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6篇
安全科学   61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97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是松辽盆地北部重要的清洁能源,它可广泛应用在采暖、种植、水产养殖、旅游观光等方面。论文通过对各种地质、水文地质、综合物探、钻井资料的综合解释和处理、不同深度地温场的分析及热储特征研究对松辽盆地北部的地热水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滨北地区①圈出了地热资源的有利富集层位、有利富集地带和有利资源远景区,并进行了资源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42.
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土壤动物资源生态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8年5月至2001年5月对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土壤动物资源进行了生态特征研究,共获得土壤动物9769个,隶属6门13纲31个类目。亚热带土壤动物的类群在这里几乎都有分布。其中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弹尾目及线虫类3类;常见类群有膜翅类、双尾目、原尾目、线蚓类、双翅目5类;其余为稀有类群。通过与我国东西方向及其南北方向上典型土壤动物生态群落的分析比较,研究过程发现,受其地表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云山土壤动物资源种群丰富;原始群落结构完整;区系组成地带过渡性明显;山体顶部灌丛地段节肢动物有个体偏大的生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地处我国南岭、雪峰山及滇黔桂地区3种不同类型山系过渡地带的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区,不但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表生物生态基因库,同时还是一个异常宝贵的地下生物生态基因库。  相似文献   
43.
全球环境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库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环境变化对土壤生态系统有机碳库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大气CO2浓度升高、温度上升、氮沉降等环境因素变化对土壤有机碳输入与土壤呼吸可能的影响,介绍了关于全球环境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库影响的研究手段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研究土壤有机碳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4.
东海区带鱼伏季休渔效果及其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2-2003年东海区带鱼年龄鉴定资料,并引用以往的带鱼渔业生物学研究结果,作为估算带鱼死亡系数和建立动态综合模型所需的有关参数值估算的依据,从而运用Ricker动态综合模型分析了在现行渔业条件下东海区带鱼伏季休渔效果和带鱼资源利用状况以及变更渔业利用情况对带鱼渔业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行渔业下(tc=0.5a,F=2.61/a),东海区实施3个月的伏季休渔制度能使年平均资源量增加87%,年产量增加29%,渔获平均体重增加42%;带鱼资源的利用虽处于捕捞过度状态之中,但尚能承受较大的捕捞压力,资源结构利用不合理之处是捕捞大量的幼鱼群体,渔获个体依然过小,渔获平均体重仅为75g/ind.;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R)随tc变化的影响大于随F的变化,建议在维持现有伏季休渔制度下,应逐渐降低捕捞强度,并以提高起捕规格放大网目尺寸作为今后一个时期首选的渔业管理目标,应是较为现实的资源合理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45.
为解析水库泄洪闸下溪流深潭氮磷营养盐滞留特征,选择NaBr为保守示踪剂,分别以NH4Cl和KH2PO4为添加营养盐,在合肥板桥河源头溪流开展野外示踪实验,据此估算氨氮(NH4+)、磷酸盐(PO43-)营养螺旋指标,识别主流区和暂态存储区NH4+、PO43-滞留贡献水平,模拟深潭地貌的氮磷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深潭具有较好的氮磷滞留潜力,且对PO43-的滞留潜力超过NH4+;暂态存储区对NH4+的滞留贡献率平均为91.49%,表明NH4+滞留主要发生在暂态存储区;主流区对PO43-的滞留贡献率平均为96.09%,意味着主流区是PO43-滞留的主要场所;Michaelis-Menten(M-M)方程可以较好的模拟深潭氮磷滞留动力学效应,模拟得到的最大吸收速率Umax-NH4Umax-PO4均值分别为0.48、0.08 mg·m-2·s-1,半饱和常数Km-NH4Km-PO4均值分别为0.26、0.19 mg·L-1.  相似文献   
46.
春季生物作用对山地岩溶池水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岩溶水文系统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使得岩溶区水质存在昼夜、小时甚至分钟等尺度的变化.许多地表水体都会经历p H值、溶解性气体、微量元素以及其他水化学指标的昼夜变化.重庆金佛山水房泉及受其补给的水池地处海拔2 050 m的山地岩溶区,具有温带气候特征.通过对水房泉泉水(以下简称泉水)及水池进行为期3 d的昼夜监测,以期探究春季生物作用对岩溶池水地球化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昼夜时间尺度上,泉水地球化学指标基本稳定,未表现出昼夜变化,池水地球化学指标化学表现出了昼夜波动,但水温、溶解氧、p H值、电导率等物理化学指标昼夜变化幅度较小.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水温、溶解氧、Cl-等昼夜变化幅度存在差别;池水二氧化碳分压(p CO2)、Ca2+、DIC白天降低、晚上升高,方解石饱和指数(SIc)相反;这些指标的变化受控于温度、碳酸盐岩矿物的溶解与沉淀、水生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通过亨利常数的计算,发现水温变化对p CO2变化的影响仅占0.79%~10.01%,水温、碳酸盐岩沉淀等物理因素对DIC损失量的贡献率为39%,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贡献率为61%.  相似文献   
47.
森林土壤储存着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大约45%的碳,在维持全球碳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不断加剧的全球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吸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而改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物量积累。本文以欧洲和北美温带地区开展的有关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为基础,提炼出最可能决定加氮影响碳输入、输出效应方向和大小的因素:凋落物分解、细根周转、外生菌根真菌、土壤呼吸及可溶性有机碳淋失,并探讨了森林生态系统碳动态对氮沉降响应的不确定性。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密切相关,由于氮循环的复杂性,尽管以往碳循环研究都考虑了氮对碳循环的限制作用,但在碳氮循环耦合机理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见。在未来研究中,应通过探寻森林土壤碳氮相互作用特征,及土壤微生物、土壤酶等与土壤碳氮过程的互动机制,来增进氮沉降对森林碳储量和碳通量的理解。  相似文献   
48.
气候变暖背景下森林土壤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以及由此造成的气候变暖对森林牛态系统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森林土壤碳循环作为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未来陆地牛物嘲表现为碳源/碳汇的关键环节,揭示这一作用对于准确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通过论述影响土壤碳循环过程的5个方面(土壤呼吸、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凋落物输入与分解、土壤碳库),综述了近10 a来全球气候变暖对土壤碳循环过程的影响.近年来,尽管已开展了大量有关土壤碳循环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及反馈机制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研究结果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整合各种密切关联的全球变化现象,完善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加强根际微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与机理研究将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参70  相似文献   
49.
中国水稻土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许信旺  潘根兴 《生态环境》2005,14(6):961-966
文章首先分析了水稻土在碳循环研究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进而对我目水稻土碳循环的研究现状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对其主要研究结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中国大而积的水稻土自1980年以来显示出有机碳库增加现象,说明水稻田对大气CO2可能产生汇效应。水耕熟化过程足有机碳的积累过程,水稻土的碳密度是早作土碳密度的2-3倍。水稻土的同碳能力与土壤的微团聚体的粒径有关。但对于水稻土中有机碳的分布和结合状态与农业管理措施、水稻土质量变化、农业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仍不清楚。因而建议就这一问题从土壤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相互作朋与土壤微团聚体中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的相互结合关系的层面上进行多学科研究。同时提出了今后我困水稻土碳循环的重点研究方向和领域,即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来研究碳循环和平衡,从不同的时空区域来研究碳循环的过程和强度。  相似文献   
50.
路平  袁涛  冯启言  李敬  孙悦  李庭 《环境工程学报》2014,8(7):2822-2826
隐孢子虫是常见的球状寄生虫。接触含有隐孢子虫卵囊的水体可致隐孢子虫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泻,严重者可致死。游泳池是主要的传播场所。采用容积为5 500 L的游泳池,进行隐孢子虫卵囊替代物的修复模拟实验,研究在游泳池条件下絮凝沙滤技术对直径为4.5μm隐孢子虫卵囊替代物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氯化铝剂量为0.1 mg/L,沙滤料高度为30 cm,内循环流速为11.5 L/min,对隐孢子虫卵囊替代物去除率在90%以上。该技术对浊度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当进水浊度降低且接近于出水浊度时,系统进入稳定运行阶段,对虫卵囊替代物去除率可以达到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