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0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190篇
基础理论   86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0 毫秒
211.
本文首次将集对原理用于天然草地分类中,以中国新疆某地区的31个天然草地为例进行计算,并将分析结果,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投影寻踪法以及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法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集对法与三种方法分析结果一致,但集对法计算简单,使用方便,不受样本容量限制,且能清晰和形象地显示所属类别的程度,在多因素聚类分析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12.
GIS支持下我国干旱区草地资源动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遥感与GIS为支撑技术,以干燥度为干旱指标,并以此提取草地的动态变化,分析1995-2000年的中国干旱区草地动态变化状况.研究表明:草地面积减少5 49×104 km2,主要表现在低覆盖度草地面积的大量减少,草地资源的变化主要是转变成耕地,城镇占用,及草地类型间的转换,并且有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地的变化以变耕地为主,主要是受人口的压力;草地的退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过度放牧、盲目开垦耕地所致,而草地资源为我国西部、北部主要资源,这种草地的退化将造成我国北方环境的恶化及资源的退化.草地的动态变化以自然与人为动力为主.草地面积的减少及覆盖度的降低对中国干旱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及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3.
北京地区暖温带森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规律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研究利用静态箱法在北京市东灵山暖温带森林生长期选择3种不同类型的森林(阔叶混交林、辽东栎林和油松林)的土壤进行了温室气体(CH4、CO2和N2O)排放规律的野外原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暖温带主要代表森林类型的土壤作为CH4的汇吸收大气中的CH4,同时作为CO2和N2O的源向大气排放.观测结果显示:不同的森林土壤类型其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范围各不相同,阔叶混交林土壤CH4、CO2和N2O通量范围分别是:42~103μg/(m2·h),15~344mg/(m2·h)和-61~101μg/(m2·h);辽东栎林土壤3种气体通量范围分别是:13~182 μg/(m2·h),23~380mg/(m2·h)和-15~183 μg/(m2·h);油松林土壤3种气体通量范围分别是:12~128 μg/(m2·h),15~292mg/(m2·h) 和 -94~153 μg/(m2·h).观测期内阔叶混交林土壤CH4、CO2和N2O平均通量分别是:-66 μg/(m2·h),145mg/(m2·h)和22 μg/(m2·h);辽东栎林土壤3种气体平均通量分别是:-67 μg/(m2·h),146mg/(m2·h)和45μg/(m2·h);油松林土壤3种气体平均通量分别是:-79 μg/(m2·h),150mg/(m2·h)和31μg/(m2·h).本研究估算了不同类型的森林土壤不同的温室气体生长期内的排放总量,阔叶混交林土壤CH4、CO2和N2O排放总量分别是:-5.34kg/(hm2·a),13.9Mg/(hm2·a) 和2.58kg/(hm2·a); 辽东栎林土壤3种气体排放总量分别是:-6.20kg/(hm2·a), 14.07Mg/(hm2·a)和4.19kg/(hm2·a); 油松林土壤3种气体排放总量分别是-6.85kg/(hm2·a), 15.71Mg/(hm2·a)和4.30kg/(hm2·a).  相似文献   
214.
天山北坡典型退化草地植被覆盖度监测模型构建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草地退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极为严峻的生态问题。植被覆盖度作为草地退化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草地退化、荒漠化治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构建适合于天山北坡典型草地植被覆盖度监测模型,便于对草地及时、快速的监测分析,研究利用新疆阜康市2008年9月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和相应的实测数据,分别探讨5种植被指数(NDVI、RVI、GNDVI、SAVI和MSAVI)与植被覆盖度的线性和非线性(二次多项式、指数、对数以及幂函数)关系,以便获得最佳监测草地状况的植被指数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MSAVI和GNDVI与植被覆盖度的相关性最好(P<0.01),而NDVI和RVI较差;通过5种植被指数和植被覆盖度进行回归分析,MSAVI和GNDVI与植被覆盖度分别建立模型最佳,即:y=138.45x-1.248 2(R2=0.502 7,P<0.01)和y=2 596.66x2-561.54x+38.488(R2=0.605 3,P<0.01),精度达到90%以上。该研究结果说明不同的植被指数适用的条件不同,为今后利用3S技术深入研究荒漠退化草地植被状况的快速监测和科学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15.
粮食安全:西北地区退耕对粮食生产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据西北五省区制定的规划或计划,到2010年将累计退耕400×104hm2,约占现有耕地面积的1/4。按照目前的单产水平和粮食作物比例,西北地区将减少粮食产量近400×104t,相当于1996年西北地区粮食总产量的1/8。同时,退耕对当地的粮食生产存在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①退耕节省下来的生产要素的转移可以带来未退耕耕地粮食产量提高;②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以及局地小生境的改善可以促进粮食生产、降低灾害风险。此外,农业科技进步和工程设施建设的加强,会对保留耕地上的粮食生产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对西北五省区粮食单产的预测并结合人口预测可知,2010年西北地区粮食总产量可达4516.9×104t,在人均400kg、425kg和450kg水平下粮食需求分别为3936.1×104t、4182.1×104t和4428.1×104t。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就西北地区整体而言将不会出现粮食短缺,但粮食盈余水平较低;而就具体省区而言,陕西、甘肃和青海三省区必须通过粮食调入才能满足本省区需求,而新疆和宁夏粮食则有一定盈余。  相似文献   
216.
人群感知是气候变化适应行为形成的重要信息基础,基于对中国北方草地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沙地、农牧交错带等地区1292个牧户的问卷访谈,分2轮调查研究了不同草地类型地区牧民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与气候实值比较分析,并研究了牧民气候变化感知的偏差途径,结果表明:1980~2009年间研究区温度变化倾向率为0.63℃/10a(P0.05);温度较强的趋势性与牧民对其感知的分歧存在偏差,降水无明显变化与不同地区牧民感知明确的趋势性判断存在偏差;受草场变化等环境信息的传导是气候变化感知偏差形成的重要原因,其中,降水感知与环境感知之间具有较强的关系,存在明显的传导过程,而温度感知的传导性不明显;通过Probit模型分析显示,气候变化传导感知与否主要与牧户距离行政中心距离、户主年龄、教育背景、载畜水平、草畜资源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17.
内蒙古草原退化群落恢复演替规律的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用细胞自动机研究群落的演替过程。根据从1983年围封内蒙古典型草原后连续11年定位监测的数据,建立了一个描述在过大牧压下退化的典型草原植物群落封育后恢复演替的模型。用计算机对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的结果符合实测群落恢复演替的动态趋势,从而验证了建模时所提出假设的正确性。进而用这一模型模拟草原的退化过程,深化对草原退化和恢复演替的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218.
鄢燕  周伟  刘淑珍 《灾害学》2006,21(2):26-29
介绍了雪灾、风害、干旱、鼠虫草害、草地退化、沙化和水土流失等六类主要的草地灾害类型,并分析了其对草地畜牧业发展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灾害给草地畜牧业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具体表现在对草地生态与环境的破坏;加剧草地承载压力;制约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19.
应用1995-2004年10 a青海草原火灾调查资料和火灾区14个具有代表性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分析研究了草原火灾区的气候特征、牧草结构、放牧状况,及火灾时空分布、危害和与气象要素间的关系,为预防和监测草原火灾,加强草原防火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分析结果表明:青海草原火灾有两个高发区,分别位于青海湖的南、北部,高发区火灾次数占火灾总次数的70%。冬春季平均气温年际增温明显时,对应的年火灾次数大幅度上升,冬春季平均气温年际变化每升高1℃,年火灾次数增加1.6次。冬春季降水偏少且分布不均、气温偏高是火灾增加的主要因素。草原秋冬转换期的11月和冬春季转换期的3月是草原火灾多发期,这2个月的火灾次数占总数的54%。草原火灾发生前,气象要素中日变化明显的有降水、风、地温、相对湿度、蒸发量等,过火面积、损失程度因这些气象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持续性的“暖干”天气,使草原处于极干燥、易燃的状态,它在火灾个例中占65%,草原上一旦出现火源,风助火威,就能迅速燃烧,风速与过火面积成正比。  相似文献   
220.
选择贵州典型喀斯特山地草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不同海拔、坡向的植物群落结构、物种分布、种群习性等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喀斯特山地草地植物群落结构随海拔的升高,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类比例逐渐降低,一年生草本植物和灌木植物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喀斯特山地草地植物群落是以多年生草本为主,一年生草本和灌木为辅的植物群落结构类型。(2)喀斯特山地草地植物群落中,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莠竹(Microstegium nudum)种群分别为不同海拔样点的优势种群,优势种群和次优种群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3)喀斯特山地草地不同海拔间的植物群落相似性系数均在0~0.25之间,属于极不相似水平,海拔梯度间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喀斯特山地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较高,同时坡向对于植物群落相似性的影响较小,海拔是影响群落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