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86篇
综合类   184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环保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促进环境保护科技成果的转化,提出环保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经过对比,确立了计算权重的方法和权重.采用专家分析与层次分析法,进行了环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评价分值计算与转化项目的评价.  相似文献   
72.
阐述了企业在实施节能降耗过程中普遍采用的节能量计算方法,对产品单耗节能量和技术措施节能量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了采用单耗法和技术措施法计算节能量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指出两种方法对企业的意义,提出了在节能量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73.
This work aimed at assessing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exposure systems to perform the commonly used OECD 201 freshwater algal growth inhibition test in the context of nanoparticles hazard assessment. Two distinct TiO2 nanoparticles were considered and three different exposure systems were investigated: Erlenmeyers flasks and 24-well microplates (both using an orbital shake system), and an alternative system using cylindrical vials and magnetic stirring. All three systems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ECD 201 test guideline recommendations. We concluded that the exposure systems applied to achieve the test can substantially affect the ecotoxicological results and the subsequent calculated ECx. The selected systems influenced bot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lgal cells and TiO2 nanoparticles as well as the growth inhibition recorded. Disparities in ecotoxicity relative to the TiO2 nanoparticles tested were also observed and are final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74.
铜是生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暴露会对生物产生毒害效应。针对我国南方城市某湿地生态保护区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参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淡水和海水水质指南》,应用物种敏感度分布(spee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方法和联合概率曲线(joint probability curve,JPC)方法评价水体中铜的生态风险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水体中铜浓度的管理限值。根据该湿地生态保护区生物调查历史数据以及其他文献数据,整理了415个本地物种的清单,通过美国环境保护署ECOTOX数据库以及其他文献共获取了13个物种的毒性数据,构建了Weibull分布、对数正态分布、正态分布、对数Logistic分布、Logistic分布、BurrⅢ型分布和Gumbel分布等7个SSD模型。结果表明,利用13个本地物种铜毒性数据构建的SSD模型具有合理性,不同模型计算得到的湿地生态保护区水体中铜的总体风险期望值为0.054~0.121。其中,BurrⅢ型分布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据此推导得到以保护水生生态系统为目标的铜的高可靠性与中等可靠性触发值分别为2.55μg·L~(-1)和1.41μg·L~(-1)。考虑到管理目标的可达性和现状的生态风险水平,提出该湿地生态保护区水体中铜浓度的管理限值为3μg·L~(-1)。  相似文献   
75.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 has gained popularity as a technique to detect and quantify a specific group of target microorganisms from various environmental samples including soil, water, sediments, and sludge. Although qPCR is a very useful technique for nucleic acid quantification, accurately quantifying the target microbial group strongly depends on the quality of the primer and probe used. Many aspects of conducting qPCR assay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routine and automated; however,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designing and selecting primer and probe sets, is often a somewhat arcane process. In many cases, failed or non-specific amplification can be attributed to improperly designed primer-probe sets.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provide guidelines and general principles for designing group-specific primers and probes for qPCR assays. We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guidelines by reviewing the use of qPCR to study anaerobic processes and biologic nutrient removal processes. qPCR assays using group-specific primers and probes designed with this method, have been used to successfully quantify 16S ribosomal Ribonucleic Acid (16S rRNA) gene copy numbers from target methanogenic and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in various laboratory- and full-scale biologic processes. Researchers with a good command of primer and probe design can use qPCR as a valuable tool to study biodiversity and to develop more efficient control strategies for biologic processes.  相似文献   
76.
中国汞污染的来源、成因及控制技术路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汞是一种能长期存在于环境且具有全球迁移性的污染物.汞污染防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多领域、多行业,国家需要在政策、管理和技术等方面采取综合的战略措施推进汞污染防治.本文基于汞污染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分析了中国汞污染的来源、成因并评估了中国汞管理体系,结合中国参加全球汞公约谈判的特定背景,识别出汞污染防控的优先行业,包括汞的无意排放优先控制行业:燃煤、有色金属冶炼、汞矿开采和含汞废物处理;汞的有意使用优先控制行业: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医疗产品、荧光灯和电池生产.本文也进一步提出了汞污染控制技术路径,包括构建汞风险管理和识别平台、完善汞管理体系、加强环境技术研发、推进绿色转型、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等.  相似文献   
77.
在借鉴国内外技术评价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对环保技术内涵与外延的界定,提出了构建环保产业技术进步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及思路;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动态连续性的原则构建了环保产业技术进步评价指标体系,测度指标体系包括技术积累水平、技术装备支撑水平、技术开发潜力水平和技术效益水平四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78.
通过对四川省6个500kV输变电工程的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工作,分析比较了上述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在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可研)阶段、工程建设期以及运行期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建设期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占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50%~70%,运行期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占建设期的30%~50%。  相似文献   
79.
综述了2012年我国水污染治理行业发展状况及发展环境;阐述并评价了行业市场运营、行业骨干企业经营、行业技术创新发展的状况;分析了行业目前的市场热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0.
冷却塔影响评价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冷却塔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冷却塔给人民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危害。目前冷却塔的噪声和冷却排污水成为影响人类生活的因素之一。在简要介绍了冷却塔的影响、分类和工作原理基础上,从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系统阐述了冷却塔噪声源强、噪声影响的预测方法和主要的防治措施;进行了冷却塔排污水水平衡分析,提出水量和排水水质的估算方法,并对冷却塔排污水和冷却塔飘水的环境影响及冷却排污水的处王利用方式进行概括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