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96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不同类型电镀液中阴离子的离子色谱法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抑制型电导离子色谱法检测电镀液中的常见阴离子.色谱条件是: IonPac AS11-HC阴离子交换色谱柱,淋洗液自动发生装置在线产生KOH梯度淋洗,抑制型电导检测.检测限(S/N=3)在0.29-15.3 μg·l-1,阴离子F-,Cl-,MSA-,NO-3,SO2-4,PO3-4和CrO2-4的线性范围均在两个数量级以上,RSD在5%以下,回收率为92%-110%,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重现性佳等特点,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2.
ABR处理硫酸盐有机废水的相分离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考察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含硫酸盐有机废水的相分离特性,采用有效容积为32L的五隔室ABR,通过为期132d的启动试验,研究了启动运行过程中各隔室COD和SO24-降解情况、VFA和S2-分布规律及颗粒污泥微生物相变化状况.结果表明,采用低负荷低增幅方式启动,在132d内成功启动ABR并达到稳定,COD和SO24-的负荷分别由1.5kg·(m3·d)-1逐渐提高到3.3kg·(m3·d-1)和由0.07kg·(m3·d-1)逐渐提高到0.18kg·(m3·d-1),COD和SO24-的去除率分别为95%和85%左右.各隔室COD沿程呈递减趋势,其去除主要由第1、4、5隔室完成,SO42-的去除主要由前面三隔室承担,前面三隔室的VFA和S2-浓度较高,到最后两隔室则急剧降低;随负荷的增加,承担COD及SO42-主要去除作用的隔室后移,前面三隔室的VFA和S2-最高点及最后两隔室的VFA和S2-的急剧降低位置也后移;各隔室的微生物经长期运行驯化后表现出良好的种群配合和高度的特异性,具有明显的产酸相与产甲烷相、硫酸盐还原相与硫单质生成相的分离特征.  相似文献   
33.
铁盐和铝盐混凝对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三氯化铁和硫酸铝为研究对象,探讨了2种混凝剂对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及特点.结果表明,低投量下,硫酸铝对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要好于三氯化铁,混凝剂投量高于15mg/L时,三氯化铁的效果较好.如混凝剂投量为10mg/L时,硫酸铝和三氯化铁处理水的TOC分别为4.19mg/L和9mg/L;当混凝剂投量为20mg/L时, TOC分别降至2.44mg/L和1.69mg/L.三氯化铁混凝后水的pH值降低幅度高于硫酸铝,形成的水解产物所带正电荷密度升高,水中有机物的质子化程度高,有利于对有机物的吸附去除.通过对UV254出和SUVA的考察可知,三氯化铁对共轭结构及不饱和有机物的去除能力要高于硫酸铝.2种混凝剂对水中不同性质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同,三氯化铁对亲水性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好,对小分子量有机物去除高于硫酸铝,如混凝剂投量为20mg/L时,三氯化铁和硫酸铝对相对分子质量区间小于10 000的有机物去除率分别为16.4%和6.1%,而硫酸铝对大分子量有机物去除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34.
含镉废水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张玉梅 《环境工程》1995,13(1):15-21
本文对含镉废水的治理进行了不同处理法的研究探讨。结果表明,硫化物──聚合硫酸铁沉定法、铁氧体法操作简单、效果理想,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优先推荐硫化物──聚合硫酸铁沉淀法,该法的条件易于控制、pH值适应范围大,除镉效果好,并能同时去除其它重金属离子。镉去除率达99.6%以上,铜和锌的去除率达99.4%以上。  相似文献   
35.
对取自北极楚科奇海及加拿大海盆的10个沉积物岩芯分别在4℃、25℃培养温度下进行硫酸盐还原菌(SRB)分析,结合首次北极科考海洋沉积物SRB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研究区SRB的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4℃与25℃温度培养的SRB含量均为0~2.4 ×106个·g-1(湿样);4℃时SRB的检出率与平均含量分别为45.5%和2.06×104个·g-1(湿样),25℃培养条件下分别为73.7%和4.70×104个·g-1(湿样);柱状沉积物中SRB的检出率、含量范围、平均含量都明显高于表层沉积物中SRB的相关指标;岩芯中SRB含量分布与采样点的纬度、深度有一定关系,但这种关系不如表层沉积物中SRB分布表现的那么明显;4℃培养时,各层位SRB含量的平均值范围为51~1.2×106个·g-1(湿样),25℃时为2.04×102~2.47×105个·g-1(湿样);在所研究的深度范围内,4℃时培养SRB的垂直变化较为明显,而25℃时SRB的垂直变化相对缓和;根据4℃、25℃2个不同培养温度时SRB的检出率、含量对比看,似乎25℃时更有利于某些SRB的繁衍.  相似文献   
36.
对比两组填充了离子交换纤维FFA-1的固定床反应器(R1和R2)的运行处理效果,研究负载功能微生物的离子纤维组合工艺对不同浓度As(Ⅲ)的去除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接种了三价砷氧化菌(AsOB)的R1能够长期稳定并高效地去除不同浓度(1~10 mg·L-1)As(Ⅲ).未接种AsOB的R2反应器初期无法去除As(Ⅲ),随着微生物逐步侵入R2反应器,7 d后R2反应器As(Ⅲ)去除率逐渐与R1接近.相对于一直稳定运行的R1反应器,每次提升进水中As(Ⅲ)浓度后R2去除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同时,在运行过程中发现进水中NO-3和SO4(2-)等阴离子也会被R1和R2去除从而导致As(Ⅲ)去除总量的下降.离子交换纤维FFA-1再生实验证实R1和R2中的纤维与原始的离子交换纤维FFA-1再生效果相当(再生率均达到90%以上).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种群结构在反应器中的变化发现离子交换纤维作为微生物载体可能是影响微生物种群结构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证实了功能微生物AsOB联合离子交换纤维可以作为一种高效去除地下水中三价...  相似文献   
37.
含铜印刷电路板废水的处理及综合利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采用酸性蚀刻废液与碱性蚀刻废液混合沉铜的方法,生产工业硫酸铜。对影响产品质量和产率的主要因素———沉淀时pH值、化浆用水量和浓硫酸用量进行了探讨,找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同时,研究了沉淀母液中残余铜的除去方法,使之再生,可回用于碱性蚀刻液的生产。  相似文献   
38.
We report the prenatal diagnosis of two fetuses with Sanfilippo disease type B. In both pregnancies there were excessive amounts of heparan sulphate in amniotic fluid and the activity of N-acetyl-α-D-glucosaminidase was undetectable in cultured amniotic fluid cells. The predictions were confirmed by enzyme assay of cultured skin fibroblasts from the aborted fetus or the affected infant. The disorder was excluded for two other pregnancies at risk and the predictions are considered to be correct because of the normal progress of the healthy children.  相似文献   
39.
絮凝剂聚合硫酸铁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聚合硫酸铁是一种高效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在水处理领域中应用极其广泛。本文综述了制备聚合硫酸铁的原料与方法及应用概况,对我国聚合硫酸铁的工业生产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0.
Prenatal diagnosis was performed on a pregnancy at risk for metachromatic leukodystrophy (MLD) in a family with the pseudo arylsulphatase A deficiency trait. Extracts of cultured amniotic fluid cells were deficient in arylsulphatase A indicating that the fetus was either affected with MLD or had the benign pseudodeficiency trait. In the cerebroside sulphate loading test, the at risk cells hydrolysed sulphatide like control cultured amniotic fluid cells implying that the fetus had pseudodeficiency. The pregnancy was carried to term and a male child was delivered. Placenta, urine and fibroblasts had very low activities of arysulphatase A. However, no sulphatide could be detected in urine and growing fibroblasts responded normally in the cerebroside sulphate loading test, suggesting pseudodeficiency. At 29 months, the infant is healthy and shows no stigmata of MLD. The predictio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cerebroside sulphate loading test on cultured amniotic fluid cells appeared to be borne ou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