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3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65篇
安全科学   96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208篇
综合类   307篇
基础理论   142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145篇
灾害及防治   6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成都市臭氧生成敏感性分析及控制策略的制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OZIPR模式结合经验动力学建模方法(EKMA)模拟成都市2017年O_3生成过程并绘制EKMA曲线,模拟过程采用CB05机理描述系统的动力学机理,结果表明,成都市O_3生成处于VOCs控制区,同时存在NO_x单独减少的不利效应,O3控制策略应对VOCs进行减排或同时减排VOCs和NO_x.选取5种VOCs和NO_x减排比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发现,VOCs与NO_x减排量呈线性关系:VOCs=0.77NO_x+0.18.成都市"十二五"规划中NO_x减排目标为19.13%,代入上式计算后知,VOCs需减排33%才能使O_3最大小时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的二级标准.利用臭氧生成潜势(OFP)计算14种VOCs人为排放源对O_3生成的贡献,结果显示,对OFP具有主要贡献的有8种排放源,将33%的VOCs减排目标分配到这8种排放源中,可得各排放源的VOCs减排目标:移动源11.88%、溶剂使用源10.23%、能源民用燃烧3.3%、化工行业2.97%、露天秸秆焚烧1.49%、餐饮0.83%、汽油蒸汽0.63%、建材行业0.59%.  相似文献   
992.
我国环境统计数据质量不高、质量保障体系缺乏、数据综合分析不足等问题都与环境统计人才队伍的规模、稳定性和综合素质密切相关。文章从环境统计持证上岗制度内部条件的规范化管理,到外部环境制度的推行等方面进行了SWOT分析。制定了以加强环境统计岗位管理、设置获取证书的缓冲期限、建立激励配套机制和完善培训考核机制4条途径为核心的环境统计持证上岗制度综合发展策略,对提高环境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实现环境统计体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3.
民航机场是航空运输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是民航领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文章以深圳机场为例,探讨以服务供应链为依托构建机场绿色供应链的策略,并提出了四大板块任务,即完善绿色采购,推行绿色建设,实施绿色地勤,加强绿色经营,从而将生态文明贯穿到机场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提升机场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进一步强化机场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效应.  相似文献   
994.
水分管理与秸秆施用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2000年6~10月在南京近郊江宁区实施大田试验.主要研究了水稻生长季常规灌溉和连续淹水条件下有机质(小麦秸杆)不同施用量(0,2.25,4.5t/hm2)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连续淹水条件下,CH4排放量与秸杆施用量成正比,N2O排放与秸杆施用量成反比.烤田的N2O的排放量在施用2.25t/hm2秸杆与对照之间无明显差异,但施用4.5t/hm2秸杆处理其N2O的排放量仅为对照或施用2.25t/hm2秸杆处理下的13%左右.综合考虑水稻生长季CH4和N2O排放的全球增温潜势(GWP),在增加有机质的施用量(如按4.5t/hm2施用量秸杆还田)的情况下,烤田的GWP只占连续淹水处理的60%,是减少稻田CH4和N2O综合温室效应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95.
成功  朱战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Z2):356-359,377
滇池水污染严重制约了昆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准确把握引起滇池水体污染的原因是制定治污方案的关键。近年来,由于滇池地区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排入滇池的污染物和致营养化物质不断增加,加之人们对森林的过度砍伐,极度破坏了滇池生态环境的平衡,降低了生态环境净化能力,致使滇池水体污染进一步加重。因此,治理滇池水体污染,首先要控制污染源以减少污染物和致营养化物质的排放,加大污染物和致营养化物质排放前的处理工作;其次加大森林保护力度,退耕还林;增强生态环境自身净化能力也是滇池水体污染治理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96.
任志强  李冬  张杰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0):4588-4595
为探究侧流游离亚硝酸(FNA)处理后的颗粒-絮体污泥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重新建立的有效策略,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进行实验,探讨不同恢复方式对系统长期运行性能的影响,实现CANON工艺长期稳定运行.结果显示,不同恢复方式对CANON系统重新建立有很大影响,采用非原位高曝气恢复策略的R1经过19d的运行重新建立了稳定的CANON工艺,而采用原位低曝气恢复策略的R2和原位高曝气恢复策略的R3均未能有效重新建立稳定的CANON工艺.R1稳定运行34d时再次出现了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增殖的现象.定期水力筛分排出絮状污泥进行FNA处理,达到溶解氧(DO)控制+侧流FNA处理的“双抑制”,能够有效抑制NOB实现CANON工艺的长期稳定运行.典型周期分析结果表明,在恢复过程中,R1内氨氧化菌(AOB)、厌氧氨氧化菌(An AOB)活性均高于R2和R3,并且有效抑制了反应器内残余NOB的活性.随着R1中CANON工艺的重新建立,亚硝化/厌氧氨氧化(SNA)脱氮路径占比由第15d的8.91%增加到了第45d的19.39%,提高了NH4+-N的...  相似文献   
997.
环境信息的传播可以降低、减缓乃至消除环境危机给人类健康和生存带来的威胁.在实践中,环境信息传播渠道的畅通实际上意味着环境管理机制和环境监控机制的正常运行.2003年10月,联合国《污染物释放和转移登记册公约》在16个国家生效,现已发展为31个协议国,为各协议国环境管理和环境民主的有序发展构建了一部完整的环境信息传播战略,该战略合作协议由数个从微观层面保障环境民主实施的信息传播子系统构成.  相似文献   
998.
辽东湾网采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的胁迫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2~2014年春、夏、秋、冬季辽东湾网采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的调查资料,对辽东湾南、北2个区域的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分布规律及其环境胁迫响应进行了分析,并评估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辽东湾海域浮游植物春、夏、秋季丰度主要集中在小粒径范围,冬季主要集中在中粒径范围;生物量春、夏、秋季主要集中在中粒径范围,冬季主要集中在大粒径范围,南部区域浮游植物粒径整体上大于北部区域.寡营养水域以及较低的水温环境更适于大粒径浮游植物生存.春、秋、冬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但夏季偏离平衡点.南部区域群落结构整体上比北部区域稳定,网采中、大粒径组的W统计量可以作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稳定性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制一种闭合循环单回路方式的大负载高温变率高低温试验系统,并介绍其设计思路和关键技术,其有效负载高达1.0 t(铝),温变率最高可达5℃/min以满足产品的实测需求。方法针对大负载高温变率的要求,对加热制冷的方式以及功率进行设计;针对试验系统试验舱大空间、大负载等特点所造成的空间温度梯度大,波动剧烈的难点,对各个系统进行协调设计,特别提出低温系统的引射雾化设计以及温度积分分离的控制策略等创新点。结果高低温试验系统工作区的温度在升温阶段实现了较好的温度变化跟随性,在稳定阶段具有较好的空间均匀性和波动性,工作区各点温度均匀性≤2℃,温度波动度性≤±0.5℃。结论采用闭合循环单回路方式,并通过低温系统的引射雾化设计以及温度积分分离的控制策略,可以实现大负载高温变率高低温试验系统的空间均匀性和波动性以及温变跟随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对中国环境监测背景及发展的介绍,和对中国企业生存现状的了解;浅析环境管制对中国企业生存现状的限制,以及探究中国企业在环境管制下的对应战略,呼吁中国企业将当下环境技术劣势转化为未来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其在国际潮流中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