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4篇
  免费   503篇
  国内免费   737篇
安全科学   528篇
废物处理   52篇
环保管理   1597篇
综合类   3166篇
基础理论   692篇
环境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154篇
评价与监测   365篇
社会与环境   1245篇
灾害及防治   317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328篇
  2016年   343篇
  2015年   338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487篇
  2011年   496篇
  2010年   324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312篇
  2007年   438篇
  2006年   440篇
  2005年   409篇
  2004年   311篇
  2003年   309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7 毫秒
221.
ABSTRACT: Increasing demands on western water are causing a mounting need for the conjunctive management of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 water resources. Under western water law, the senior water rights holder has priority over the junior water rights holder in times of water shortage. Water managers have been reluctant to conjunctively manage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 water resources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y of quantification of the impacts to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from ground water stresses. Impacts from ground water use can take years to propagate through an aquifer system. Prediction of the degree of impact to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over time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impacts is very difficult. Response functions mathematically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unit ground water stress applied at a specific location and stream depletion or aquifer water level change elsewhere in the system. Response functions can be used to help quantify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impacts to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caused by ground water pumping.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heory of response functions and presents an application of transient response functions in the Snake River Plain, Idaho. Transient response functions can be used to facilitate the conjunctive management of surface and ground water not only in the eastern Snake River Plain basin, but also in similar basins throughout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222.
煤矿安全预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矿井自然灾害的安全预评价涉及不确定因素众多.本文根据未确知数学理论,建立了预评价指标体系、置信度识别准则及评分准则,构造了矿井安全预评价未确知测度模型,并对矿井的各个安全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用上述方法对黄陵二号井自然灾害的评定结果与实际耦合较好,从而为煤矿建设项目的安全预评价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23.
环境政策作用机制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环境政策作用机制是环境政策有效调控的前提和核心,准确理解环境政策作用的背景、成因、过程、作用机制、效应动态、演变规律等;全面而深刻地环境政策副作用和变形的生成-演变规律,了解政策副作用形成机制、传导机制、积累发展机制、作用机制、研究政策变形对环境政策适应性和效率的影响才可能准确预测环境政策所引发的变化,这些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而对环境政策的反馈影响和反馈作用,才可能准确有效地设计开发政策工具和调控机制,有铲地进行环境政策调控,提高环境政策的预见性、准确性、操作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224.
某核发电厂部分蒸汽和给水管道振动情况非常严重 ,以致影响到正常的安全生产。笔者从给水管道的测振出发 ,并利用 3层Daubechise对振动信号进行了小波消噪、滤波、重构处理 ,以找到影响管系振动的激励源的主要频域成分。进而利用比较成熟的结构分析软件ANSYS对管系进行了模态分析 ,得到系统的低阶固有频率和振型。根据管道振动的原因 ,在不改变管系主要特征的基础上 ,给出了简单易行的消振措施 ,实际运行情况表明消振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25.
中美煤矿安全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中国和美国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中国的煤矿安全却与美国存在巨大差距。笔者首先从两国历年来煤矿安全数据分析入手,认为:美国煤矿安全经历了严重恶化、小幅波动和安全稳定3个阶段;而中国的煤矿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大起大落和其后的小幅波动两个阶段,迄今为止,还没有进入安全稳定时期。然后从法规、监察、采矿权、安全投入、矿工及工会、教育及培训、科技进步等7个方面对两国的煤矿安全进行了比较。最后,借鉴美国进入第3阶段的成功经验,提出一些改善中国煤矿安全的相应对策建议,如完善法规、加强监管、明晰采矿权、设立安全投入预算资金、改善矿工的弱势地位、加强教育与培训、依靠科技进步等。  相似文献   
226.
阐述了安全预警技术和重大危险源安全预警系统的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预警系统的建立,将对实现重大危险源安全监察工作信息化、科学化、现代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27.
结合对“社会弱势群体”含义、产生原因的分析以及对我国社会弱势群职业卫生与安全法律保护现状的总结,本文指出了法律对社会弱势群体职业卫生与安全给予倾斜性保护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职业卫生与安全法律保护具体措施的设想。  相似文献   
228.
地球系统科学提出前我国科学界的某些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增建 《灾害学》2005,20(1):15-17
列举了在1988年美国提出"地球系统科学"前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某些思维: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东亚大陆磁异常与我国人群健康关系的观点,天地生三位一体的观点,地球表层学的观点以及灾害系统的观点等.这些观点虽不如"地球系统科学"着眼于全球整体,但也包括了很大的系统,且不空洞.  相似文献   
229.
数字城市中的气象灾害预警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夏 《自然灾害学报》2005,14(1):110-115
提出数字城市中有效的气象灾害预警是:在恰当的时机,以有效的方式,向处于风险之中的人群或单位提供有针对性的预警信息;判断的原则是:气象灾害的有效预报时间要大于预警系统的响应时间.数字城市中气象灾害预警的基本对策是:天气监测实时化、预警预报精细化、传播渠道多样化和信息服务个性化.  相似文献   
230.
基于GIS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洪灾风险分区及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内外近几年的发展表明,在所有可能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在科学研究基础上进行风险区划,将自然灾害管理提高到风险管理的水平.在长江流域数字化地图的基础上,选取不同重复期(20,50,100年),及包括1870年历史洪水和1931,1935,1954,1991,1995,1996,1998,1999和2002年共10次洪水,借助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叠加功能,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初步评价.首先参考洪水灾害淹没图和相关历史文献记录资料,构建10次洪水受灾县(市)分布图;其次对这10次洪水受灾县(市)分布图进行叠加,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风险性评价图.分析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风险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而且具有明显的地理意义.有4个明显的高危风险区,分别是洞庭湖、鄱阳湖两湖平原的湖滨地区和公安以下的长江中游河段的沿江一带,尤其是荆江河段以及两江相夹地势低洼的江汉平原;沿高危风险区外侧为高风险地区,重点在汉江下游、资、沅、澧水、清江流域、皖沿江地区以及太湖流域的部分地区;沿长江于高危风险和高风险地区两侧分别为风险较小地区;其他地区对于洪水灾害而言则为安全地区.评价结果与长江中下游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