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35篇
安全科学   80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221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49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51.
以喹啉为处理目标物,采用Fe2+活化K2S2O8(PS)的高级氧化体系在不同环境因素下降解喹啉.结果表明:与单一PS体系和Fe2+体系相比,Fe2+/PS体系可以有效降解喹啉.在初始喹啉浓度为250mg/L,喹啉/PS物质的量比为1:10,PS/Fe2+物质的量比为3,初始pH3,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80min的条件下,喹啉降解率可达100%.提高PS和Fe2+浓度均能有效提高喹啉降解率,但超过一定限值后对喹啉去除效果不明显.Fe2+/PS去除喹啉的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溶液初始pH值越高,喹啉去除率越低;反应温度越高,喹啉去除率越高.自由基淬灭实验证实,Fe2+活化PS体系中有SO4-·和OH·的存在,其中由SO4-·产生的OH·对喹啉的降解占主导地位.通过GC/MS检测到2种中间产物8-羟基喹啉和2(1H)-喹啉酮,据此推测基于硫酸根自由基强化喹啉降解的可能路径.大肠杆菌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证实,虽然Fe2+/PS体系去除喹啉过程中产生了毒性更强的中间产物,但酸性条件和较高的反应温度有利于体系脱毒.  相似文献   
152.
钟敏  李孟  卢芳  张倩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2):704-712
在冶金冷轧微乳浊液中,醚链较长、αH较多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导致体系稳定性极高而难于降解,利用热活化过硫酸盐(PS)进行破乳预处理,并联合混凝作用,以实现高效的油水分离.本文研究了PS浓度、体系温度、pH值对上述反应的影响,根据电子顺磁共振等分析技术确定了作用自由基类型及其贡献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了反应前后微乳浊液成分,根据激光粒度法测定了反应过程油滴粒径,结果表明:增大PS浓度和温度、降低pH值均有利于提高COD去除率;降解过程包括SO4-.、OH.破乳及聚合硫酸铁促使强疏水性油滴脱稳,且SO4-.为破乳主导自由基(贡献率86.33%);基于联合工艺的COD去除率和运行成本均优于热活化PS单一工艺.  相似文献   
153.
目的 针对某火箭弹发动机推进剂加速退化试验数据,建立性能参数退化模型,分别基于最大伸长率和最大抗拉强度等不同参数,计算推进剂的激活能和不同温度下的加速因子。方法 建立基于退化轨迹的性能参数退化模型,对发动机推进剂进行加速退化试验建模,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性能变化参数,利用阿伦尼斯模型计算加速模型的参数,并得到激活能和加速因子。结果 针对推进剂加速试验数据,给出推进剂激活能和不同温度下加速因子的计算方法。采用基于退化轨迹的性能参数退化模型,可有效评估推进剂的寿命。结论 该方法可有效地对推进剂加速试验数据进行建模,给出激活能和加速因子,更能反映推进剂的寿命特征,为寿命评估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4.
Persulfate activation has been applied as one of the efficient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AOPs) to remediate polluted environments. In this study, a novel α-FeOOH anchored by graphene oxide(GO)-carbon nanotubes(CNTs) aerogel(α-FeOOH@GCA) nanocomposite activated persulfate system(α-FeOOH@GCA + K_2S_2O_8) was applied for decolorization of Orange Ⅱ(OⅡ). The decolorization of OⅡ was remarkably enhanced to a level of ~ 99% in this system compared with that of pristine α-FeOOH(~ 44%) or GO-CNTs(~18%). The enhanced catalytic activity of α-FeOOH@GCA was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a heterojunction byα-FeOOH and GO-CNTs as confirmed by the presence of Fe–O–C chemical bonds. The degradation intermediates of OⅡ were comprehensively identified. The proposed degradation pathway of OⅡ begins with the destruction of the conjugated structures of OⅡ by the dominant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surface-bound SO_4~(·-). The decolorization efficiency of OⅡ by the α-FeOOH@GCA activated persulfate system decreased from the first to third cycle of recycling. Ultraviolet(UV) irradiation or introduction of a small amount of Fe~(2+) could restore the activation of this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α-FeOOH@GCA persulfate activation system promises to be a highly efficient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method for organic pollutants.  相似文献   
155.
温度对海洋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同  于德爽  李津  吴国栋  王骁静 《环境科学》2017,38(5):2044-2051
采用ASBR反应器,研究了不同温度对海洋厌氧氨氧化菌处理含海水污水脱氮效能的影响,并利用修正的Logistic模型模拟不同温度下海洋厌氧氨氧化菌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25~35℃之间,温度对反应器的脱氮效能影响不大,总氮去除率(TNRE)基本保持在(82±2)%,总氮容积负荷去除速率(TNRR)稳定在(0.62±0.01)kg·(m~3·d)~(-1);在20℃时,TNRE从起始的59%经过13d上升到79%,说明在此温度下,海洋厌氧氨氧化菌仍然具有较强的脱氮能力,反应器在较低温处理含海水污水具有较好的发挥潜能;然而当温度降到15℃和10℃时,反应器的脱氮效能受到明显的抑制,TNRE分别下降至(40±8)%和(11±4)%,TNRR也下降至(0.30±0.04)kg·(m~3·d)~(-1)和(0.08±0.03)kg·(m~3·d)~(-1).根据Arrhenius方程得到,在25~35℃时,海洋厌氧氨氧化反应的活化能为26 k J·mol~(-1),在10~25℃时,海洋厌氧氨氧化反应的活化能为76 k J·mol~(-1).此外,通过Logistic模型对海洋厌氧氨氧化脱氮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到不同温度下NRE和出水总氮浓度(ceff)的预测公式,相关系数R2在0.966 8~0.995 7之间.  相似文献   
156.
基于MIL-101(Fe)的合成方法,首次采用合成前金属掺杂法制备了双金属有机骨架MIL-101(Fe,Cu)催化剂,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同时,以罗丹明B(Rh B)为目标降解物,研究此催化剂催化过硫酸盐降解Rh B的性能,并初步尝试将催化剂应用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催化降解.XRD、FTIR、SEM和EDS等分析结果表明,铜离子的掺杂导致MIL-101(Fe)的结构与形貌发生了改变,提高了对污染物的吸附和催化降解作用.相比MIL-101(Fe),在90 min时MIL-101(Fe,Cu)对Rh B的去除率达到95%,在180 min时对DBP的去除率达到68%.此外,分析了催化剂催化性能提高的原因:配位竞争导致铁离子的不饱和趋向;形貌的变化加强了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57.
为探索硫酸根自由基对偶氮染料的降解能力,以直接耐酸大红4BS(下称大红4BS)为模拟污染物,通过UV/Fe(Ⅱ)-EDTA/PDS(PDS为过硫酸钠)体系,探讨了初始c(PDS)、Fe(Ⅱ)/EDTA(摩尔比)、无机盐阴离子等对大红4BS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红4BS的脱色率随着初始c(PDS)的增加而增大,当c(PDS)超过15 mmol/L时无显著变化.Fe(Ⅱ)/EDTA比在5:1时效果最好,5 min时使0.038 0 mmol/L大红4BS的脱色率达到93.6%.反应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HCO3-、Cl-、NO3-、SO42-等无机盐阴离子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c(无机盐阴离子)在100 mmol/L条件下,脱色率分别降低66.9%、13.2%、12.1%、9.43%.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依据其结构与特征吸收的关系,初步推测自由基离子对大红4BS降解的途径:苯环最先遭到破坏,随后偶氮键断裂、萘环开裂.研究显示,UV光可有效强化Fe(Ⅱ)-EDTA活化过硫酸盐形成SO4-·自由基,对偶氮染料具有很好的脱色能力,最佳反应条件[PDS:Fe(Ⅱ):EDTA(摩尔比)为15:5:1]下,大红4BS在10 min时脱色率高达98.1%.   相似文献   
158.
热活化过硫酸盐降解三氯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硫酸根自由基(SO4·-)的高级氧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修复.本研究系统地考察了三氯生在热活化过硫酸盐高级氧化过程中的动力学、中间产物和降解途径.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或增加过硫酸盐的浓度,可加快三氯生的降解.三氯生的降解符合假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反应活化能(Ea)为142 kJ·mol-1.水中的腐殖酸显著抑制了三氯生的降解,而氯离子(Cl-)对三氯生降解的影响比较复杂.当Cl-浓度为5 μmol·L-1时,三氯生的降解受到了轻微的促进;但是当Cl-的浓度增加至10 μmol·L-1甚至更高时,三氯生的降解反而受到了抑制.通过质谱分析发现三氯生降解过程中生成了4-氯-邻苯二酚、2,4-二氯苯酚和2-氯-5-(2,4-二氯-6-羟基苯氧基)-1,4-苯醌等6种主要中间产物,并由此推测醚键的断裂和酚环羟基化是三氯生的可能降解途径.本研究为基于SO4·-的高级氧化技术去除水中三氯生的应用可行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9.
Corncob hull was immersed in 25 wt% H(2)SO(4) and was carbonized in an oven at 290 °C for 2h to obtain the char. The char was then activated for 1h at 780 °C by KOH at weight ratio of KOH/char of 2.5, 3.0, and 3.5. SEM photos of the carbons revealed that the cell wall of corncob hull was etched into thin film structure. It was shown that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methylene blue and 4-chlorophenol on the carbons were well fitted by the Langmuir equation. Moreover,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could be satisfactorily described by the Elovich equation. The normalized standard deviations are less than 2.8%. The high fraction of adsorption amount adsorbed within 1 min to that at saturation demonstrated the advantage of the prepared activated carbons. The fraction of adsorption amount within 1 min to that at saturation (q(1)/q(mon)) for the adsorption of 4-CP is high up to 0.807. Such quick adsorption behavior wa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presence of the thin film structure of carbons.  相似文献   
160.
注汽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注汽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潜力分析和开展余热利用方式对比分析,采用了在对流段安装热管换热器,通过换热器将烟气余热与助燃空气换热,余热利用技术的现场应用,实现了注汽锅炉燃料单耗降低的目的,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