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2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32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81.
利用三维激发发射矩阵光谱(3-D EEM)和平行因子分析,研究了三岔河流域平寨水库溶解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和转化情况。在平寨水库的入库水、表层水(0~5 m)、深层水(10~60 m)和出库水中,检测到了几种荧光溶解有机质组分,分别为陆源类腐殖质、自源类腐殖质和浮游植物源的类蛋白质(或类色氨酸或类酪氨酸)。陆源类腐殖质的荧光强度在入库水中略高于出库水,表明陆源类腐殖质在水库系统中相对稳定,大坝截流对其影响不大。自源类腐殖质的荧光强度在库区明显高于入库水和出库水,表明自源类腐殖质既由自源有机物分解产生,又在光化学、微生物和大坝物理拦截过程的影响下发生分解;其他荧光组分中也检测到相似的结果。水温、pH、溶解氧和有色溶解有机质表现出相似的季节变化,光化学和微生物以及大坝拦截是引起水库入库水、库区表层水、库区深层水和出库水中荧光溶解有机质时空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2.
处理垃圾渗滤液的SBR中微生物种群与污泥比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活性污泥法处理垃圾渗滤液时污泥过滤性能与微生物种群的关系,采用两组运行参数相同的SBR反应器对某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一组置于太阳光照下(SBR1),另一组置于室内黑暗处(SBR2).在运行过程中发现SBR1在第30~50 d出现了轮虫等捕食性后生动物,污泥比阻在第35 d出现下降;而SBR2在第40 d发生了丝状膨胀,污泥比阻一直上升.为了研究两组反应器中微生物种群的差异,取两反应器运行至第50 d的活性污泥进行高通量测序发现:SBR1真菌中Rozellomycota为优势菌门,相对丰度为83.71%.SBR2真菌中Basidiomycota和Trichosporon为优势菌门和菌属,相对丰度分别为99.84%和99.78%.SBR1中细菌丰度较SBR2高,Thauera是SBR1中主要细菌菌属,其相对丰度为39.35%;Planktosalinus、Thauera和Ottowia为SBR2中优势细菌菌属,其相对丰度分别为16.84%、16.23%和12.55%.SBR2中主要真菌和细菌菌属类型和丰度均与SBR1存在差异,可见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群结构是影响污泥过滤性能的主要因素,同时太阳光照会影响活性污泥反应器中的微生物种群结构.  相似文献   
183.
1988年9-10月在西太平洋热带海域收集了46个雨水样品和388份雨水样品和388份雨滴谱。分析结果表明,3个pH值范围下的平均两滴谱的分布基本上满足指数递减律。在风系作用下,远距离输送来的陆上物质对该海域雨水的平均pH值为5.73,而“陆地性”降雨的平均pH值只有4.80。pH5.73可认为是TWPA上未受陆地源直接影响的天然降雨的平均pH值。最后还给出了观测期间该海域非海化学组分的湿沉降通量  相似文献   
184.
偶氮化合物是重要的工业化学品,也是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其紫外激发特征及"分子结构-紫外吸收"的构效关系暂未完全明确.本研究借助量子化学计算,通过对波函数与激发态"电子-空穴"的分析,描述偶氮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和激发态特征.结果表明:反式偶氮苯实验紫外光谱的第一主要吸收峰应指认为π→π*跃迁,对应其S0→S2激发,电子从最高占据轨道(HOMO)跃迁到最低未占据轨道(LUMO);它的第一激发过程(S0→S1)振子强度很小(f=0.031),对光谱贡献可以忽略.反式偶氮苯吸收峰位置与顺式相比普遍红移,表明反式结构中偶氮键通过"桥接效应"形成全局共轭,降低了激发能,对偶氮化合物的紫外吸收产生显著影响;在水溶液中,钠离子对偶氮键的电荷分布存在显著扰动,因此,孤立阴离子模型计算得到的甲基橙光谱与实验存在较大误差."推拉"电子官能团促使甲基橙分子高度极化,与钠离子和水分子作用较强,正确处理偶氮键附近的阳离子扰动是建立预测模型的关键.通过量子化学计算指认偶氮污染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能为污染修复、环境工程技术开发、光学材料合成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5.
IntroductionChlorophenolsarerankedhighamongpollutantsintheenvironmentowingtotheirhightoxicity ,strongstench ,andhighsolubilityinwater.Asfarasmono chlorophenolsareconcerned ,therearethreeisomers:ortho ,para andmeta .Itwasreportedthattheisomershavesimilartoxi…  相似文献   
186.
从岩豆(Millettia dielsiana Harms ex Diels)种妇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岩豆凝集素(简称MDL)经链霉蛋白酶水解,测得其分子中含有4个色氨酸(Trp)残基。用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对MDL分子中的色氨酸残基进行化学修饰,在无变性剂存在下有3.6个Trp残基被修饰,在变性条件下可修饰3.8个Trp残基。修饰后MDL活性均丧失,且甘露糖对MDL活性雎有保护作用。表明Tr  相似文献   
187.
两维紫外吸收光谱解析有机污染物降解动力学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解析降解反应过程中测得的两维紫外吸收光谱,可较简便地获得有关污染物降解的动力学模型、速率常数等动力学信息。研究结果表明,苯酚在Ti/SnO2 Sb2O3电极上的电催化降解反应是按串连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的,降解中必须经历有紫外吸收的芳香中间体生成过程。中间产物的产生和进一步氧化分解的速率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电极对有机污染物的电催化降解效率。阴极对整个电催化降解过程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8.
太阳光对湖泊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太阳光对湖泊水体中有机污染物降解作用的研究,就其降解机理、动力学特征、作用对象及降解产物等作了逐一介绍.阐明了太阳光对生物降解湖泊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具有协同作用,也概述了光降解作用受pH、溶解性有机物(DOM)、水深与水体运动、地理、水文、水质与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并对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的降解与自然条件下的降解进行对比,提出今后该领域的发展前景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9.
TiO2纳米管的水热合成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水热化学反应的方法制备了TiO2纳米管,并采用TEM、XRD等分析手段对TiO2纳米管的形貌和晶相进行了表征,对比了管与粉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制得的TiO2纳米管的管径小、管形均匀,TiO2纳米管的光催化性能明显高于TiO2纳米粉.  相似文献   
190.
以表达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6538镍钴转运酶NiCoT基因的基因工程菌E.coli BL21-NiCoT作为生物吸附剂处理含镍废水.结果表明:基因工程菌在pH为4~9时有比较好的吸附效果,30 min就达到了吸附平衡;基因工程菌对Ni2 的富集容量比原始宿主菌有很大的提高,最大平衡富集量从3.76 mg/g增加到11.33 mg/g,增幅达3倍多,溶液中Ni2 的最大去除率也从原来的35.62%增加到91.23%;Cu2 、Cr6 、Zn2 等的存在对吸附没有很大的影响.镍进入细胞内后与羟基和酰胺基团发生结合,蛋白类物质和含羟基类物质在细胞内富集镍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基因工程菌转接10、20、30、40、50次,重组质粒保持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基因工程菌对镍的富集能力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