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5篇
  免费   391篇
  国内免费   1340篇
安全科学   417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287篇
综合类   2544篇
基础理论   366篇
污染及防治   196篇
评价与监测   278篇
社会与环境   165篇
灾害及防治   151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235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267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244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在2018年9月14~23日选取了典型光化学污染期间,在长三角重点城市杭州市城区开展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加密观测.对80个有效样品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大气VOCs的122种化合物平均体积分数为(59.5±19.8)×10~(-9),含氧化合物(OVOC)是其中最主要的组分.用臭氧生成潜势(OFP)评估大气反应活性结果表明,观测期间OFP平均值为145×10~(-9),其中贡献最大的是芳烃和醛酮化合物.其大气VOCs整体活性水平与丙烯腈相当.运用正交矩阵因子(PMF)模型对VOCs进行源解析后,识别出杭州市大气VOCs的5个主要污染源,分别为二次生成(25.2%)、燃烧及工艺过程(27.2%)、溶剂使用(17.3%)、天然源(9.2%)和机动车排放(21.2%).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掌握杭州市VOCs污染特征以及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72.
超低排放高湿废气总颗粒物监测方法及燃气电厂实际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月琪  颜旭  孔川  张虎  邬晓东 《环境科学》2020,41(8):3563-3571
随着我国燃煤电厂等相关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的推行,固定源排气中可过滤颗粒物(filterable particulate matter,FPM)与气态污染物的排放水平均显著降低,而可凝聚颗粒物(condensable particulate matter,CPM)的排放却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在全面分析了国内外固定源低浓度FPM排放水平下FPM与CPM的测量方法,并在已有研究和实验探索的基础上,对FPM和CPM的监测方法进行了研究,自行开发建立了适合我国实际的超低排放高湿废气中总颗粒物(total particulate matter,TPM)的直接冷凝采样监测方法,并应用于北京市燃气电厂TPM测量.结果表明,北京市燃气电厂排气中TPM排放水平介于1.98~3.77 mg·m-3之间,平均排放浓度为2.81 mg·m-3;而FPM的平均排放浓度仅为0.10 mg·m-3.燃气电厂颗粒物排放以CPM为主,占TPM的比例高达93.8%~99.2%,平均占比为97.0%;FPM占TPM的比例为0.7%~6.2%,平均占比为3.0%;可过滤的可凝聚颗粒物(filterable condensable particulate matter,CPM-F)的排放水平略高于FPM.  相似文献   
973.
厦门市船舶控制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与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数据,结合大量厦门港口实地调查信息,采用自下而上的动力法对在控制区内航行的船舶进行逐艘计算,得出2018年厦门市船舶控制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并详细分析了其污染物排放特征及时空分布.结果表明, 2018年厦门市船舶控制区内船舶污染物排放总量共16 413 t,其中进出港船舶污染物排放占82.2%,未进港船舶占17.8%,各污染物中以NO_x的排放量最大,占比达64.2%,不同航行状态下污染物排放量的顺序为停泊巡航低速巡航机动操控锚泊,控制区内船舶的主要污染来源于货船,并以集装箱船的污染物排放量为最大; 1 d中09:00~16:00处于船舶污染物排放高峰期,1 a中以2月的排放量为最低, 3月和5月出现排放峰值;空间特征上各污染物排放高值主要分布于主航道和港区海岸线.  相似文献   
974.
通过采集671台次燃煤火电机组NO_x排放实时监控数据,对非超低排放与超低排放机组总体及相应各等级机组启动过程中NO_x排放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非超低排放机组启动阶段NO_x超标率为81.53%,平均超标小时数为2.64 h,平均最大排放小时均值为284.06 mg·m~(-3);超低排放机组启动阶段NO_x超标率为79.86%,平均超标小时数为2.52 h,平均最大排放小时均值为231.61 mg·m~(-3);非超低与超低排放机组总体及相应各等级机组间NO_x超标率和平均超标时长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但平均最大排放小时均值浓度存在显著差异;非超低排放机组中,除300 MW等级机组平均最大排放小时均值浓度显著低于200 MW等级机组外,其余对比组在超标率、超标小时数及平均最大排放小时均值浓度上均无显著差异;不同等级超低排放机组之间在超标率、超标小时数和最大排放小时均值浓度上都有统计学意义上差异的情况, 600 MW等级机组超标时长控制最优, 1 000 MW等级机组排放浓度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975.
邢台市区道路可悬浮灰尘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识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怡  卢新卫  周潇  葛子赫 《环境科学》2020,41(7):3130-3135
为探究工业企业转型城市的道路可悬浮灰尘中重金属的来源特征,在邢台市区采集50份道路灰尘样品,利用X-Ray荧光光谱仪测定可悬浮灰尘中Cr、 Mn、 Co、 Ni、 Cu、 Zn、 As和Pb的含量,采用富集因子法评价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判别重金属之间的关系,识别其可能来源.结果表明,Co、 Cu、 Zn和Pb的平均含量是其相应河北省土壤背景值的2倍以上.富集因子评价结果显示,邢台市道路可悬浮灰尘中Co、 Cu、 Zn和Pb整体呈现中度富集,Ni、 As、 Cr和Mn无富集或轻微富集.综合样品中各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特征与多元统计分析结果,邢台市区道路可悬浮灰尘中Cr、 Mn和Ni主要来源于自然和工业混合源,Zn、 Pb和Cu来源于交通和燃煤源,As来源于自然源,Co主要受工业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6.
剑湖沉积物、间隙水、鱼体砷汞分布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剑湖沉积物、间隙水、鱼体中砷(As)和汞(Hg)含量特征,评价其风险,使用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了剑湖表层沉积物、间隙水、鱼体中As和Hg含量,并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目标危险系数法、致癌风险指数等评价了其风险状况.结果表明:①剑湖表层沉积物中As、Hg平均含量分别为(12.62±0.66)mg·kg-1和(0.050±0.002)mg·kg-1,As含量呈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Hg含量呈北部高、中南部湖区低的分布特征.剑湖流域内农地对剑湖As含量影响较大,流域煤炭开采与堆积、水泥加工对剑湖Hg含量分布影响较大.②间隙水中As、Hg平均含量分别为(0.64±0.03)μg·L-1和(0.020±0.001)μg·L-1,As含量在湖区内呈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Hg含量最高值出现在湖心区.③6种鱼体中As、Hg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21±0.04)mg·kg-1和(0.020±0.003)mg·kg-1,两者分布在食性方面均呈现杂食性>草食性特征,在活动范围上呈底栖 > 中层 > 上层特征.④据相关性分析可知,As、Hg各自在间隙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5,p<0.01),6种鱼体As、Hg含量也呈显著正相关(r=0.92,p<0.05).⑤沉积物样品中As均为轻微风险,Hg元素除部分样点(19.35%)为中度风险外其余为轻微风险,因此,需要对Hg进行重点防控.剑湖所选食用鱼体目标危险系数值均小于1,表明其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非致癌危害;剑湖鱼体As元素存在一定的潜在致癌风险,但尚在人体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977.
数据清洗对污水处理厂生物建模可靠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要求的不断提升,通过生物建模技术降低污水处理厂碳源、除磷药剂投加量,实现达标排放同时降低运营成本已成为必要手段.然而,数据质量是影响模型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为提高建模数据质量,本研究在生物建模过程中提出了系统性3步清洗方法:统计分析法标定可疑数据;物料平衡计算法剔除大误差并闭合流量平衡;污泥特征分析法修正污泥组分.应用该方法成功对天津宁河芦台桥北污水处理厂2019年1—7月历史水质数据、SCADA在线流量数据及补充采集的3日水质数据实现有效的清洗,并完成基于Biowin-ASDM活性污泥模型的生物建模案例研究.通过与直接利用原始数据进行模拟拟合的对比结果表明,应用清洗后的数据进行建模可有效提升模型可靠性,不但校正参数趋于合理,更可实现生化段主要污染物TSS、TCOD、TN、TP去除率的模拟误差≤3%.  相似文献   
978.
室内空气中过高浓度的生物粒子有害人体健康.空气中的微生物通常与灰尘结合在一起,然而目前对家庭室内灰尘微生物多样性及其随季节变化特征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在北京市选择1户家庭,在夏季和秋季定期采集灰尘样品,通过高通量测序研究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并分析细菌-真菌的网络互作特征.结果显示,室内灰尘细菌和真菌群落Shannon指数及Chao1指数夏季均显著高于秋季(p<0.05).此外,室内灰尘细菌群落结构夏季与秋季无显著差异(p>0.05),主要类群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考克氏菌属(Kocuria)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真菌群落结构夏季与秋季则明显不同(p<0.05),夏季优势类群为曲霉属(Aspergillus)、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裂褶菌属(Schizophyllum),而秋季曲霉属占绝对主导地位.室内灰尘微生物网络互作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夏季微生物互作主要为细菌-细菌,以及细菌-真菌的正相互作用;而秋季微生物互作比夏季更紧密,以细菌-细菌的正相互作用为主.这些结果可为构建健康的居家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9.
会仙岩溶湿地水体金属元素分布与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李军  邹胜章  梁永平  林永生  周长松  赵一 《环境科学》2020,41(11):4948-4957
以我国最大的低海拔岩溶湿地会仙岩溶湿地为研究区域,对该区域内4种主要类型水(井水、地表河水、地下河水和溶潭水)的23组样品中9种金属元素(As、Cr、Al、Cu、Pb、Zn、Ni、Mn和Hg)进行检测和分析,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别研究了9种金属元素在4种类型水中的浓度特征和健康风险.结果显示,会仙岩溶湿地水体中金属元素平均浓度顺序为Al > Mn > Zn > Cr > Ni > As > Hg > Cu > Pb,井水中Hg(1.08 μg ·L-1)、地表河水中Hg(0.78 μg ·L-1)和Mn(259.00 μg ·L-1)以及溶潭水中Hg(0.47 μg ·L-1)和Al(300.00 μg ·L-1)的最大浓度已超过我国相应水质标准,地下河水样中未出现金属元素超标.从水体中金属元素角度,井水和地下河水质总体优于地表河水和溶潭水.井水中Cr、Ni、Cu和Zn浓度主要与地质背景值有关,溶潭水中Al和Pb浓度主要受北部硫铁矿开采和居民活动影响,河流中As和Mn浓度可能受旅游活动、渔业养殖和河道底泥综合影响.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4种类型水中9种金属元素通过饮用水途径和皮肤入渗途径引起的年均总健康风险顺序为井水 > 地下河水 > 溶潭水 > 地表河水,井水中金属元素通过饮用水途径对成人(6.11×10-5 a-1)和儿童(6.67×10-5 a-1)引起的年均总健康风险值已超过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0×10-5 a-1).Cr是引起年均致癌健康风险的主要金属元素.从饮用水安全角度,在饮用前需对井水中的Hg和Cr污染物进行适当控制.  相似文献   
980.
SBR工艺城市污水处理厂微生物气溶胶逸散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采用SBR工艺的某污水处理厂设置采样点,研究各污水处理工艺段微生物气溶胶的逸散特征.结果表明,各工艺段均有细菌气溶胶逸散,浓度为82~1 525 CFU·m~(-3),粗格栅、生化池和污泥脱水间为主要逸散源.各工艺段检测到的细菌气溶胶主要菌属为Cyanobacteria,其它丰度较高的菌属有Aeromonas、Peptostreptococcaceae、Moraxellaceae、Chroococcidiopsis、Sphingomonas、Arcobacter及Acinetobacter等,其中Aeromonas、Arcobacter、Acinetobacter及Sphingomonas为潜在致病菌.微生物气溶胶的浓度和丰度沿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减少.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利于微生物气溶胶在空气中保持活性(P 0. 01),风速则与微生物气溶胶的逸散呈负相关(P 0. 05).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的暴露风险较小(HQ 1),但是污染物的累积会增加人体的暴露风险.生物除臭反应器在处理臭味气体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削减微生物气溶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