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79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华北高产粮区夏玉米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山东省桓台县夏玉米生产体系为例,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以单位产量为评价功能单元,把夏玉米生命周期分为原料开采与运输、农资生产与运输、作物种植3个生产阶段,对不同施氮水平下夏玉米生命周期的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进行了清单分析和影响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夏玉米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呈指数上升趋势,其中,主要影响类型为水资源耗竭,这与农作物需水量较大、水分生产率较低有关.在低氮量条件下,主要污染影响类型是全球变暖,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富营养化上升为主要污染影响类型.提高作物种植阶段水肥利用效率是控制夏玉米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关键,它可减少夏玉米对水资源和氮肥的需求,从而直接减少农田氮素损失污染影响,也间接降低了上游生产环节的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影响,进而有助于降低夏玉米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总潜力.  相似文献   
62.
利用我国160个台站1951—2010年逐月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我国1990—2009年夏季(6—8月)降水的变化特征,对其代表性雨型进行了分类,重点分析了1990年代和2000年代主要多雨带的变化特征。此外还分析了1990年代和2000年代的北半球500 hPa大尺度环流背景和气温及海温背景的差异,从而探讨了夏季降水...  相似文献   
63.
冶炼厂周边区域夏季大气Cu和Cd沉降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贵溪冶炼厂周边农田区域夏季大气重金属沉降状况,于2012年6—8月及2013年6—8月(夏季),设置8个监测点,共收集大气干湿混合样品48个,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了Cu、Cd。结果发现,冶炼厂周边区域2012年夏季Cu、Cd沉降通量分别为42.5~421、1.01~5.06 mg/m2,平均值149、2.02 mg/m2;2013年夏季Cu、Cd沉降通量分别为40.6~94.3、0.12~0.44 mg/m2,平均值59.4、0.26 mg/m2。同1月份不同监测点Cu、Cd沉降量存在一定差异性,风向为造成该差异性的主要气象因素;不同监测点Cu、Cd月沉降通量与风向频率均具有显著相关性(r均大于0.60)。降雨量影响Cu、Cd月沉降量,Cu、Cd平均月沉降量与降雨量均呈显著相关关系(r=0.91、r=0.87,P0.05)。  相似文献   
64.
2014年夏季6~8月利用地基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MAX DOAS)在新疆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市三道坝镇、库尔勒市西尼尔镇及博乐市84团农田区观测的NO_2垂直柱浓度(VCD)数据,结合同期的气象数据分析了NO_2VCD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NO_2气体的日变化规律在乌鲁木齐市和库尔勒市农田区呈波浪式多峰特征,博乐市农田区呈明显的双峰形式,且峰值除了库尔勒市在午后外,乌鲁木齐市和博乐市均出现在早晚时段;2新疆绿洲城市农田区在夏季6月(3.327×1015molec/cm~2)的NO_2VCD最高,其次是7月(2.002×1015molec/cm~2),最低是8月(1.656×1015molec/cm2);3NO_2VCD与气温、水汽压气象要素密切相关;由于城市间地势、格局的差异,库尔勒市的NO_2浓度与风速呈显著正相关,乌鲁木齐市、博乐市的NO_2浓度与风速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65.
依据2011年8月24日—9月5日对南海北部海域的现场调查,分析了涡旋这一典型中尺度物理过程对营养盐(NO-3-N,PO3-4-P,SiO2-3-Si)及溶解氧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南海北部营养盐及溶解氧的分布受中尺度海洋过程的影响显著.在水平分布上,各项营养盐基本呈现近海高远海低的分布特征.东沙群岛附近海域由于受反气旋型涡旋的影响,反气旋型涡旋将珠江口水推至外海,使得东沙群岛附近海域呈现明显的高N、Si,低P的珠江口水特征.在断面分布上,位于珠江口附近海域的B、C断面营养盐浓度水平较低,表层低浓度营养盐向下扩张明显,营养盐浓度等深线也明显下移,其可能受到反气旋型涡旋中心区域的影响;而位于海南岛附近海域的D、F断面,底层低温高盐海水不断向上涌升,可能受到反气旋型涡旋边缘的影响,使得表层海水受到富含高浓度营养盐的底层海水的补充,为表层浮游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位于广东沿岸附近海域的A断面及东沙群岛附近海域的E断面则受季节性上升流的影响大于反气旋型涡旋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低温、高盐、高P、低溶解氧的上升流特征.  相似文献   
66.
40°N以北城市夏季气候舒适度及消夏旅游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我国夏季普遍高温,传统的近距离山地避暑,已不能满足大众对凉爽气候环境的需求。论文着眼我国高纬地区消夏旅游,选取212座城市1980—2010年长期气候观测数据,利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衣着指数对40°N以北城市夏季气候舒适度进行定量测评。研究结论如下:1从气候舒适度角度分析,空间上,东北地区适合消夏旅游的地域广阔,内蒙古和新疆北部山地,适合消夏旅游地域较小;时间上,6月气候舒适度最舒适,均值为7.62,8月次之,7月较差,均值仅6.81。2从旅游舒适期长短分析,东北三省以及新疆的阿勒泰消夏期最长,达60多天,而河北北部、内蒙古中部、新疆伊犁消夏期为30~45 d,内蒙古西部、新疆天山谷地最短,小于30 d;时间上,一年中8月舒适期最长,均值25.1 d,7月次之,6月最短,均值为19.9 d。3高纬地区,消夏旅游区划分为6种。在我国更适宜消夏旅游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高纬地区的中东部,并且以东北三省最具竞争力。研究可为游客消夏旅游目的地选择和相关部门消夏旅游开发及战略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近50a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耗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为明确华北平原主导作物冬小麦-夏玉米耗水量的变化趋势,为水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论文搜集文献资料,结合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长期观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华北平原近50 a冬小麦和夏玉米的耗水量变化趋势,阐明其耗水特性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变化,最后通过对蒸发能力和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分析明确了冬小麦-夏玉米耗水量变化的主导原因。研究表明:①近50 a华北平原主导作物冬小麦-夏玉米耗水量呈下降趋势,冬小麦耗水量从501.2 mm降低到456.3 mm,夏玉米耗水量大体变化在300~400 mm,平均为350 mm左右;②冬小麦和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由3.31 kg/(hm2·mm)增至15.91 kg/(hm2·mm);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从3.72 kg/(hm2·mm)提高到23.36 kg/(hm2·mm);③拔节-乳熟期是冬小麦耗水强度和耗水量最大的一个时期,华北平原需要通过多次灌溉满足作物水分供需平衡,拔节-灌浆期是夏玉米耗水强度和耗水模系数都比较高的时期,适逢华北地区雨热同期,一般不需要进行补充灌溉;④大气相对湿度增加和日照时数减少是蒸发能力减弱的主因,进而导致作物耗水量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8.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南京4条河流(内秦淮河、外秦淮河、金川河、团结河)和1座水库(金牛湖)的夏季水-气界面N2O气体通量进行24 h连续观测.结果表明,4条河流24 h内均为N2O的排放源,而金牛湖作为本底对照则表现为N2O的吸收汇.受水利条件变化的影响内秦淮河N2O在20:00达到排放峰值.金川河和团结河N2O排放通量均在夜间水中溶解氧饱和度极低的时候达到最低值.外秦淮白天的硝化作用和夜间的反硝化作用导致其N2O呈现出双峰的排放趋势.金牛湖N2O的排放量主要受风速影响,呈现出夜高昼低的排放趋势.在常规观测中,团结河、金川河、外秦淮河及金牛湖这4种水体能代表全天平均值的采样时间段均在08:00~12:00之间,但对于受外界影响较大的内秦淮其适宜的时间段则为14:00~16:00.  相似文献   
69.
借助于Poisson分布研究了中国东部地区暴雨发生的概率特征,并提出了进一步统计模拟的思路。模拟结果表明,我国大范围地区测站夏季暴雨日数的概率基本上都符合Poisson模型,而以往的研究一般仅作了某些测站的验证,而并未从大范围地区测站的概率分布来考察。  相似文献   
70.
夏季东海北部近海鱼类群落结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根据1964、1982、1999和2005年6月渔业生物资源底拖网监测资料,分析了东海北部近海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964、1982、1999和2005年间,4次监测中出现的鱼类种类数分别为64、78、64和47种;4次监测中主要优势种类均为带鱼,但其资源量正逐渐降低;其它优势种类由20世纪60年代的底层优质鱼类,转变为80年代的中上层鱼类,随后转变为现在的群落结构简单、底层和中上层鱼类均较少的状况;鱼类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呈现由1964年到1982年升高,随后又逐渐降低的趋势;1964-2005年间鱼类群落长度谱变化状况表明,该海域内的鱼类呈现小型种类和小个体增多,大个体减少,且长度范围变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