下的再现采油污水粒度分布、乳化度等性能参数以及配置过程中的压力损失,并总结出再现采油污水乳化度(%)与主要配置条件的对应关系表。研究结果表明,静态混合器的压力损失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明显升高,而随含油量增大呈现出基本稳定的状态;随着剪切速率不断增大,再现采油污水的整体油珠粒径变小,乳化度增大;对于低剪切速率,含油量和剪切作用在促进油珠粒径变化趋势的竞争中前者占优势,所以含油量越大,整体油珠粒径越大;对于高剪切速率,含油量和剪切作用在促进油珠粒径变化趋势的竞争中后者占优势,使得油珠平均粒径随含油量增大而略微降低,同时油珠粒径范围随含油量增大而变窄;随着含油量的增大,各种剪切速率条件下的乳化度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6.
微生物复合菌剂对污泥好氧堆肥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黄孢原毛平革菌与枯草芽孢杆菌复合菌剂在剩余污泥静态强制通风好氧堆肥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根据堆肥过程中的温度(0~5d为中温阶段,6~12d为高温阶段,16~28d为腐熟阶段)变化,复合菌剂的变化导致堆体细菌数量明显高于空白堆体,且堆体中的嗜热真菌在高温期显著增多,促进了有机物的降解,加速了堆体的腐熟.试验组萝卜种子发芽指数(GI)相对空白组提前3d达到了50%,表明复合菌剂的加入迅速地降低了堆体的生物毒性,但由于相对浓缩效应使得堆肥产品Cd含量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207.
骆正山  刘璐  张新生  王小完 《灾害学》2022,(1):68-71+76
为保障能源储备安全,探究雷电和静电对储气库安全的影响。根据雷电和静电理论,构建储气库雷静电概率模型,分析雷静电对储气库的影响。考虑天然气扩散的特殊性,选取高斯烟羽模型预测气体扩散范围,并结合闪火后果准则对闪火危害范围进行分析,构建CCPS-BST模型对爆炸危害范围预测,分析风速及大气稳定度对三种危害后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雷静电会增加储气库泄漏后发生闪火和爆炸的概率,气体扩散范围和闪火后果沿主导风向呈梭形分布,蒸气云爆炸后果由中心向四周扩散,三种危害范围都与风速和大气稳定度呈相反的变化。研究结果可为多因素下储气库安全分析研究提供参考,为降低灾害后果和维护储气库的日常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8.
多风机多级机站通风网络的状态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计算机实现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管理和自动控制,必须具有相应的硬件基础,即需要一定数量的遥控检测装置,实时检测出系统运行中的部分状态变量的值,并传送到控制中心,作为计算机决策的依据。本文提出了利用加权最小二乘状态估计器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静态状态估计以及对检测量中出现的错误数据进行识别、纠正的方法。利用该算法对一个中等规模的实际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了计算机的仿真计算,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9.
目的 提出一种单自由度自动液压翻转平台,综合分析其力学特性,验证是否适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振动试验换向过程。方法 根据液压设计理论,推导液压缸伸缩位移与翻转角度的数学关系,通过对翻转架进行静力学分析,确定翻转平台的极限受力位置,并解析受力与翻转角度之间的具体关系。针对极限受力位置的翻转架连同机架联合体,进行静应力分析,验证其稳定性。结果 翻转架处于初始水平位置时,液压缸承受最大压力,翻转角度为90°时,液压缸受拉轴向力出现最大值。翻转架的应力分布不均匀,应力最大值出现在其中部,最大应力值远小于许用应力,其强度满足应用要求。结论 翻转平台的力学性能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另外,极限位置静力学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的结合评价方法,能够合理判定轴支撑翻转类机械装备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10.
石油类污染物在砂砾石层中的迁移与分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静态模拟实验研究河滩砂砾石对油类的静态吸附特性,确定平稳吸附等温方程。通过土柱实验模拟油类在砂砾石中的迁移过程,建立油类在砂砾石层中迁移的数学模拟模型,确定模型参数,以此预测油类砂砾石中的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