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0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69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137篇
综合类   458篇
基础理论   105篇
环境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15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90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51.
沸石滤料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工艺特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上流式沸石滤料曝气生物滤池(ZBAF)对水产养殖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沸石的高效吸附作用可使系统获得快速启动,异养菌和硝化菌生物膜的成熟分别只需7d和25d;系统在水力负荷0.25m/h及气水比20∶1工艺条件下运行效能最佳,COD和NH+4-N去除率分别稳定在85%和70%左右.通过对ZBAF滤柱沿程水质、微生物等指标分析,异养菌和硝化菌主要聚居区分别在滤料层下端和上端,DO值的低谷位置可作为其聚居区分界线;生物量(磷脂-P)和生物活性(好氧速率)沿高程的分布大体一致,其最大值均出现在滤柱底部,分别为114.12 nmol/g和0.67 mg/(g.h).  相似文献   
952.
王春英 《环境科技》2009,22(6):24-27
为了进一步了解反硝化聚磷菌(DPB)污泥质量浓度(MLSS)对反硝化除磷过程的影响,进行一系列厌氧、缺氧模拟试验.研究考察DPB污泥的MLSS对厌氧释磷、缺氧反硝化吸磷的影响。结果表明:MLSS越高,释、吸磷速率及反硝化速率越高;MLSS对释、吸磷比速率和反硝化比速率的影响较小;厌氧总释磷量由污水中可利用COD的多少决定,DPB污泥的MLSS只影响到达释磷平衡的时间:污水中含氮量偏低引起反硝化吸磷段NO3^-不足时,DPB污泥厌氧释磷量高于反硝化吸磷量.MLSS越高经缺氧反硝化吸磷处理后水中含磷量越高。  相似文献   
953.
常温连续流条件下,分别在两个反应器中投加悬浮填料和接种好氧颗粒污泥,通过控制工艺条件,两个反应器中均实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改变进水溶解氧DO浓度、碳氮比(C/N)、有机负荷和NH4+-N负荷,分析比较了两个反应器脱氮的重要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悬浮填料脱氮最佳DO浓度为1.0mg/L左右,最佳C/N为12;好氧颗粒污泥脱氮最佳DO浓度为1.5mg/L,最佳C/N为5。提高进水有机负荷,两个反应器COD去除率均稳定在较高的水平。NH4+-N浓度升高时,反应器脱氮效率均降低,好氧颗粒污泥比悬浮填料更耐冲击负荷。  相似文献   
954.
卢勇  徐治国  赵杰 《环境科技》2009,22(5):32-34
DASB反应器作为新型现代厌氧反应器,具有结构简单、运行方便,处理效果好等优点,在处理生活污水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研究了常温条件下,DASB处理生活污水的启动运行,得出在最佳水力停留时间6h时,COD和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1.48%和86.07%。  相似文献   
955.
水生高等植物对水中悬浮固体去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了含不同浓度悬浮物的水流,在流经由长江中下游典型水生植物风车草、石菖蒲、菱、金鱼藻、轮叶黑藻、亚洲苦草所构建的水生高等植物群落时悬浮固体浓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群落及群落中每种水生高等植物对悬浮固体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水生高等植物群落能够有效地降低水体中悬浮固体的浓度,但不同种类的水生高等植物对悬浮固体浓度降低的效果相差很大。  相似文献   
956.
Most research conducted on the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 in the sedimentation tank does not consider the role of the suction dredge. To analyze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more accurately, a suspended sediment transportation model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velocity field in the sedimentation tank wa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suction dredge. An application model was then used to analyze the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in the sedimentation tank when the suction dredge was fixed, with results showing that distribution w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simulated value of the outlet concentration was similar to the experimental value, and the trends of the iso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curves, as well as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curves of the five monitoring sections acquired through simulations, were almost the same as curves acquired through experimentation. The di erences between the simulated values and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were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957.
毛细压力法对水处理滤料亲油亲水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Washburn方程,定义了滤料的亲油亲水比(LHR),利用毛细压力法测定了果壳、锰砂、陶粒、石英砂和瓷砂的润湿速率,计算了LHR值,并对滤料的表面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直线拟合程度较好,结果重现性较高.实验方法可行.数据可靠.其中果壳的LHR值最大,达到66.87,表现出了最强的亲油性,其次是锰砂、陶粒、石英砂,三者的亲油性略好于瓷砂,其LHR值分别为1.24、1.22、1.16和0.80,与XPS和FTIR分析结果一致,证实了滤料LHR值的差异主要取决于滤料表面微观结构的不同.  相似文献   
958.
低C/N高氨氮消化污泥脱水液部分亚硝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缺氧滤床+好氧悬浮填料生物膜工艺,在常温(15~29℃)高溶解氧(6~9 mg/L)条件下,于好氧反应器中实现和维持了脱水液部分亚硝化.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综合调控进水氨氮负荷(ALR)、进水碱度/氨氮、水力停留时间,可以调节出水NO2--N/NH4+-N比率.当进水氨氮平均为315.80mg/L、平均进水ALR 为0.43kg/(m3·d)、进水碱度/氨氮为5.25时,出水NO2-N/NH4+-N 为1.25左右,为后续ANAMMOX 工艺创造了进水基质条件。同时将好氧区游离氨(FA)控制在1.0~10.3mg/L,实现了亚硝酸盐氮累积率70%~80%的部分亚硝化。综合分析表明:通过动态调控维持反应器内适宜的FA浓度是实现部分亚硝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开发了一种适合消化污泥脱水液水质特点的新型部分亚硝化技术。  相似文献   
959.
西江上游河水悬浮物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的BCR逐级提取法和ICP-MS测试技术,对西江上游河流悬浮物中稀土元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流悬浮物稀土元素总量的含量变化范围在188~402mg/kg之间,并主要来源于流域内岩石的风化,反映了源区的物质特征。西江上游河水悬浮物中三种非稳定态(即酸可提取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物硫化物结合态)稀土元素页岩(PAAS)标准化配分模式均显示出中稀土富集的特征。这种配分模式可能是由于流域内广布的海相沉积岩中磷酸盐矿物的风化所造成的。稳定态(即残渣态)的配分曲线较为平直,没有体现出明显的稀土分异。悬浮态稀土各赋存形态含量的顺序为:残渣态有机物硫化物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酸可提取态。中稀土元素Sm、Eu、Gd相对于轻、重稀土元素的稳定态所占比例偏低,而相对于三种非稳定态所占比例偏高,反映了其潜在的地球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960.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手段结合吸收光谱分析,研究了小球藻指数期和稳定期培养液中溶解有机物(DOM)在秋季天然太阳辐射作用下的光降解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小球藻生长过程中除能产生短波激发类腐殖质组分C1(其荧光峰的激发/发射波长位置为240,335 nm /406 nm)及类蛋白质组分C3(225,275 nm/334 nm)外,还会形成长波激发类腐殖质组分C2(260,395 nm /502 nm),表明C2组分并非仅有传统认为的陆源属性,同时也具有自生源属性.稳定期培养液的吸收光谱在250~300 nm范围内出现的肩峰,可用于指示水环境中现场自生源的贡献.不同生长时期培养液中DOM的吸收系数和荧光组分的降解动力学都符合一级反应方程.稳定期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和C2)的光降解程度略高于指数期,但指数期类色氨酸组分(C3)的光降解程度略高于稳定期.经太阳辐照6 d后,小球藻培养液的吸收系数a350及各荧光组分的平均损失率分别达到83.0%、84.0%、64.8%和80.0%,对应的半衰期只有1.6~5.0 d,揭示出藻类自生来源的DOM具有很强的光化学降解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