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5篇
  免费   290篇
  国内免费   1161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53篇
环保管理   403篇
综合类   2074篇
基础理论   530篇
污染及防治   221篇
评价与监测   172篇
社会与环境   101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以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子洲径流站和离石王家沟试验站的径流场观测资料为基础,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沟系统中高含沙水流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坡面-沟道系统中,存在着泥沙的存贮-释放机制,这一机制与非高含沙水流和高含沙水流不同的输沙行为有关。当水流为非高含沙水流时,来自坡面和悬移质泥沙中的粗粒部分可在沟道中发生沉积;当为高含沙水流时,前期沉积的粗粒泥沙将因沟道高含沙水流强烈的侵蚀搬运作用而发生释放。降雨对坡沟系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关系密切。在冲沟次降雨最大含沙量与雨强的关系中,表现出两个临界值。超过第一个临界值以后,含沙量急剧增大;超过第二个临界值之后,则出现极限含沙量,即含沙量不再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922.
悬浮填料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悬浮填料及反应性悬浮填料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在曝气池中添加悬浮填料对传统活性污泥法进行改进,改造工程简单,并可使原有污水处理场的处理能力及脱氮能力大大提高;悬浮填料与活性污泥法的多种变型相结合,在市场上形成了多种新型反应器和新的商品处理工艺。反应性悬浮填料的使用也已取得一系列成功经验,但仍然要注意反应性悬浮填料本身在废水中的降解问题。  相似文献   
923.
泥沙灾害与泥沙灾害链的分类分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泥沙灾害是泥沙在其侵蚀、输移和沉积运动发生变异时产生的特殊灾害过程,在本质上不同于通常的气象灾害、水灾害、生物灾害和地质灾害.泥沙灾害有着自身的分类系统和分级规则.泥沙灾害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从而获得不同的分类结果.泥沙灾害链是泥沙灾害过程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基于泥沙灾害特征及泥沙圈与其他圈层相互关系的考虑,从强度和破坏程度两个方面提出了泥沙灾害系统的分类方法,获得了较为完备的泥沙灾害分类.在泥沙灾害分类分级的基础上,还研究了泥沙灾害链的分类分级.泥沙灾害链的分类可以从受灾体和致灾体两个角度采用单指标和分级分类两种方法进行划分,但采用分级分类法更能体现出泥沙灾害链的特点.  相似文献   
924.
河流泥沙灾害损失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河流泥沙灾害有河道,水库淤积、土地沙化、湖泊、城市或建筑物淤积及工程设施被冲刷破坏等表现形式。中国是河流泥沙灾害最严重的国家,每年河流泥沙造成的损失在100亿元量级,其中因河道泥沙淤积造成的损失约20亿元,土地沙化损失在10亿元左右,河流泥沙造成的其它灾害也很严重。  相似文献   
925.
To elucidate the role of Fe(III) reduction in mining lake sediments amended with organic substrates, we performed a large (10 m diameter) enclosure experiment in which sediments were amended with Carbokalk, a waste product from sugar industry containing organic carbon and lime. Fe(III) reduction rates were determined monthly by measuring the accumulation of Fe(II) in the sediments in the field. Fe(III) reduction rates were also determined by incubating sediment samples with synthetic Fe(III) oxyhydroxide under in situ temperature in the laboratory. Sulfate reduction was selectively inhibited in the Fe(III) reduction experiments by addition of sodium molybdate. Sulfate reduction was measured by accumulation of reduced inorganic sulfides in the field and by 35S radiotracer using a core injection technique. Sediment incub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sulfate reduction rates with radiotracer showed that sulfate reduction and direct microbial Fe(III) reduction occured simultaneously in the upper centimeters of the sediments and that both processes contributed to alkalinity generation. However, Fe(III) reduction was the initial process and rates were at least 3.5 fold higher than sulfate reduction rat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esence of suitable anions for Fe(II) precipitation as carbonate or sulfide is needed in order to prevent loss of potential alkalinity by Fe(II) diffusion and reoxidation in the water column.  相似文献   
926.
文章结合多种技术手段对青岛即墨温泉盆地第四纪沉积物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在即墨温泉典型沉积物(矿泥)中,含有大量石膏、岩盐等与高矿化温泉地热水密切相关的自生矿物,以直隶小旋螺为代表的腹足类陆生软体动物化石和以土星介为代表的节肢动物介形虫化石在远离温泉喷口处大量分布,而在喷口附近缺失。根据胶东地区现有温泉与温泉沉积物的渊源关系,建立温泉沉积物对隐伏地热资源的标识性特征。  相似文献   
927.
广州市河涌沉积物及底栖生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及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广州市河涌沉积物及底栖生物的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状况。应用 WFX- IF2型原子分光光度计对 2 1个采样点沉积物及底栖生物样品中 Cd、Cu、Zn、Pb、Cr和 Ni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并使用标准物作了对照分析。结果显示 :沉积物中 Cd、Cu、Zn、Pb、Cr、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5.61、30 2 .1 2、72 7.0 3、1 63.37、67.70、84.58μg/ g干重 ;底栖生物中 Cd、Cu、Zn、Pb、Cr、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0 .78、2 9.2 0、2 68.38、1 0 .75、3.89、3.44μg/ g干重。结果表明 :广州市河涌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受污染最严重的是赤岗涌、海珠涌和棠下涌。工业活动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河涌中的水栖寡毛类与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显著相关 (P<0 .0 1 ,P<0 .0 5) ,可以作为 Cu、Cr、Ni的良好指示生物。本文还探讨了将河涌污泥作为农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28.
一种新型悬浮填料的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生物接触氧化法中的悬浮填料一密度、材质和形状对曝气强度、充氧能力及挂膜能力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中分别采用清水状态的曝气和充氧能力试验以及挂膜的方法.结果表明,悬浮填料的密度在0.95~0.99 g/cma之间比较适合.曝气池内加入填料后,可以提高普通穿孔管的充氧能力,且在一定的投配率范围内,随着填料的增加,氧的传递速率和利用率增加.挂膜试验表明聚丙烯比聚乙烯挂膜快且均匀,膜量大,而且圆柱形填料比空心球填料的挂膜量大.  相似文献   
929.
河流及渔塘底质耗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质耗氧是影响水体溶解氧含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河流及渔塘的底质耗氧进行测定分析,相应得出了影响底质耗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30.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arsenic and organic matter in recent sediments in the Hangzhou section of the Grand Canal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and organic matters varied widely along the canal, and the average geological accumulation factors decreas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s: organic carbon(2.6), zinc(2.1 ), cadmium(2.0), copper( 1.5), lead(1.1), nitrogen(0.9), mercury (0.8), phosphorus(0.4), arsenic(0.2) and chromium(0). Content of heavy metals and organic carbon in the top 10 cm layer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lower layers, except for mercury and organic carbon in the S9 section. Contents of organic carbon in the top 50 cm layer of the mud sediment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undemeath. In the bottom mud layer, there is a concentration peak of the pollutants. In the mud sediments of the canal, cadmium mainly occurred in the Fe and Mn oxide fraction, copper in the organic fraction, lead in the Fe and Mn oxide fraction, and zinc in the carbonate and the Fe and Mn oxide fra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