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9篇 |
免费 | 86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46篇 |
废物处理 | 4篇 |
环保管理 | 108篇 |
综合类 | 195篇 |
基础理论 | 44篇 |
污染及防治 | 17篇 |
评价与监测 | 44篇 |
社会与环境 | 20篇 |
灾害及防治 | 2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29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71年 | 2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对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金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Hg、Pb、Cu、Cd、Ni、Zn和Co)的空间分布、来源及污染现状进行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除了Zn和Co外,重金属(Hg、Pb、Cu、Cd、Ni)的平均含量均超过北京市土壤背景值,其中Hg和Cd超标倍数较大.空间分布图显示,重金属含量整个分布趋势为从东北向西南递减,主要富集在金矿区尾矿库.多元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表明,Hg和Pb为人为源,可能来源于选矿方法及矿石运输过程;Cu、Cd和Zn来自混合源,来源于矿山开采和岩石矿物的自然风化;Co和Ni为自然源,主要来源于地球化学活动或土壤母质.单因子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Hg和Cd的污染比较严重,特别是Hg;Pb的污染程度也应当引起充分关注,Cu、Ni、Zn处于相对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92.
结合美国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预测模型(FHWA)和国内学者在该方面的大量研究成果,选择兰州市主、次干道共计52条、142个监测点的建模采样数据,并应用统计学原理分析了影响道路交通噪声的各个因子与道路交通噪声的相关性,最终得出了符合兰州市道路交通特征的噪声污染统计预测模型.随后通过兰州市15个监测点的预测与实测对比验证后发现二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此模型可应用在兰州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预测评价中. 相似文献
93.
94.
2002年3-6月国内安全事故数据 总被引:1,自引:41,他引:1
统计了2002年3-6月国内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871起,包括矿业事故、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露和中毒及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这些事故中,矿业事故最多,占61. 8%,平均每天4.5起事故,其次是交通事故(16.3%)、爆炸事故(6.7%)、火灾(6.0%)、其他事故(5.6%)、毒物泄露和中毒(3.7%).871起事故共死亡2 197人,伤3 321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矿业事故53.7%、交通事故28.0%、火灾6.1%、爆炸事故5.9%、其他事故5.1%、泄露中毒1.2%;受伤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泄露中毒37.4%、交通事故26.9%、爆炸事故14.2%、矿业事故11.8%、其他事故5.3%、火灾4.4%. 相似文献
95.
运用统计方法研究常州市区2013~2014年6个国控点六项基本污染物(SO_2、NO_2、CO、O_3、PM_(2.5)和PM_(10))月平均浓度变化,结果表明,除O_3外,其它五项污染物月平均浓度夏季较低冬季较高.颗粒物与风速之间的关系为PM_(2.5)浓度随风速的升高一直降低,PM_(10)随风速的升高浓度先降低后升高.采用快速聚类分析(k-means)并运用SWV和DIV指数对六项基本污染物进行分类,得到4个样本分类.与依据颗粒物化学成分或粒径谱对PM进行源解析方法不同,本研究更多是从PM_(2.5)与其它污染物相关关系以及污染程度等角度按照欧式距离进行分类.不同类中PM_(2.5)来源明显不同,类1中PM_(2.5)与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密切相关,类2与O_3密切相关,类3与城市不完全燃烧排放、区域灰霾污染密切相关,类4可以归类于城市\"背景\"类.快速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常州市区PM_(2.5)有着复杂的来源. 相似文献
96.
High-resolution modeling approach is increasingly being considered as a necessary step for improving the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sof regional air quality.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for highly urbanized region with complex terrain and land-use. This study uses CommunityMultiscale Air Quality (CMAQ) model coupled with MM5 mesoscale model for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o assess the suitability ofsuch high-resolution modeling system in predicting ozone air quality in the complex terrains of Osaka, Japan. The 1-km and 3-kmgrid domains were nested inside a 9-km domain and the domain with 1-km grid covered the Osaka region. High-resolution Grid PointValue-Mesoscale Model (GPV-MSM) data were used after suitable validation. The simulated ozone concentrations were validated andevaluated using statistical metrics using performance criteria set for ozone. Daily maxima of ozone were found better simulated by the1-km grid domain than the coarser 9-km and 3-km domains, with the maximum improvement in the mean absolute gross error about 3ppbv. In addition, 1-km grid results fared better than other grids at most of the observation stations that showed noticeable di erences ingross error as well as correlation. These results amply justify the use of the integrated high-resolution MM5-CMAQ modeling systemin the highly urbanized region, such as the Osaka region, which has complex terrain and land-use. 相似文献
97.
城市河道是城市再生水利用的主要载体,而人工湿地是城市再生水河道补水前主要的水质净化方式.为了解再生水补水与人工湿地对再生水补水段水质的影响,选取北京市潮白河再生水补水河段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及因子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季节水体的水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水体氮磷污染严重,其中TN污染表现为NO3--N、NO2--N和NH4+-N的混合型污染.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水质在季节尺度上表现为丰水期(6-9月)和枯水期(2月、3月、5月和12月)两大类;在空间尺度上受再生水补水和湿地净化的影响表现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再生水补给对河道水质的影响无显著季节差异,湿地净化功能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差异较大且丰水期湿地的净化效果最为明显.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再生水作为城市河道的补充水源,一方面对河道中的F-、Chl-a等起到稀释作用,另一方面使得水体中的N、P及离子含量增加;丰水期湿地的净化作用使水体中氮磷等有机营养物质含量及ρ(TDS)等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8.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6tances, EPS)对浸渍式膜生物反应器(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 SMBR)中聚乙烯醇改性聚丙烯无纺布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纺布膜组件表面污泥的溶解性EPS(soluble EPS, EPSs)、EPSs,组成(protein/carbohydrate, P/C)以及相对疏水性(relative hydrophobicity, RH)对膜的过滤性能有显著影响,与膜污染阻力的皮尔逊相关系数(rp)分别为:0.868、0.840、0.890;改性无纺布膜组件能有效抑制EPSs,的吸附、降低EPSs组分中P/C的比率、减少活性污泥的沉积.表明聚丙烯无纺布通过亲水改性后,过滤性能得到明显改善,表现出一定的耐污染性. 相似文献
99.
100.
为科学合理服务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以长三角城市群某市表层土壤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1∶250 000和1∶50 000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测定土壤8 项典型重金属含量,运用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等级划分方法评价土壤重金属超标程度,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剖析重金属的时空变异特征,并运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解析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1∶250 000和1∶50 000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取得的两期重金属中,除As外的7项重金属含量均值都超过了江苏省和全国土壤背景值,说明土壤普遍存在重金属污染;相较1∶250 000调查,1∶50 000调查中除Cd外的重金属含量变异系数均明显增加,两期含量值变化幅度较大、连续性较差,一方面由于调查尺度增大致使具体差异更加明显,另一方面由于人类活动对局部土壤影响作用较大。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等级划分方法评价结果表明,两期土壤重金属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污染,尤以Cd和Hg污染为主,表明土壤存在明显的点源污染局部聚集现象。分析两期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时空变异,经过多年,土壤中重金属累积严重,形成以Cd、Cu和Hg为代表的污染聚集。源解析表明,土壤中As、Cr和Ni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叠加少量农业活动,Cd、Cu、Hg主要受人为工业活动的影响,Pb和Zn受交通运输为主叠加少量工业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