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9篇
  免费   375篇
  国内免费   864篇
安全科学   653篇
废物处理   230篇
环保管理   791篇
综合类   2542篇
基础理论   338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403篇
评价与监测   148篇
社会与环境   221篇
灾害及防治   36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311篇
  2012年   429篇
  2011年   471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304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In this study,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is used to measure the tourism efficiency of 31 regions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panel data from the year 2000 to 2010. 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the efficiency of tourism industry is on the rise as a whole, while the diversity of every reg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apparent. High efficiency appears in east regions like Beijing, Tianjin and Shanghai where the economy is developed, and regions like Jilin, Sichuan and Gansu in the midland and west show low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912.
侯露  朱媛媛  刘冰  李健军 《环境科学》2023,44(11):5899-5914
对比分析2015~2022年冬奥会期间(1月31日至2月20日)京津冀及周边区域44城市空气质量时空演变特征,量化同期气象、协同减排和跨区域传输对PM2.5浓度及组分变化贡献,为不利气象条件下区域空气质量联防联控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2022年44城市PM2.5浓度为近8年农历同期最低(46μg·m-3),优良天占比最高(83.3%),不存在重污染天.PM2.5污染南重北轻,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太行山沿线及燕山传输通道城市.2016年在春节中期未管控烟花爆竹燃放等源排放强度下,优良天占比93.5%,大气强扩散能力对空气质量改善至关重要.2022年静稳天气指数(SWI)同比增加2.1,大气扩散能力转差,44城市ρ(PM2.5)均值和峰值同比下降14μg·m-3和76μg·m-3,北京减排对PM2.5浓度降幅较未采取前增大96%,晋鲁豫地区在气象造成PM2.5浓度上升的不利背景下,峰值下降87μg...  相似文献   
913.
龙籽谕  朱佳  李柯  陈磊  杜楠  廖宏 《环境科学》2023,44(11):5889-5898
未来我国减排政策更加关注对大气污染和大气增温的协同控制效果,但不同行业减排对空气质量改善和大气温度的影响不同.利用双向耦合的空气质量模型WRF-Chem,通过多组敏感性试验量化各部门人为源(工业源、居民源、交通源、火电厂和农业源)减排对2016年9月我国东部地区空气质量和大气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源、居民源、交通源、火电厂和农业源减排均能有效改善空气质量,PM2.5浓度分别下降33.9%、9.6%、15.8%、10.8%和26.7%,但减弱的气溶胶-辐射相互作用使地表层获得更多能量,进而增加近地面气温0.04、0.03、0.01、0.03和0.09℃.在大气层顶,工业源、居民源、交通源和火电厂减排分别导致净辐射通量下降0.3、0.8、0.7和0.1 W·m-2;而农业源减排则引起大气层顶净辐射通量增加0.8 W·m-2.一方面,减排农业源导致散射性气溶胶下降进而引起净辐射增加;另一方面,减排农业源不会导致吸收性气溶胶(黑碳)下降,不能抵消散射性气溶胶下降引起的辐射增加.因此,减排农业源会导致大气层顶净辐射通量增加,同时近地面温度增加也最为显著.未来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尽管控制农业源排放会带来显著的空气质量改善,但同时会带来不利的显著增温后果.  相似文献   
914.
曹丝雨  许路  付权超  金鑫  石烜  金鹏康 《环境科学》2022,43(6):3195-3203
近年来,亚铁离子活化过硫酸盐的类芬顿(Fe2+-PMS/PS)高级氧化技术发展日趋成熟,但因Fe3+无法还原导致反应停止的问题仍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结果发现,当把以双酚A(BPA)为代表的某些有机物与Fe3+和TiO2混合,所形成的某种络合物可以拓宽TiO2光响应范围捕获可见光,通过TiO2将光生电子传递给Fe3+进行还原,从而实现Fe3+/Fe2+的无限循环.依据上述原理,构建了可见光下BPA-TiO2-Fe3+-PS复合体系来降解BPA,并对其催化性能、催化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突出的催化性能,60 min内BPA(50 mg·L-1)降解率达到93.1%,矿化度达到70%.同时验证该体系可以通过双酚A自生光电子还原Fe3+, 60 min还原得到的Fe2+稳...  相似文献   
915.
唐舒庭  卢一铭  肖盛柏  崔浩  魏世强 《环境科学》2023,44(10):5704-5717
砷(As)和镉(Cd)是稻田土壤中最常见的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且易从土壤迁移到水稻籽粒中.目前,我国稻田土壤中As和Cd及其复合污染现象普遍,对粮食安全和人体健康均构成了严重威胁.As和Cd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相反,对As-Cd复合污染的同步治理是当前水稻安全生产的关键技术难点.通过综述近年来同步阻控水稻对As和Cd吸收以及转运的若干实用技术,包括水分管理、钝化技术、淋洗技术、电动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低累积水稻品种的选取以及叶面阻控技术,归纳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处理效果、作用机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主要阻控技术的发展方向,指出构建区域高适配性综合技术模式的重要性,以期为稻田As-Cd复合污染治理和水稻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16.
生物炭对盐碱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王一宇  王圣森  戴九兰 《环境科学》2019,40(8):3738-3745
为探明生物炭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壤氨(NH_3)挥发的影响,通过室内连续培养的方式,先测定改良的通气法对土壤NH_3挥发的回收率,再对比施加肥料颗粒与肥料水溶液对土壤NH_3挥发的影响,最后探究生物炭的种类、添加量及施肥种类对NH_3挥发速率和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硫酸铵为氮源进行的NH_3挥发捕集实验,NH_3回收率平均值高达100. 30%.在相同施氮量下,施加尿素水溶液的处理比施加尿素颗粒的处理NH_3挥发减少了60. 29%,施加硫酸铵水溶液的处理比施加硫酸铵颗粒的处理NH_3挥发减少了61. 40%.相较于不添加生物炭只施用硫酸铵水溶液的空白处理,添加0. 5%生物炭且施加生物炭种类为水稻300℃(RB-300)、水稻600℃(RB-600)、棉花300℃(CB-300)和棉花600℃(CB-600)的处理,NH_3挥发总量分别减少了18. 68%、16. 16%、9. 35%和8. 26%,且施肥后2d内NH_3挥发速率最大,占总挥发量的53. 80%~64. 02%.添加生物炭后,NH_3挥发量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因此,田间施肥前添加少量生物炭并结合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NH_3挥发并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917.
Pit lakes (abandoned flooded mine pits) represent a potentially valuable water resource in hot arid regions. However, pit lake water is often characterised by low pH with high dissolved metal concentrations resulting from Acidic and Metalliferous Drainage (AMD). Addition of organic matter to pit lakes to enhance microbial sulphate reduction is a potential cost effective remediation strategy. However, cost and availability of suitable organic substrates are often limiting. Nevertheless, large quantities of sewage and green waste (organic garden waste) are often available at mine sites from nearby service towns. We treated AMD pit lake water (pH 2.4) from tropical, North Queensland, Australia, with primary-treated sewage sludge, green waste, and a mixture of sewage and green waste (1:1) in a controlled microcosm experiment (4.5 L). Treatments were assessed at two different rates of organic loading of 16:1 and 32:1 pit water:organic matter by mass. Combined green waste and sewage treatment was the optimal treatment with water pH increased to 5.5 in only 145 days with decreases of dissolved metal concentration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green waste was a key component in the pH increase and concomitant heavy metal removal. Water quality remediation was primarily due to microbially-mediated sulphate reduction. The net result of this process was removal of sulphate and metal solutes to sediment mainly as monosulfides. During the treatment process NH(3) and H(2)S gases were produced, albeit at below concentrations of concern. Total coliforms were abundant in all green waste-treatments, however, faecal coliforms were absent from all treatments.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ddition of low-grade organic materials has promise for bioremediation of acidic waters and warrants further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nto feasibility at higher scales of application such as pit lakes.  相似文献   
918.
何娟  徐明德 《四川环境》2011,30(1):56-60
研究过程中摒弃了以往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中常有的以乡、镇为研究单元的传统模式,改用栅格单元为基本研究单元,切实反映了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非均衡性和连续性,使研究结果打破行政区界限从而具有"空间性";并基于栅格单元首次提出了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互相融合的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的"分解-合成"新方法,使得原本数据信息有限的模糊矩阵扩展成包含大量网格信息的巨型空间矩阵,较好的解决了图层属性单一化与模糊隶属最大原则之间的矛盾。文章从"模糊隶属度"层面进行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919.
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易灵 《四川环境》2011,(5):103-107
有机废气治理问题是当前废气处理的难点问题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几类传统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包括吸附法、吸收法、催化氧化法、生物处理法等。对这几类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的应用机理、适用范围以及现存问题进行了综合地比较与分析。最后,对于近年来出现的几类新型有机废气处理技术,如膜分离法、光催化氧化法、综合处理法的发展前景进行了一定的展望并列举了几类新技术的工程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20.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采用扩展强度指数、紧凑度指数、象限分割方法研究了泰安市建成区1979—2006年的时空扩展变化特征及形态模式。结果表明,泰安市建成区自1979年以来呈现快速扩展趋势,建成区紧凑度指数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对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资料分析后认为,泰山对建成区北部的扩展形成天然屏障,而其他方位的快速扩展与泰安市固定资产投资、旅游业发展和人口增长等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具有密切联系。针对紧凑度指数逐渐下降趋势,提出今后泰安市城市建设应当在城市合理布局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土地的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