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5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123篇
基础理论   111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41.
采伐林窗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初期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解人为采伐活动形成的林窗对马尾松低效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以39 a生的马尾松人工林7 种不同大小林窗(G1:100 m2、G2:225 m2、G3:400 m2、G4:625 m2、G5:900m2、G6:1 225 m2、G7:1 600 m2)以及林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林窗中央和林窗边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磷(MBP)的季节变化。结果显示:①林窗大小显著影响了林窗内各位置土壤MBC和MBP,对MBN影响不显著;MBN与MBC变化趋势相同,均随林窗增大呈先升后降的单峰型变化,但MBN变化幅度较小,MBP仅在林窗中央具有单峰型变化。MBC、MBN和MBP分别在面积为400~900 m2、225~625 m2和625~900 m2的林窗较高。总体来看,中型林窗更有利于微生物生物量的增值。②季节变化对土壤MBC、MBN、MBP均有极显著影响,MBC为夏高春低,MBN夏高冬低;MBP的变化较复杂,秋季相对较高。③林窗中央与边缘间MBC、MBN、MBP差异不显著,但MBC、MBN显著高于林下。说明较之马尾松纯林,林窗内土壤微生物活性有较大提高。④土壤温度对MBC、MBN有显著影响,土壤含水量对MBN、MBP有显著影响,土壤温度和水分是林窗形成后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42.
高氟病区茶园土壤氟形态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连续化学提取法,测定了黔西北高氟病区茶园土壤样品氟含量及氟的形态.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全氟含量为314~3558mg/kg,平均为945mg/kg,高于全国土壤全氟平均含量(453mg/kg).不同类型供试土壤中全氟含量高低顺序为:棕壤和褐土(分别为1118和1114mg/kg)>黄棕壤(908mg/kg)>黄壤(681mg/kg).供试土壤中不同形态氟含量以残余态最高,其平均含量为940mg/kg;其次为有机束缚态氟,平均含量为7.82mg/kg,处于氟污染较高水平,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铁锰结合态氟也较高,平均含量3.99mg/kg;水溶态氟和可交换态氟均较低,其平均含量分别为:1.98,1.14mg/kg.由此可见,土壤中氟形态大部分均以残余态形式存在于土壤中,可被茶树叶吸收的水溶态氟和可交换态氟含量均不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可交换态氟只与水溶态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59**),而水溶态氟与铁锰结合态氟、残余态氟和全氟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240*, 0.226*, 0.229*), 有机束缚态氟与铁锰结合态氟、残余态氟和全氟也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757**, 0.312**, 0.320**),水溶态氟与土壤交换性盐基含量之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土壤氟形态与有机质的相关性不明显,仅有机束缚态氟与土壤有机质呈弱负相关.本研究可为该区域土壤氟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土壤氟的迁移转化及其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3.
为了解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生态系统的C、N、P分配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本文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在宜宾高县来复林区选取三种不同林龄(5年生幼龄林、14年生中龄林、39年生成熟林),但立地条件相近、样地情况基本一致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对马尾松针叶、凋落物及土壤中的C、N、P含量及 w(C)?w(N)?w(P)化学计量特征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C、N、P 含量均表现为针叶〉凋落物〉土壤,且在三个库之间差异显著;(2)林龄对针叶、凋落物、土壤的 C、N、P 及 w(C)?w(N)、w(C)?w(P)计量比均有显著影响。(3)土壤 C、N、P含量在成熟林中最高;针叶和凋落物的C含量在成熟林中最低,N、P含量则在中龄林中最高。(4)随林龄增加马尾松对N、P的利用效率降低,针叶、凋落物及土壤的w(C)?w(N)与 w(C)?w(P)均表现为下降。(5)马尾松针叶w(N)?w(P)比值在14.37~15.53之间,说明该地区马尾松人工林受N和P的共同限制,但林龄对N、P养分限制的影响不显著。为提高该区马尾松人工林的生产力,建议在人工林的抚育管理中要适当增加N肥和P肥,同时也可在马尾松人工林引入豆科固氮植物以提高地力。该研究将马尾松针叶、凋落物及土壤结合起来探究随林龄增长C、N、P养分元素的分配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有助于全面、系统地揭示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对指导马尾松人工林生产,调节和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提高系统的养分利用效率及林地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
Green tea shoots which were sprayed with fungicides such as hexaconazole, propiconazole, carbendazim, and tridemorph were collected from tea bushes after 24 h of fungicide application to study the effect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 on the residues. Significant loss of residues was noted at each stage of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 total loss in residues upon manufacturing of these fungicides ranged from 12.20% to 57.14%. Among the various influential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loss of residues, vapor pressure of the fungicides was most prominent in the contribution to residue loss. A high vapor pressure of the fungicide tridemorph amounted to a residue loss of 57.14%, while the low vapor pressure of the other three fungicides caused a loss of less than 22.22%.  相似文献   
45.
以NH4NO3作为氮源,对广州东北郊木荷(Schima superba)人工幼林地进行模拟氮沉降处理,共设置3个氮沉降水平,分别为N0(N:0 g·m-2·a-1)、N5(N:5 g·m-2·a-1)以及N10(N:10 g·m-2·a-1),每月进行喷施。在连续施氮22个月(当月当次施氮5天后)对土壤氮素(硝氮、氨氮、总氮)、碳素(总碳)以及微生物量(脂磷)在0~60 cm土层中的垂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3个氮沉降水平下,随着土层加深,pH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氮沉降存在加剧土壤酸化的风险;在N0、N5、N10水平下,土壤全氮和总碳的垂直分布趋势大体一致,随着土层加深,其含量下降,但在深层土壤(40~60 cm)中,施氮与对照比较,总碳呈现一定的增加趋势;除40~50 cm土层,N5、N10水平下的硝态氮含量在各个深度土壤中都表现为比对照组要高,氮沉降导致土壤一定程度上硝态氮的积累;在浅层土壤(0~20 cm)中,铵态氮水平较低并且其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在较深的土层中铵态氮有较多的积累,说明存在污染地下水的风险;N5和N10水平下,无机氮比例(无机氮含量与总氮含量之比)在各个深度土壤中总体高于N0水平;用脂磷含量表征土壤微生物含量,结果表明外加氮源对微生物含量有显著性影响,在N5、N10水平下,微生物含量在30~40 cm土层中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46.
茶叶挥发物对白斑猎蛛觅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茶树叶片挥发物在白斑猎蛛(Evarcha albaria)选择觅食斑块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其猎物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取食对茶树叶片挥发物释放的影响,同时利用蜘蛛行为观测平台研究了白斑猎蛛在不同味源侧(觅食斑块)的活动行为。结果表明,未损伤叶片(对照)仅释放出微量挥发物,而假眼小绿叶蝉成虫取食后的茶树叶片释放出14种挥发物;雌、雄蛛在进入处理味源(假眼小绿叶蝉取食后的茶树叶片)侧和对照侧的初次选择及进入频次上均无显著差异,但与对照相比,雌、雄蛛在虫害处理叶片中的停留时间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假眼小绿叶蝉取食诱导了茶树叶片挥发物的释放,而挥发物种类和含量的变化造成了白斑猎蛛在不同味源侧停留时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47.
华西雨屏区不同密度巨桉人工林土壤呼吸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2008-03至2009-02,采用闭合动态法(LI-6400-09)对华西雨屏区不同密度中龄巨桉人工林土壤呼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该林分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各密度林分土壤呼吸速率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份,最低出现在1月,且密度为883株·hm-2(1.5 m×8 m)的巨桉林土壤呼吸速率最大,2 222株·hm-2(1.5 m×3 m)的最小;②2008年4、7、10月土壤呼吸速率24 h平均值均表现为883株·hm-2> 1 333株·hm-2> 2 222株·hm-2,且7月>4月>10月;③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土壤有机质含量和10 cm根系生物量都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林分密度越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越高,草本植物越多,根系生物量越大,有机质含量越多;④温度是巨桉林土壤呼吸变异的主导因子,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双因素模型优于单因素模型,两者共同解释了土壤呼吸速率月动态的78.3%~91.5%;⑤各密度林分土壤呼吸Q10值随巨桉林分密度增大而降低,大小顺序为3.65(883株·hm-2)>2.60(1 333株·hm-2)>2.55(2 222株·hm-2)。  相似文献   
48.
安徽茶园土壤氟在茶树体内的富集与转运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安徽宣城、六安和合肥茶区不同茶园土壤氟含量及在茶树体内的富集与转运特征,探讨了茶树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氟的有效性特征及其在茶树体内的累积规律.结果表明,安徽省典型茶园表层土壤全氟含量为:六安黄棕壤(319.7 mg.kg^-1)〉宣城黄红壤(316.6 mg.kg^-1)〉合肥黄褐土(311.3 mg.kg^-1),...  相似文献   
49.
施用碱渣对茶园土壤酸度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用量条件下碱渣对酸化茶园土壤的酸度和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碱渣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土壤交换性盐基和盐基饱和度,降低土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并使土壤中钙、镁养分保持合理比例.施用碱渣提高了茶叶中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和叶绿素含量,降低了茶叶中铅含量,使茶叶品质得到改善.碱渣施用量为4 500 kg·hm-2时,可将土壤pH值调节至5.51,达到最适合茶树生长的酸度条件,该条件下生产的茶叶品质也最佳,茶叶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2.5%、27.8%、34.9%、69.0%和52.1%,而Pb含量下降51.2%.  相似文献   
50.
林伟  郑博福  胡理乐  郭建明 《生态环境》2011,20(12):1831-1835
建立林木生物量模型是估算森林生物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简称LAI)和材积与林木密切相关,是否可通过建立森林生物量与LAI或材积的相关模型来估算森林生物量,进而估算森林碳储量,值得探索。以井冈山自然保护区两种典型森林类型(常绿阔叶林和人工杉木林)为研究对象,分乔木层、植被层和总体(植被层+土壤层)3部分分别计算碳密度,并对它们与叶面积指数LAI和材积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总体碳密度为38.915kg/m^2,高于人工杉木林的27.460kg/m^2;两种森林类型乔木层和植被层碳密度与材积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2〉0.97),在与LAI的相关性分析中,人工杉木林乔木层和植被层碳密度与LAI相关系数达到0.7以上,相关关系显著,而常绿阔叶林各层碳密度与LAI的相关性不明显;在森林总体碳密度与LAI和材积的相关性分析中发现,只有常绿阔叶林总体碳密度与材积的R^2为0.7116,达到显著水平,其它相关性水平均不显著。因此,利用材积与生物量和碳储量的相关关系来推算井冈山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方法是可行的,通过叶面积指数来推算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