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158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32篇
综合类   325篇
基础理论   83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75篇
灾害及防治   5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目的 研究密闭空间条件下已知外部温度时间序列对内部实时温度的预测推理问题。方法 选取密闭空间内外温度时序预测典型场景,抽象为多变量时间序列预测问题,分析变量间的关联性和依赖性。借鉴特征融合、注意力机制、多任务模型等思路,结合物理机制与数据特征,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基本网络单元,构建密闭空间内外温度时序预测模型,并在万宁、敦煌、漠河对某型密闭空间进行数据采样,基于三地数据集进行不同模型试验。结果 多变量模型比单变量模型具有更好性能,注意力机制对该场景没有显著性能提升,结合物理机制的模型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和依赖性,能显著提升预测精度,双输入双输出的多变量时序预测模型具有相对最高的精度和最稳定的鲁棒性,是面向密闭空间内外温度时序预测的相对最优模型。结论 研究结论可指导密闭空间其他环境特征建模,研究思路可为其他多变量时序建模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联性、依赖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2.
2种不同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性能差异的微生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单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和缺氧/好氧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高氨氮河流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并针对二者工艺性能差异,采用PCR-DGGE、FISH/CLSM及FISH/FCM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生物膜进行了微生态分析,以考察不同工艺菌群结构的演替以及主要功能菌的空间分布和丰度变化规律,并探讨不同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性能差异的微观影响因素和机制.两级生物接触氧化获得了优于单级生物接触氧化的污染物去除效果,COD平均去除率高约10%,氨氮平均去除率高32%~59%.单级接触氧化工艺的生物膜厚度大于两级工艺好氧区生物膜,硝化细菌分布在距生物膜表层180~200μm的深度,而两级接触氧化工艺硝化细菌分布在距好氧生物膜表层105~125μm的深度.PCR-DGGE结果表明单级接触氧化工艺微生物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两级工艺,FISH/FCM实验结果表明两级系统中氨氧化细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的相对丰度随运行时间显著增加,而单级系统则逐渐下降.结果证明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分区结构有利于硝化细菌等功能菌群的富集,能够有效提高工艺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723.
Unsafe behavior i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limiting the improvement of on-site safety performance. Safety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preventing unsafe behavior. With changes in the scale of operations and employee characteristics, traditional training methods have largely failed to meet the practical demands. Therefore,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safety trai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training methods, demonstrates the potential value of accident cases for improving the training effect, and the advantages of 24Model for case analysis in safety training. Subsequently,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systematic training system with Accident-Cause-Training (ACT) as the training relationship chain, which runs the accident cases throughout the training process, 24Model is utilized to trace the unsafe behaviors that lead to acci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organizational and individual level, and the training content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 This paper also conducts a case study to verify the operability of the ACT method, specifically, a training programme for limited space operations at a national-level oil and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company i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Finally, by compar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CT method and other training methods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the universality and participation of the ACT method are prov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ACT method is also discussed.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proposed ACT method could enrich the types of safety training methods and provide an effective and scientific tool to enhance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field operations.  相似文献   
724.
以核设施退役现场反铲挖掘机挖斗卸料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流为研究对象,依据气固两相流理论,运用Fluent软件对粉尘流运移扩散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多个基准风速下粉尘流的运移形态,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特定的基准风速条件下,粉尘流会形成特定的运移形态,且当基准风速从1.5 m/s增大到4 m/s时,粉尘流下部两条质量浓度最大值区域会逐渐发生并拢并最终合并,这种变化的直接动力是粉尘流周围的总压差,粉尘扩散范围也会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725.
吴健  杨子涵  胡蕾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0):4916-4925
以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依赖性为理论基础,利用2000年与2015年北京市土地利用数据以及PM2.5年均浓度数据,以30m*30m的土地利用栅格为研究单元,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生态用地上的PM2.5浓度比非生态用地上低32.29%,进而探究了生态空间的PM2.5削减效益及其空间依赖性.结果表明,2000年与2015年,北京市生态空间削减全市范围内PM2.5浓度4.64和9.03μg/m3,带来的以非意外总死亡健康终点记的人群健康经济效益分别达7954~15896万元与21980~43927万元;生态空间的PM2.5削减效益存在着空间溢出作用,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其响应方式不同;结构和规模会影响生态空间的效益发挥,线状生态空间在影响范围、污染物削减效果以及人群健康效益方面均优于面状生态空间,且其比较优势随着规模的扩大愈发凸显.建议城市生态空间建设中合理利用其空间特性以提高生态效益与资源利用效率,在城市中心地区增建小型、点状或线状的生态空间,从而在土地资源极度稀缺的情况下最大化其空气质量改善效益.  相似文献   
726.
解析“三生空间”碳代谢有助于实现区域“三生空间”要素整合和结构优化,是寻求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昭通市为例,通过计算垂直方向上碳通量,构建水平方向的碳流模型,系统分析了2010—2018年“三生空间”碳代谢的时空分布,利用生态网络分析方法评价了“三生空间”演化对城市碳代谢的综合影响。结果显示:(1)2010—2018年间昭通市垂直方向上净碳通量和水平方向上净碳流均为负值,“三生空间”演化对昭通市碳代谢平衡产生了消极作用,造成碳排放量的增加。(2)“三生空间”用地在碳代谢系统中的生态关系以限制掠夺关系为主,生态空间被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挤占,影响了昭通市的碳代谢平衡。(3)整体生态效用函数J的值为0.85,小于1,说明“三生空间”演化对区域整体碳代谢平衡的综合作用是消极的,这与净碳流显示的结果相同。研究结果可为昭通市国土空间利用优化与低碳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这种研究方法可为国土空间优化与“三生空间”优化提供前期支持。  相似文献   
727.
国土空间规划体制具有强烈生态指向意义,生态安全已是国土空间安全的重点。以四川省威远县为研究对象,针对县域生态国土空间的生态资源破坏、生态系统紊乱等问题,利用生态—社会经济系统耦合方法,从要素修复、结构优化、系统价值提升三个角度构筑系统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系统耦合度及子系统综合功效,综合耦合系统时空格局变化分析得出县域生态修复安全目标格局与生态修复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县域生态修复规划具有目标多层次性、系统复合性及途径多样化性,可从宏、中、微观层级提出对策。(2)系统耦合度在0.457~0.497区间浮动,耦合系统现处于拮抗时期向磨合时期发展。(3)依据系统耦合度、子系统综合功效及指标影响度构建“点—线—面”的生态修复格局。研究提出应对县域尺度的生态修复专项规划方法和实践运用,可为当前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28.
红色旅游是传承革命文化、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和大众化、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系统,综合运用多种空间分析方法与回归模型,对中国公布的300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共763个景点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异质性进行研究,并提出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表明:(1)经典景点空间分布受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四大子系统综合影响;(2)核心区空间分布较其他旅游景区分散,形成7个一级核心区、7个及两大连片二级核心区、低密度与较低密度区等,空间关联性差异较大,关联效应伴随空间尺度缩小而减弱;(3)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异质性明显,影响程度为红色旅游资源>海拔>政策力度>坡度>交通设施>市场需求>资源联动>消费水平;(4)提出采取网络、节点、廊道、共生—联动、跨区共促等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可为红色旅游发展与管理、跨区联合等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29.
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把握好城镇化战略着力点,是我国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立法渐成体系,表现为中央和地方立法并进、综合与专项立法互补的特点,尤其是地方政府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则.结合《民法典》《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以及现行有效的2...  相似文献   
730.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对合理开发国土空间、优化国土空间利用格局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价值。遵循陆海统筹原则,采用短板原理、线性加权求和法、空间叠加分析法,从自然环境适宜性、资源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构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经济社会统计数据、空间数据的处理叠加,对江苏省沿海城市南通、盐城、连云港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空间分异明显,江苏沿海地区不适宜、基本不适宜、基本适宜、适宜区域面积分别为14 710.37 km2、3376.18 km2、6776.30 km2、5695.64km2,分别占陆域国土总面积的46.76%、10.73%、21.54%、18.10%,各地级市外围区域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