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32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89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依据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结合其发展过程和作用,总结了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主要特点,并探索了今后该项工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2.
达里诺尔湖化学特征与发展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达里诺尔湖水环境四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有着典型代表的达里诺尔北方湖泊尔环境以含盐量高、碱度大为主要化学特征,而且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湖水蒸发量的逐年增加,湖泊水质有明显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63.
针对水环境质量的均值污染指数评价方法的缺点 ,提出了利用趋势权重污染指数法来评价微水体环境质量。并通过实例与均值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比较 ,结果证明 ,趋势权重指数法评价水体质量准确、简便。  相似文献   
64.
灰色系统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及变化趋势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灰色系统原理引入环境质量评价中,可通过对某个时间段内污染物原始监测数据的灰色处理,从动态演变中找出最大贡献因子,客观地判定各污染因子所起的作用。并对各因子在下一个时间段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增加了评价的准确性。经过实例运用分析表明,该方法科学、简便、精确、所得结果与唐山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相符合,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5.
通过对重庆市黔江区"十二五"期间320个降水样品的pH值和化学组成成分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五年间黔江区降水pH范围为4.71~7.81,电导率范围为21.8~42.5 μS/cm-1,平均值33.4 μS/cm-1.降水pH和电导率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检验表明,pH的rs为正值,电导率的rs为负值,五年期间大气降水中总离子当量浓度有所下降,降水酸雨环境得到有效控制.SO2-4是降水中主要阴离子,占阴离子总量的74.3%,Ca2+是降水中主要阳离子,占阳离子总量的31.4%.黔江区酸雨为硫酸型或燃煤型酸雨,SO2-4/NO-3浓度比均值为7.13,SO2-4/NO-3比值在2013年达最大值,之后呈现减小趋势,黔江区汽车尾气和工业排放的NOx对降水的影响在变大.在99.0%的置信水平下,降水离子浓度总和与电导率线性相关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降水中SO2-4、NH+4、Ca2+、Mg2+、F-主要来自煤燃烧.Mg2+、Na+与Cl-即来源于地壳源又来自于海洋远源传输,人类活动对黔江区降水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6.
热防护服是热环境下人体安全防护的主要装备,其标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对热环境下的人体安全防护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国外对热防护服相关的技术标准予以充分重视,以性能测试技术方法为主体,建立了较为科学、完善的标准,并体现出新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国外热防护服技术标准的调研,总结性能测试标准的共性内容,包括主要性能测试方法、实验设备、实验步骤、烧伤评估、人体模型和测试报告等.整套防护服装的性能测试技术及标准是研究的重点,出汗暖体假人将在防护服装性能测试领域被更为广泛的应用.最后,提出我国研制热防护服性能测试技术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7.
湖北省酸雨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多年来对湖北省酸雨的监测结果,报道了湖北省酸雨的时空分布规律。湖北省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及以南和四川盆地以东的鄂西地区,降水的H^ 浓度由东向西、由北向南逐渐增大,酸雨的高峰期出现在夏秋两季。对降水中各离子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致酸物质以SO2为主,各地的制酸机制和酸性物质来源与当地污染源排放情况和气象条件有关。由于接地逆温、大气稳定度和大气混合层高度在湖北东西部地区的明显差异,东部地区降水的酸性物质来源有大气输送和局地污染源排放两种,西部地区降水中酸性物质的来源以局地污染源排放为主。对1996—2000年的酸雨量比率和酸雨检出率进行Daniel趋势检验表明:湖北省的酸雨范围在逐渐扩大,污染程度有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8.
依据武汉、黄石、宜昌、荆州、十堰、襄樊六城市10年监测的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Daniel统计检验方法,分析湖北省主要城市交通噪声变化趋势、污染因素,并提出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69.
介绍了新型微生物絮凝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通过对微生物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分析,提出应加强对生物絮凝剂产生菌选育的研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转基因技术构建基因工程菌株;寻找廉价的培养基,开发复合型生物絮凝剂。  相似文献   
70.
武昌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  陈静  李军  周炜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3):34-37,45
分析2001年-2008年武汉市武昌紫阳、东湖梨园两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空气质量状况,并运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判断监测点环境空气质量年变化趋势,2001年-2008年武昌区两个测点的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趋向好转,优良率上升显著,但东湖梨园测点近三年空气质量优良率逐年下降,武昌紫阳测点空气质量优良率虽呈显著上升趋势,但在近三年上升趋缓。影响环境空气优良率高低的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而造成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建筑工地、拆迁工地的施工扬尘及运输扬尘。建议采取着重治理扬尘污染、加快产业布局调整、注重季节特点、建立空气质量预警机制及其他综合治理措施改善武昌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