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5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487篇
安全科学   79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622篇
综合类   1195篇
基础理论   270篇
污染及防治   113篇
评价与监测   168篇
社会与环境   256篇
灾害及防治   48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6篇
  1975年   7篇
  1972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831.
We consider how ecosystem services can be incorporated into water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by studying the projected deepening of the Lower Weser river channel in Germany. We recalculate the project's benefit–cost ratio by integrating the monetary value of changes in different ecosystem services, as follows: (1) the restoration costs of a mitigation measure for a loss in fresh water supply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 estuary region, (2) the costs of a loss in habitat services, transferring the willingness to pay from a contingent valuation study to the area assessed i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nd (3) the benefits of emissions savings induced by more efficient shipping, taking a marginal abatement cost approach. We find that including monetary values for ecosystem service changes leads to a substantial drop in the benefit–cost ratio. On this basis, we argue for a reform of the standard cost–benefit analysis to facilitate more complete welfare assessments.  相似文献   
832.
生态流量保障的重难点在于流域生态流量不足问题的妥善解决。生态流量不足基于产生的原因可分为“自然型”和“人为型”。“人为型”生态流量不足的根源在于《水法》第4条规定的三生用水关系未得到妥善处理,实质上是水资源分配和管理不合理所致。具体表现为水资源保护理念镶嵌在制度表层、生态流量缺乏核心制度保障、流域规划匮乏强效监督机制、流域水资源分配信息公开不足、末端行政考核制度偏重水质管控、生态用水制度顶层设计与地方实施间落差巨大等。流域立法作为立法体系的中间环节,对上位法具有填补协调功能,对地方立法具有引领指导作用。建议在流域立法过程中,通过制度设计解构流域生态流量保障现存的制度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完成流域特有保护理念到实体制度的转型。二是基于流域生态修复、水资源生态红线管控制度的开展以及有效衔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需要,建立生态流量管控指标制度体系不可或缺。三是基于流域规划对三生用水的初始分配性,将生态流量供给纳入流域规划体系中,从水资源分配初始阶段保障生态流量,同时强化流域水资源规划制度的监督机制,健全规划制定的程序性规范,明确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人员的构成规则、方式及模式。四是依法加深政府信息公开程度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及监督权。五是完善行政考核制度体系强化对生态流量供给的考核。  相似文献   
833.
张江山 《环境科学》1991,(6):40-43,63
本文从瞬时源二维浓度公式出发,经数学推导得出一直线方程Y=AT+B,变量Y、T可由t、c、c’_t来表示.系数A、B含有待确定的参数D_x、D_y,河流纵向和横向流速u、v,以及观测点坐标x、y.由实验观测数据(c_i,I_i通过线性回归可确定A、B,进而解二元代数方程组求出纵向离散系数D_x及横向混合系数D_y.  相似文献   
834.
本文针对潮汐河网的基本特点,提出了运用非恒定流水环境实时数学模型和“影子工程法"对一系列引水方案的环境与经济效益进行定量的预测、分析和比较。该方法对潮汐河网地区水务工程的环境与费用效益分析研究具有普遍的参考意义。文中的算例为广州市市政洪水与污水整治战略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35.
潮汐河网具有其独特的水物理及水化学特性。本文采用珠江三角洲河网区域20个水样的BOD降解实验数据,并用BOD反应一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数据拟合,结果表明,潮汐河网水体BOD降解过程的延滞期消失,远离污染源河段河水的BOD降解过程两阶段区分不明显,降解过程符合BOD反应一级动力学方程。此外,潮汐河网河水的降解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是随机的。   相似文献   
836.
示踪实验确定河流纵向离散系数的单纯形加速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江山 《环境科学》1994,15(4):66-68
应用单纯形加速法结合实例求出福建闽江干流富屯溪洋口段纵向离散系数DL=2.62m^3/s。研究结果表明,该法用于估计非线性模型参数优于“非线性逼近法”。由于单纯形法寻优过程不需要计算目标函数的偏导数,不受模型复杂程度的限制,因而计算简便,可广泛应用于环境,生态模型的拟合和参数估计。  相似文献   
837.
中国台风灾害及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7,他引:37  
中国是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本文对影响和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活动的特征、台风灾害特点及其形成规律作了分析,并讨论了台风灾害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结果指出,影响中国的台风灾害具有发生频率高、突发性强、群发性显著、影响范围广、成灾强度大等特点,这类灾害主要由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风暴潮及其引发的灾害链所造成。台风灾害不仅造成大批人员伤亡,而且对中国各个经济部门都有严重影响,它所  相似文献   
838.
为提高地方环境标准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本文对我国重点保护水域-第二松花江的支流,流经长春市的伊通河现行过严的功能分类标准提出质疑;并根据第二松花江干流的功能要求和实施流域水污染总量控制的原则,通过预测与计算,提出了伊通河应分河段,跨类别控制的较为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功能分类建议。  相似文献   
839.
影响洪涝灾害恢复力的因素众多且相互关联,识别和区分这些影响因素,找到因素间互相影响程度和因果关系,对于明确洪涝灾害恢复力关键因素,快速找到需要改善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灾害恢复力的内涵,从自然维、社会维、经济维、技术维、管理维5个维度构建区域洪涝灾害恢复力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应用DEMATEL方法分析区域洪涝灾害恢复力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以巢湖流域为例凝练出适合该区域的洪涝灾害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一级指标中自然维、经济维对其他因素影响最为显著,二级指标中政府财政支撑能力、土地因子、地形因子对其他影响因素的影响最大;而一级指标中经济维和社会维与其他因素关系最为密切,二级指标中政府财政支撑能力、区域经济实力、土地因子处于核心的位置。从整体影响输出上看,一级指标中原因因素共有2个,分别为自然维、经济维,且以经济维为最,二级指标中原因因素有11个,涉及五个维度,包括所有自然维中因素,并以地形因子、政府财政支撑能力、灾害政策法规为重。一级指标中结果因素有3个,分别为管理维、技术维、社会维;二级指标中共有12个,以管理维中的因素为主,相比于原因因素,通过改善结果因素可以更直接的提高区域洪涝灾害恢复力的水平。  相似文献   
840.
乌江流域水体中不同形态汞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探讨了不同水文季节 (丰水期和枯水期 )乌江河水中汞的赋存形态及其在流域内的时空分布 ,结果表明 :乌江流域表层水体总汞的平均浓度分别为 :丰水期 65 9ng·l- 1 ,枯水期 1 6 6ng·l- 1 .乌江河水汞的主要形态为颗粒态 ,颗粒态汞占总汞的比例为丰水期84% ,枯水期 5 2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