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16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83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In a region that is highly sensitive to tectonic instability, the fragile nature of the Himalayas becomes further adversely affected by anthropogenic interven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landsliding process occurs along various tectonic zones where it is assisted by human activities. Bedding and joint plane dip slopes, high joint and joint set frequencies, low vegetation cover, high monsoonal rainfall, thin soil cover and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were found to be the main causative factors of the landslides.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include local path, canal and road construction, mining and quarrying, overgrazing, deforestation and unscientific agricultural practices, such as tilling steeper slopes (>30) without contour benches and without provision of drainage ditches, and overcropping without giving rest to the overtaxed soils. Where slope conditions are critical human activities should be controlled so as to minimise the slope failure processes. Various recommendations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62.
内蒙古乌兰浩特索伦镇地区中生代侵入岩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乌兰浩特索伦镇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该区中生代侵入岩广泛发育。开展侵入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能为深入探讨区域构造背景提供依据。3个样品K-Ar全岩法测年结果(93.39Ma~108.48Ma)证明侵入岩形成于早白垩世,略晚于其南侧同一构造带上的杜尔基地区侵入岩年龄(100.15Ma~120.29Ma),符合太行山——大兴安岭早白垩世侵入岩时代自南向北由老变新的演化趋势。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岩石属于碱性系列,具有高硅、高钾、富碱、过铝、贫钙、镁、铁等特征。稀土元素总量为(77.96~241.29)μg/g,平均值为158.92μg/g,与杜尔基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的稀土总量平均值(146.85μg/g)及华北克拉通内碱性系列岩石的稀土总量平均值(163.32μg/g)都非常接近。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整体右倾,因Eu负异常而呈"V"型形态,与太行山-大兴安岭地区早白垩世典型岩体的稀土配分型式极为相似。侵入岩的成因类型为A-型,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3.
安徽北部涡河断裂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地震危险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涡河断裂整体走向310°左右,全长约190 km,断裂在卫星影像图和区域重、磁异常图上均有明显显示,是安徽北部一条重要的第四纪活动断裂。本文通过采用高精度重力测量法和激发极化电测深法,对研究区进行物探勘测工作,确定了断裂的大致位置及产出状态,认为涡河断裂埋深150 m左右,断层宽度约为150~200 m,倾角近直立,具正断层性质。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情况及前人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涡河断裂第四纪以来具有较强的活动性,是一条影响范围较广、规模较大的断裂。通过分析涡河断裂与近EW向横向构造的关系,将断裂分成北、中、南三段;结合地震空区理论分析认为南段未来发生Ms5级以上地震的危险性最大,其最大震级在5.5级与6级之间。  相似文献   
64.
陈培善等推导了多个求解环境剪应力场0τ的公式,利用广东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广东及邻近地区1999年以来163个ML2.0~5.2地震求解不同公式中的常数,假设广东地区环境剪应力场为5 M Pa,求得C3=-5.707,C4=4.678,C5=-0.259、C6=-5.91、C7=-12.01,C3~C7依次代表利用地震波辐射能量、拐角频率、震源峰值加速度、震源峰值速度或震源峰值位移求解0τ时所用到的常数。与其它地区的计算结果比较,显示不同地区的C4~C7较为接近,而C3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65.
1999年9月21日台湾7.6级大震预报讨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了用三性法(周期性,公度性,黄金分割性)对1999年9月21日台湾7.6级大震的三要素预报,并用构造分段公式,“静中动判据”补充作了讨论。鉴于短监预报的重要,我们还用样暴倍九律,即预滑-磁暴-天气韵律模式对9.21大震的发震日期的预报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6.
通过对红菱煤矿7煤和12煤的顶板、底板和夹层煤矸石的矿物、常量、微量、稀土元素的分析发现,这三个层位的煤矸石有较大的区别。利用考奇法恢复古盐度,7煤显示淡水和咸水沉积,12煤有明显的咸水沉积特征。利用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对物源性质及其构造背景分析,结果表明煤矸石的物质来源和构造背景较复杂,源区为长英质或基性岩石区,源区构造背景为大洋岛弧或被动大陆区。  相似文献   
67.
新生代帕米尔构造结演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后远程效应不断向北传递,帕米尔地块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靠近碰撞边界,在这一远程效应的影响下,帕米尔地块发生强烈的南北向地壳缩短,导致其宽度与东侧的青藏高原主体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成著名的帕米尔构造结。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将帕米尔构造结新生代演化过程归结如下:始新世时,帕米尔构造结开始初步发育,持续的双向俯冲,引起帕米尔高原不断隆升。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帕米尔构造结西侧主要通过辐射逆冲断裂带吸收地壳变形,东部则是山体弯转、走滑转换断裂共同作用吸收变形,在构造结内部出现片麻质穹窿,构造结轮廓逐步形成。晚中新世,帕米尔构造结不断弯曲,下地壳持续增厚导致高原东北缘出现重力垮塌,扩展体系出现,片麻质穹窿出现在公格尔山和慕士塔格峰。上新世,帕米尔构造结与南天山碰撞,并在南天山和帕米尔两侧形成了平行于山脉走向的褶皱带,此时水汽通道关闭,加剧了塔里木盆地的干旱,并最终导致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出现。  相似文献   
68.
帕米尔高原是我国极端干旱区——塔里木盆地的西部边界,也是青藏高原西部构造结所处的位置,所以,它的构造演化过程对于研究青藏高原生长过程及塔里木盆地的干旱化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帕米尔高原东北部正断裂活动的空间展布、活动性质及运动时代的分析,结合最近构造观测结果,提出帕米尔高原在晚中新世已经隆升到了能够影响西风气流通过的高度。尽管高原在晚中新世已经存在东西向的拉张应力,木吉-塔什库尔干谷地可能最终形成于早-中更新世。这一事件奠定了作为喜马拉雅山到南天山之间过渡的帕米尔高原的现今地貌形态及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征背景。本文结合西昆仑北部及南天山的古地理演化及构造运动证据分析,提出帕米尔高原晚中新世以来的构造地貌演化可能是塔里木盆地晚中新世干旱化加剧的主要原因,中更新世气候代用指标解释复杂性可能也与此密切相关,全球变冷和特提斯海西退可能对晚中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也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69.
位于秦岭造山带东部柞山热水盆地中南部的穆家庄铜矿床由 7个矿体组成 ,赋矿地层为中泥盆统一套浅变质的具韵律特征的复理石沉积建造 ,矿床产出与地层层位、区域构造和NWW向断裂破碎带密切相关。矿石及其围岩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化学成分、流体包裹体和氧、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成矿温度为15 0~ 330℃ ,盐度 5 .8~ 2 3% ,矿石及围岩均以富SiO2 、TFe、Cu、Mn、Ba、Ca、Zn、Pb、Mg、As、Sb、S、C、B、K等元素为特征 ,成矿元素Cu、Zn、Pb等主要来源于前泥盆纪地层 ,成矿流体的O、C主要来自海水 ,铜矿床成因属于弱改造的海底喷流沉积型  相似文献   
70.
扩底桩抗拔承载特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通用软件ABAQU S,建立了扩底抗拔桩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计算与分析,探讨了扩底桩的抗拔承载特性。为验证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将数值计算得到的荷载—位移关系曲线与试桩资料进行比较,两者吻合较好,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可较好地模拟扩底抗拔桩的工作性状。通过计算与分析,探讨了扩底抗拔桩的轴力、侧摩阻力分布特征,桩身和扩大头周围土体变形与塑性应变的发展规律,以及扩大头的挤压作用对扩大头周围土体竖向应力的影响。同时,通过变动参数研究了扩大头的形状、土体的性质对扩底桩抗拔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扩大头直径和扩大头周围土体的性质对抗拔承载力的影响较大,而扩底高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