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11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192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以隆线溞为受试生物,研究了黔西南高砷煤矿区水环境中广泛共存的Ca2+、Mg2+对砷酸根(AsO34-)的生物毒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砷酸根单独存在条件下,对隆线溞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9817、5.1800、4.1884、3.2015 mg·L-1.Ca2+(20、60、100mg...  相似文献   
162.
长江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是“病状在水里、病灶在岸上、病根在结构”。上游地区主要面临在保护中发展的问题;中游地区面临在发展中保护的问题;下游地区则需要开拓保护与发展共赢的新高度。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是生态环境部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创新部企合作的新模式。“十四五”期间开展长江大保护科技联合攻关需要深化研究环境与经济发展、重大工程与长江大保护、污染预防体系与生态管理等几个关系,需要重点关注工业、农业与城市三大污染源,努力跨越关口,攻坚克难,实现科技支撑作用,保护好长江。  相似文献   
163.
采用传统毒性评价手段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乙草胺和金属铜的复合污染对黑土农田生态系统中土著细菌群落的影响 .结果表明 ,乙草胺 铜复合污染比其单一污染更能降低细菌总数以及固氮菌、硅酸盐细菌和矿化磷细菌活菌量和土壤脱氢酶的活性 ,更能促进土壤呼吸强度的增加 ;利用以 16SrDNA为基础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DGGE)分析各处理样品间的相似程度 ,发现复合污染明显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 .由相似系数结果表明 :长期未施农药土壤、农药单一与复合污染土壤 3者间存在细菌群落的显著差异 ,并且乙草胺 Cu2 复合污染土壤与长期施用农药土壤具有较高相似性 (相似系数达 74 1% ) .  相似文献   
164.
论文针对黄河上游水沙关系恶化、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等问题,围绕黄河全流域2012—2030年水资源规划的配置结果,以龙羊峡、刘家峡梯级水库联合调度为调控手段,考虑全流域综合供水、防洪、防凌、水资源供需平衡等要求,构建了黄河上游龙羊峡、刘家峡(龙刘)梯级水库联合调度模型,采用自迭代模拟优化算法,分别计算4种情景、4种模式下13个方案的可调水量,最终推荐以水定电模式下的计算结果为最佳模式。结果表明:随着未来需水量的增加,可调水量呈减小趋势,且调水工程的引水量未提高梯级水库的可调水量。研究成果可为黄河上游宽谷河段水沙调控、黄河上游梯级水库群科学规划和调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5.
氯酚类化合物对淡水发光菌Q67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淡水发光菌Q67——青海弧菌Q67(Vibrio qinghaiensis sp.-Q67)为生物材料,分别研究了2-氯酚,2,4-二氯酚和2,3,4-三氯酚及其等剂量、等毒性单位配比混合物的发光抑制毒性,并采用相加指数法和相似性参数法评价了混合物的联合毒性效应. 结果表明:3种氯酚对Q67菌的EC50值分别为99.57,25.19和3.42 mg/L,说明氯酚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急性毒性随着氯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增大,氯酚的二元和三元混合物的毒性作用明显高于化合物的单一毒性. 2种评价指数均采用评价标准的95%置信区间,避免了由实验误差引起的不准确性. 氯酚混合物对Q67菌的联合毒性效应主要表现为简单的相加作用,只有2-氯酚与2,3,4-三氯酚的组合为弱的协同作用. 氯酚的等剂量和等毒性配比混合物毒性作用的评价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6.
卤代酚对斑马鱼的急性联合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为了探讨卤代酚等毒性二元混合物联合毒性效应和评价其联合毒性效应的最佳方法,依次测定了6种卤代酚对斑马鱼的单一急性毒性和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其中联合毒性作用类型采用毒性单位法(TU)、相加指数法(AI)和混合毒性指数法(MTI)分别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单一卤代酚的生物毒性随着卤素原子数目在化合物中的增多呈增强趋势;卤代酚等毒性二元混合物的联合作用方式以部分相加和协同作用为主;毒性单位法(TU)和混合毒性指数法(MTI)可以较精确地评价卤代酚联合毒性作用类型.   相似文献   
167.
目的 验证超声冲击处理(UIT)对X80钢管环缝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延寿效果。方法 分别开展X80管线钢GMAW自动焊环缝超声冲击前后的疲劳试验,根据国际焊接学会(IIW)的规范处理试验数据,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稳定地控制管道内壁焊根区域的显微未熔合等焊接缺陷,是保证X80管线钢环焊缝具有优异抗疲劳性能的关键延寿途径之一。采用最大应力固定为屈服强度+全厚度小尺寸试件的焊接接头疲劳试验方法能够替代足尺寸或全尺寸焊接结构疲劳试验,也适用于评价超声冲击处理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在严格控制错边量的前提下,X80管线钢GMAW环缝可以达到BS7608 D级设计曲线要求。结论 超声冲击处理可以显著提高X80管线钢环缝接头的疲劳性能,大约延长疲劳寿命4~10倍左右。  相似文献   
168.
为探究农药和重金属对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的联合毒性效应, 本试验研究了草甘膦和铅单一及联合暴露对其生长、叶绿素含量、光合系统和抗氧化酶的影响. 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拟柱孢藻的生长率在低浓度草甘膦(0.7 mg·L-1)和铅(0.1和10 mg·L-1)单一暴露时显著升高, 而在高浓度草甘膦(17.1 mg·L-1)暴露时明显降低. 同时, 草甘膦和铅联合暴露与单一暴露相比生长率也显著下降, 表明联合暴露后对拟柱胞藻毒性增强. 联合暴露后荧光诱导曲线初始斜率(M0)、相对可变荧光(VJ)、单位反应中心天线色素吸收的光能(ABS/RC)、反应中心的热耗散能量(DI0/RC)、用于还原QA的能量(TR0/RC)和能量耗散量子比率(φD0)和草甘膦或铅单一暴露相比均显著升高;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ABS)、PSII 潜在活性(FV/F0)、最大光化学效率φP0t = 0时传递链中超过QA的其他电子受体的概率ψ0和用于热耗散的量子比率φE0则显著降低,说明联合暴露能减少有活性的光合反应中心, 减缓电子传递速率, 造成QA-大量累积. 低浓度的草甘膦和铅单一暴露后和对照组相比叶绿素a含量、PIABSφE0升高而ABS/RC和DI0/RC降低,表明拟柱孢藻整体光合活性增加. 同时, 草甘膦和铅单一或联合暴露均影响了SOD和CAT活性. 因此,草甘膦与铅联合暴露和单一暴露相比PSII反应中心损伤和电子传递速率抑制加大, 光合效率下降更加明显, 最终影响拟柱孢藻生长.  相似文献   
169.
氰戊菊酯和锐劲特对原生动物群落的联合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氰戊菊酯和锐劲特两种农药被广泛用于茶树、果树、水稻、蔬菜等的病虫害防治,它们同时出现在同一环境中的机会非常多,但有关两种农药对生态系统的复合毒性效应却未见有研究报道.与单种生物毒性试验相比,群落级生物毒性试验对毒物胁迫的反映更具环境真实性.以PFU在天然淡水中采集到的原生动物群落为靶生物,研究了氰戊菊酯和锐劲特2种农药对淡水原生动物群落的毒性效应,对于水生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特殊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2种农药单独存在时对原生动物群落的48h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5 93mg·L-1和35 83mg·L-1;2种物质以等毒性比(单一LC50的比值)混和,进行联合毒性试验研究,用Marking相加指数法进行评价,其AI值为0 9,表现为协同作用.氰戊菊酯和锐劲特进入水环境后,将使水环境中原生动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发生变化,原生动物种类数减少,群落结构变得简单.在所有种类中,纤毛虫受损最大,水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0.
甘肃省农田水分平衡及其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农田水量平衡模型,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对甘肃省1961~2001年10种作物逐月天然状态下农田水分平衡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甘肃省多年平均农田需水量为121.06×108m3;亏水量为43.28×108m3;盈水量为0.62×108m3,降水不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在25%、50%、75%三种降水保证率下,作物的亏水总量分为35.99×108m3、42.93×108m3、49.85×108m3,盈水量分别为0.61×108m3、0.11×108m3、0.00×108m3。农田水分亏缺是甘肃省农田水分平衡的主要特征。对大多数作物而言,亏水量集中于夏季,10种作物夏季亏水总量占全年亏水总量的60.2%。全生育期棉花水分盈亏的稳定性最强,水量盈亏变异系数为6.9%,麻类最差,变异系数高达43.6%。全省天然状态下,农田亏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高山向河谷递增,农田盈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农田水分满足率与农田水分盈亏波动性具有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