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484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565篇
基础理论   306篇
污染及防治   126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31.
利用3种复合基质(沸石+泥炭+红壤、河砂+泥炭+红壤、蛭石+泥炭+红壤,体积比均为18∶1∶1)构建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人工合成污水,分析基质灭菌与接种污水等情况下,不同基质层w(OM)(OM为有机质)的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3种复合基质初始w(OM)依次为1.011、6.654和15.896 g/kg,存在显著差异(P<0.01). 复合基质2经灭菌后w(OM)下降26.77%,说明河砂微生物活性最高. 基质灭菌和接种3%污水对湿地w(OM)分布的影响均比较显著(P<0.05),主要是改变了表层的w(OM). 湿地运行45 d后,w(OM)沿基质深度增加明显,并且分布差异显著(P<0.01),OM主要分布于表层;其中复合基质3不灭菌+不接种污水湿地表层的w(OM)高达42.008 g/kg,运行90 d后增至44.228 g/kg,说明蛭石的吸附作用最强. 吸附和微生物作用对复合基质3湿地表层OM积累的贡献大小表现为吸附作用>基质微生物作用>接种污水微生物作用.   相似文献   
732.
选取不同排水年限的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湿地(1974,1985,1992,2003年排水)和天然兴安落叶松沼泽湿地,研究排水对小兴安岭沼泽湿地土壤酶活性及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地排水造林后,表层土壤脲酶活性降低47.3%~84.3%;蔗糖酶活性降低49.2%~72.4%。表层土壤NH_3-N降低了6.9%~19.7%;NO_3~--N降低了63.2%~80.3%。在垂直剖面上,排水湿地的NH3-N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天然森林湿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排水对土壤表层土壤酶活性及各氮素含量影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33.
基于中国南方红壤区马尾松、桉树、蜜柚三种不同经济林地,测试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全氮、碱性氮、全磷、速效磷、C/N比值、土壤酶活性等参数,综合分析不同经济林地土壤理化指标和酶活性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地的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和C/N比值明显高于桉树和蜜柚林地,而全氮、碱性氮、全磷和速效磷等含量在三个林地之间的差异则没有规律。这说明马尾松林地土壤有持续的新有机质补充,而桉树和蜜柚林地土壤有机质存量在逐渐消耗,滞留在土壤中的复合肥又显著改变了林地土壤的氮磷含量比例;桉树和蜜柚林地土壤酶活性明显低于基本处于无常规人工管理的马尾松林地,说明高强度的人工土地开发已显著影响了桉树和蜜柚林地的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总活性。  相似文献   
734.
R-工程菌表达产物酯酶B1的纯化及其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将酯酶B1应用于果蔬农药残留的降解,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酶学特性进行研究。R-工程菌在LB液体培养基中37℃震荡培养14 h,细胞经石英砂冰浴研磨破壁,粗提酶液经硫酸铵分级盐析、Sephadex G-50分子筛柱层析脱盐、DEAE-Sepharose FastFlow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75分子筛柱层析得到凝胶电泳均一的酯酶B1。SDS-PAGE结果表明,该酶分子量为67 kDa。酯酶B1的纯化倍数为43.4,收率为2.94%。该酶的最佳作用条件是37℃、pH=7.O,常温(25℃)下,酯酶B1的半衰期为62 h,42℃时该酶仍然十分稳定。酶促反应动力学曲线采用双倒数法,37℃时最大酶促反应速度Vm=0.73 mg/(mL·min),米氏常数Km=3.89 mg/mL。酯酶B1活力强、在常温下反应速度快、稳定高,说明其用于果蔬农残降解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本文将酯酶B1纯化至电泳纯,因而工艺复杂、收率较低,但在实际应用中,只需进行粗分离,工艺简单,收率高达70%,因此,该酶的开发应用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35.
缫丝废液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直接排入严重污染环境,废液中的蛋白质能用化学或生物化学方面水解成有用的氨基酸,后者是化学,医药,食品,饲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本文报道了缫丝废液中蛋白质酸水解和酶水解的研究结果以及部分酶水解的规律。  相似文献   
736.
In vivo activity of cholinesterase (ChE) in Daphnia magna was measured at di erent time points during 21-day exposure to triazophos and chlorpyrifos ranging from 0.05 to 2.50 g/L and 0.01 to 2.00 g/L, respectively. For exposure to triazophos, ChE was induced up to 176.5% at 1.5 g/L and day 10 when measured by acetylthiocholine (ATCh), whereas it was induced up to 174.2% at 0.5 g/L and day 10 when measured by butyrylthiocholine (BTCh). For exposure to chlorpyrifos, ChE was induced up to 134.0% and 160.5% when measured by ATCh and BTCh, respectively, with both maximal inductions detected at 0.1 g/L and day 8. Obvious induction in terms of ChE activity was also detected in daphnia removed from exposures 24 hr after their birth and kept in a recovery culture for 21 day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nzyme displayed symptoms of hormesis, a characteristic featured by conversion from low-dose stimulation to high-dose inhibition. In spite of that, no promotion in terms of reproduction rate and body size was detected at any tested concentrations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 daphnia were collected at end of the 21-day exposure or at end of a 21-day recovery culture. This suggested that induction of ChE caused by anticholinesterases had nothing to do with the prosperity of the daphnia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737.
五种菌对香蕉茎秆纤维素降解能力比较及菌群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茎杆的粗纤维含量较高,一直以公平却未得到较好的利用.由于纤维素在环境中难以自然降解,随着香焦种植面积的增大,其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增大.通过微生物对香蕉茎秆进行降解,可以实现香蕉杆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该研究通过CMC酶活、FPA酶活及粗纤维降解率三个指标综合评定了五种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纯培养及组合培养时对香蕉茎朴的降...  相似文献   
738.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邻二氯苯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成  杨唐仪  于谦  李朝霞  杨春生 《环境科学》2011,32(9):2582-2587
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SFCW)处理邻二氯苯(o-DCB)废水,构建了基质分别为壤土、 细沙和粗砂的3套芦苇湿地中试系统W-L、 W-F、 W-C和无植物的壤土湿地对照组W-Z.结果表明,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5 d,最适表面负荷率为150 mg·(m2·d)-1,湿地组W-L、 W-F、 W-C和W-Z对o-DCB的去除率分别为81.2%、 71.1%、 72.4%和65.2%;8月中旬湿地运行效果最好,进入10月后性能有所下降,各个湿地系统对o-DCB废水处理效果顺序为W-L>W-C>W-Z>W-F,壤土和粗砂基质具有各自的优势;o-DCB浓度和溶解氧(DO)在湿地W-L和W-Z空间分布状况表明DO有利于o-DCB降解;o-DCB残留量在各层土壤中沿水流方向递减,随深度加深而增加;在芦苇组织中呈阶梯状分布,根、 茎、 叶中平均残留值分别为30.28、 14.85和 6.18 μg·g-1.  相似文献   
739.
以1株对三苯基锡(triphenyltin,TPT)有高耐受性的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os spheroids)X-5为对象,进行TPT的微生物降解实验,研究了R.spheroids对TPT降解特性.结果表明,R.spheroids对TPT有良好降解效果.30℃是其最佳生长温度,对TPT的降解活性...  相似文献   
740.
以高含水率混合收集生活垃圾为处理对象,研究了接种和不接种(对照)情况下,水解/好氧复合生物预处理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及水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复合生物预处理过程中,产物接种加剧了水解阶嚣的酸化抑制效应(水解阶段结束时.接种组和对照组的pH分别为5.2和5.9),减少了细菌数量和降低了相关水解酶活性;产物接种可促进纤维素分解菌的生长繁殖,提高CMC酶、滤纸纤维素酶的活性,从而有利于难降解生物质的分解;接种组和对照组总水分去除率分别为63.7%和77.7%,产物接种并没有提高复合生物预处理过程的水分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