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414篇 |
免费 | 1326篇 |
国内免费 | 312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773篇 |
废物处理 | 216篇 |
环保管理 | 2652篇 |
综合类 | 9867篇 |
基础理论 | 2120篇 |
环境理论 | 12篇 |
污染及防治 | 1401篇 |
评价与监测 | 895篇 |
社会与环境 | 1750篇 |
灾害及防治 | 11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3篇 |
2023年 | 306篇 |
2022年 | 530篇 |
2021年 | 614篇 |
2020年 | 589篇 |
2019年 | 549篇 |
2018年 | 476篇 |
2017年 | 662篇 |
2016年 | 768篇 |
2015年 | 761篇 |
2014年 | 772篇 |
2013年 | 976篇 |
2012年 | 1244篇 |
2011年 | 1390篇 |
2010年 | 1017篇 |
2009年 | 1035篇 |
2008年 | 831篇 |
2007年 | 1251篇 |
2006年 | 1244篇 |
2005年 | 1030篇 |
2004年 | 842篇 |
2003年 | 938篇 |
2002年 | 746篇 |
2001年 | 624篇 |
2000年 | 588篇 |
1999年 | 561篇 |
1998年 | 423篇 |
1997年 | 343篇 |
1996年 | 275篇 |
1995年 | 255篇 |
1994年 | 259篇 |
1993年 | 206篇 |
1992年 | 162篇 |
1991年 | 122篇 |
1990年 | 95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46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30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13篇 |
1978年 | 8篇 |
1977年 | 11篇 |
1973年 | 9篇 |
1971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水蚀风蚀交错带是黄土高原侵蚀最严重的地区和黄河下游河床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其生态环境脆弱、治理难度大,加之晋陕蒙能源基地的大规模开发,也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鉴于治黄和煤田开发及生态环境整治的紧迫需要,以水蚀风蚀交错带六道沟小流域为试区,分析研究了该区水蚀风蚀时空分布规律及脆弱生态环境特征,提出以防治水蚀和风蚀为中心,以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基本农田优化结构和高效利用及植被建设为重点,建立具有防蚀固沙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大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3.
不可再生资源利用率度量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指出不可再生资源利用率是度量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尺度。从产值与不可再生资源消耗相比较的角度出发 ,设置了不可再生资源利用率的度量指标 :单位工业增加值不可再生资源消耗 ,并以中国为例 ,分别以重量与能值为尺度 ,计算以上所设置指标的指标值 ,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994.
报道了胡椒基丁醚生产中5-丙基-1,3-苯并二氧杂茂的氯甲基化的废水处理,该废水经蒸馏可回收94%的盐酸,此酸吸收氯化氢后浓度在36%以上,可再用于氯甲基化反应。蒸馏残液经分油、Fenton试剂处理和五次生炭柱吸附后CODCr等项指标均可国家二类污染物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95.
996.
大兴安岭西坡中生代火山岩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火山喷发特点、火山岩岩石组合及火山岩的同位素年代学证据,大兴安岭西坡地区发育的大量中生代火山岩可分为三个放回,自早而晚依次为:晚侏罗世的塔木兰沟族回、上库力旋回和早白垩世的伊列克得旋回。不同旋回火山岩具有不同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在岩浆起源、源区性质和演化过程等方面,不同族回火山岩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明显差别。火山岩为深部作用和过程的产物,对其形成机制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本区中生代发生的剧烈的火山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的构造背景及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97.
对臭氧氧化去除焦化废水生化出水COD的反应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8.50 mg/min,反应温度为20℃和初始pH为10.61条件下,对COD的降解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相关系数R2=0.9991,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Abs=1.01×10-3 s-1。该条件下,臭氧氧化对COD的降解主要来源于高活性羟基自由基的强氧化作用。在不同的臭氧投加量(4.25~12.75 mg/min)、不同的反应温度(10~40℃)和不同的初始pH(3.76~12.53)下,COD的降解也同样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大,COD降解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554×10-3) s-1增加到(1.06×10-3) s-1;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427×10-3) s-1增加到(1.40×10-3) s-1,温度越高反应速率提高的幅度却越小;在初始pH3.76~10.61范围内,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218×10-3) s-1增加到(1.01×10-3) s-1,在初始pH为12.53时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下降到(0.857×10-3) s-1。 相似文献
998.
999.
采用酸碱预处理乌梁素海典型沉水植物龙须眼子菜和挺水植物芦苇,通过厌氧发酵动力学分析、还原糖变化及微观结构解析,研究酸碱预处理对水生植物厌氧发酵联产氢气-甲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酸碱预处理后水生植物厌氧发酵联产氢气-甲烷两阶段累积产气量、氢气及甲烷含量均显著提高,酸处理效果优于碱处理。采用0.5 mol/L HCl预处理龙须眼子菜效果最佳,最大氢气、甲烷含量分别达42.65%和52.82%,产氢气速率为4.118 mL/h,产甲烷速率最高达14.199 mL/h。芦苇经1 mol/L HCl预处理效果最佳,最高氢气、甲烷含量分别为32.22%和65.26%。扫描电镜微观结构分析表明,酸碱预处理可显著破坏芦苇、龙须眼子菜的纤维素结构,有效增加植物与微生物接触面积,有利于厌氧发酵联产氢气-甲烷工艺的快速启动和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000.
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是国内外脱硝技术研发的热点,但目前主要集中在实验室小试范围,无法完全反映催化剂在实际烟气中的运行状况。在30 t/h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脱硫除尘装置后建设了2 000~5 000 m3/h的SCR脱硝中试装置,经系统研究发现,中试使用的蜂窝式催化剂对SO2和NO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且反应温度、喷氨速率和气体空速均会影响催化脱硝效率。为期5 d的连续运行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脱硝效率一直稳定在30%~50%,并未发现明显的失活,这证明设计除雾除尘器、较大的混合器、混合器与反应器间较长的管路均有利于缓解催化剂因SO2、H2O和飞灰中的碱性金属导致的失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