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5篇 |
免费 | 166篇 |
国内免费 | 12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2篇 |
废物处理 | 3篇 |
环保管理 | 130篇 |
综合类 | 595篇 |
基础理论 | 153篇 |
污染及防治 | 32篇 |
评价与监测 | 65篇 |
社会与环境 | 141篇 |
灾害及防治 | 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35篇 |
2020年 | 41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41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46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64篇 |
2011年 | 64篇 |
2010年 | 60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51篇 |
2006年 | 61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研究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伤亡规律,以2000-2014年发生的230起重大及以上瓦
斯爆炸事故为样本,运用统计学和F-N曲线法对事故特征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事故起
数和伤亡情况的时间特征进行了统计;其次,对事故起数和伤亡数量的地域性特征进行
了研究;最后,基于F-N曲线法,对事故的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进行了规律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15年间的瓦斯爆炸事故起数总体上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在2005年出现了峰
值,死亡人数与事故起数的变化趋势接近,受伤人数变化趋势不太明显;重特大瓦斯爆
炸事故主要发生在中部和西南地区,且尤以山西省最为显著,其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都
是最多的;大多数事故造成了10~30人的死亡,其累计概率曲线在对数坐标中的梯度是
-1.642,受伤人数最频繁的区间是1~10人,其累计概率曲线在对数坐标中的梯度是-
0.652。 相似文献
62.
The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testing of roof runoff waters from buildings in the city of Gda
sk (Poland), carried out as a part of a broader research project aimed at the determination of pollutant levels in precipitation. The analytes determined included volatile organohalogen compounds, petroleum hydrocarbons, Na+, K+, NH4+, Mg2+, Ca2+, F−, Cl−, NO2−, NO3−, PO43−, SO42− ions, as well as organonitrogen, organophosphorus and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In addition, the toxicity and pH of the samples were examined. Th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over a period of six months, during or immediately following precipitation events. More than half of the samples (25) were found to be toxic, with inhibition exceeding 20%. The toxicity was weakly correlated to the levels of organonitrogen and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in runoff waters. It was established that at least in some cases the roofing material affected the levels of the pollutants found in the samples. 相似文献
63.
Using the example of bats inhabiting the Volga region, the cases in which the anthropogenic factor creates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se animals or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ir diversity of their fauna are considered. In this context, an opinion concerning the approaches to the conservation of bats is formulated. 相似文献
64.
以遥感影像数据、专题数据、DEM数据、气象站实测数据和统计数据为数据源,采用极差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RS&GIS等方法对长白山地区的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生态安全水平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整体由中部向东西两端逐渐降低.各生态安全等级面积从大到小为临界安全等级、较安全等级、不安全等级、较不安全等级、安全等级.统计了各行政单元的平均生态安全指数和等级构成,各县市生态安全水平从高到低为长白县、抚松县、安图县、和龙市、临江市,各县市的生态安全等级构成也有所差异.长白山地区生态安全水平以临界安全等级为主,整体上生态环境质量一般,系统服务功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65.
介绍了我国企业近年来在海外地区的发展态势,简要说明了在海外高风险地区项目面临的安全威胁和挑战,分析了海外高风险地区项目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种类和危害,阐述了海外项目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海外高风险地区项目应对突发事件的通用应急管理模式,并通过相关实例进行了说明,总结了海外高风险地区项目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环节和经验. 相似文献
66.
永梅会矿集区具有独特的成矿地质背景,有望成为华南又一个以Cu为主的矿业基地。为实现这一国家目标.力争使矿产储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这就要求地质科学研究从战略与战术上紧密配合。在新一轮矿产资源调查中,拓宽找矿思路,明确找矿主攻目标。为此,提出四点建议:1.大胆探索找寻第二个紫金山式浅成低温热液型Cu、An矿床;2.拓展视域找寻浅埋、品位均一的斑岩型Cu(Au、Mo)矿床;3.找寻层位稳定的层控型复成因Cu多金属矿床;4.找寻其他新的矿床类型,诸如钱成高温型Sn、Cu矿床;与早侏罗世火山沉积岩盆地内层位性复成因矿床和火山岩盆地边缘或剥蚀残留火山岩盆地之下的基底地层内矿床。 相似文献
67.
68.
在浙江省造纸行业比较集中的富阳市,将一批生产白板纸的同类型企业作为一个区域整体,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将富阳市8家造纸企业作为区域清洁生产审核模式的示范试点,并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区域性的清洁生产审核模式适用于所有行业,具有很强的推广性。 相似文献
69.
在秦岭火地塘林区选择2个闭合小流域及2个支沟集水区,对流域出口径流及支沟集水区溪流水pH值及水化学成分进行了8 a的测试,采用机理分析方法,就森林水质的季节性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区径流pH值在7.1~8.4之间,冬、春季较高,夏、秋季较低,总体上水呈弱碱性;NO-3浓度春季和初夏较高,NH 4冬季和初春较高,PO3-4冬季与夏季较高;K 浓度春、秋季较高,Na 浓度则9月最大,8月最小;Ca2 浓度以6月和10月较高,年内变化范围19.4~44.3 mg·L-1,Mg2 则3月较高,年内变化范围2.18~5.25 mg·L-1;Cd浓度随季节的变化以1~4月较高,Pb浓度12、1月较高,但Cd、Pb均以秋季较低,年内变化范围分别为0.019~0.326 5 μg稬-1和0.217~3.886 μh稬-1;Mn浓度5、12月较高,Fe浓度春季较高,Zn则以3、8月较高.林区径流水质属Ⅰ类,相对而言,水质随季节的变化以秋季较好,冬、春季较差. 相似文献
70.
世界三大黑土区水土流失与防治比较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论文首先明晰了黑土及黑土区的概念与范围界定,将中国东北黑土区分为典型黑土区与黑土区两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对世界三大黑土区在成土条件,开发利用过程、水土流失及水土流失防治模式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比较分析认为:在自然条件上虽然三大黑土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我国东北黑土区由于地势起伏相对较大,更易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国外两大黑土区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比我国黑土区相对早一些,大规模的农业开垦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是世界三大黑土区水土流失与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国外两大黑土区主要以风蚀为主,我国东北黑土区则是以水蚀为主,但风蚀面积也较大;国外两大黑土区在耕作制度、土地使用政策、水土保持资金投入、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及科学试验等方面已经采取了相对有效的措施,我国在这些方面还相对滞后。通过对国外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的借鉴与思考,提出了我国东北黑土区在水土流失防治方面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