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5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123篇
基础理论   111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退耕植茶对川西低山丘陵区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退耕植茶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选取退耕2~3年(RT 2~3)、9~10年(RT 9~10)和16~17年(RT 16~17)的茶园为研究对象,以邻近撂荒地为对照(CK),测定其土壤颗粒有机碳(POC)、微生物量碳(MBC)、水溶性有机碳(WSOC)、可矿化有机碳(MOC)含量,并分析其分配比例随退耕植茶年限推移的变化.结果表明,POC、MBC和WSOC对退耕植茶的响应较为一致,与对照相比,退耕植茶初期(RT 2~3),各组分含量均降低,但随着植茶时间的推移,各组分含量逐渐增加,在植茶9~10或16~17年后显著高于撂荒地;退耕植茶后MOC含量显著降低,总体表现为CKRT 16~17RT 9~10RT 2~3,0~10 cm土层,RT 2~3、RT 9~10和RT 16~17土壤MOC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下降35.25%、23.89%和16.87%,10~20 cm土层中分别下降32.31%、13.09%和23.22%,20~40 cm土层中分别下降36.43%、28.79%和30.76%.植茶后,土壤活性有机碳在总有机碳中的比例整体现为0~10 cm高于20~40 cm,相较于表层土壤,深层土壤碳库的稳定性更强.退耕植茶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对提升土壤有机质水平起到积极作用,且随植茶时间的推移,土壤对碳的固持作用增强,土壤质量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32.
闽中某矿区县茶园土壤和茶叶重金属含量及健康风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闽中某矿区县茶园表层土壤(0~20cm)为研究对象,采集了25份茶园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Cr、Ni、Cu、Zn、As、Pb、Cd和Co的含量,分别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同时收集矿区茶叶企业23个商品茶样品,利用美国国家环保署(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人体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矿区茶园表层土壤Cr、Ni、Cu、Zn、As、Pb、Cd和Co平均含量分别为110、23.5、23.0、107、50.7、78.0、0.23和14.3mg/kg,均明显高于福建省土壤背景值;(2)茶园土壤地累积指数(Igeo)表现为As > Cd > Cr > Pb > Zn > Co > Ni > Cu,As属于重度污染,Cd和Cr属于中度污染,其它5种重金属元素污染风险较低;(3)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的大小顺序依次为Cd > As > Pb > Co > Ni > Cr > Cu > Zn,土壤Cd属于很强生态风险,土壤As属于较强生态风险,其余属于轻微生态风险.8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255.74,属于较强风险级别,Cd和As是最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4)商品茶中重金属Cr和Cd含量均低于限量标准,个别茶样中Cu、As和Pb含量超标,说明茶叶中重金属含量总体处于安全级别;(5)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茶叶中重金属元素健康个人年风险总和为1.01×10-4~9.07×10-5,乌龙茶的个人年风险总和稍高于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1.0×10-4),红茶和绿茶低于USEPA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茶叶中重金属元素健康风险以Cr为主,平均贡献率为90.38%,是主要的风险元素,其余重金属元素处于安全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33.
地质地球化学特性对四川名优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四川名优茶产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茶园海拔高度、土壤结构、土壤元素组合等对茶叶的品质具有深刻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茶叶的感官指标: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与茶产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关系,认为营养元素和有毒有害元素的丰缺不仅关系到茶叶的长势和饮用健康性,更是从口味上造成了影响。  相似文献   
34.
ICP-AES法测定茶汤中重金属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测定茶汤中有害重金属元素,文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了茶汤中的Cu,Fe,Mn,Zn,Cr,Cd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在回收试验中,铜的平均回收率为101%,镉的平均回收率为95.4%,锰的平均回收率为118%,镍的平均回收率为87.4%,铁的平均回收率为118%。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简单,有助于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5.
蒙顶山茶区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及土壤pH值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地球化学背景资料,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以茶区11个地层为单元分别对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及该区土壤pH值进行了地球化学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K2j、K1t、K2g1、K2g3和Q2五个地层土壤为清洁区;其余各地层土壤尚清洁。就各单指标指数来看,Cd元素对土壤污染指数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36.
建立硝酸-高氯酸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茶叶中的硒的方法,硒浓度在0.00~40.00μg/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31.2647,线性相关系数r=0.9996。样品6次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9%,加标回收率为90.8%-95.2%。环境标准物质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37.
Lime application is a conventional technology to control acidification in tea orchard soils. We investigated the e ect of lime application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diversity in the soils of three tea orchards, wasteland and forest. The BIOLOG data showed that both the 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 of all carbon sources and the functional diversity index increased with the liming rate in the tea orchards and the forest, but decreased in the wasteland. The phospholipid fatty acid (PLFA)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tructural diversity index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increased with the liming rate in all the tea orchards, the wasteland and the forest. Lime application also increased the soil-bacterial PLFA content in all the soils. Soil fungal and actinomycete PLFAs in the tea orchard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from 0 to 3.2 g CaCO3/kg application and then a decreasing trend from 3.2 to 6.4 g CaCO3/kg application.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BIOLOG and PLFA data suggested that lime application had a significant e ect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land use had a greater e ect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compared to lime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38.
以武汉加多宝饮料公司王老吉茶饮料的环境影响评价为例,介绍了茶饮料类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要点,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为其他茶饮料类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和土壤中的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测定氟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通过加入三乙胺使F-La^3+-苯素氨羧络合剂体系更稳定。C18柱,甲醇-水(18:82)作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566nm,本法线性范围为0.010-1.0μg/ml,相关系数为0.991,检出限为1ng/ml,用于茶叶和土壤样品测定时,相对标准偏差为4.6%-7.3%,加标回收率为91% ̄104%。  相似文献   
40.
亚热带茶园土壤酸度特征研究——以福建省武夷山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测试福建省武夷山市60个茶园6个土类120个土层的土壤酸度指标,分析茶园土壤酸度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武夷山市茶园0~20cm土层土壤平均pH值为4.52,其中pH < 4.5的重度酸化土壤占总调查样本的55.00%;20~40cm土层土壤平均pH值为4.52,pH < 4.5占53.33%;茶园红壤、紫色土、粗骨土0~20cm、20~40cm土层土壤平均pH值均低于4.5,茶园土壤酸化严重.总体上茶园土壤中交换性Al3+的数量和相对比例随交换性酸总量增加而增大,交换性H+的相对比例则呈相反的变化特征,交换性Al3+占交换性酸的比例为76.67%~98.40%;茶园土壤pH值与交换性酸、H+和Al3+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1、-0.46和-0.59.茶园土壤酸碱缓冲性能随着土壤pH值的降低呈现下降趋势;总体上茶园土壤pH值与盐基饱和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土壤pH值与盐基饱和度的正相关主要受到交换性Ca2+、Mg2+饱和度的制约.但不同土壤类型表现不一,体现了茶园土壤酸度的复杂性、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