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94篇
  免费   1484篇
  国内免费   4205篇
安全科学   2719篇
废物处理   492篇
环保管理   2842篇
综合类   11832篇
基础理论   2486篇
环境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1985篇
评价与监测   1177篇
社会与环境   2011篇
灾害及防治   1125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319篇
  2022年   532篇
  2021年   634篇
  2020年   612篇
  2019年   560篇
  2018年   531篇
  2017年   757篇
  2016年   933篇
  2015年   946篇
  2014年   927篇
  2013年   1237篇
  2012年   1511篇
  2011年   1593篇
  2010年   1186篇
  2009年   1182篇
  2008年   983篇
  2007年   1481篇
  2006年   1501篇
  2005年   1213篇
  2004年   1001篇
  2003年   1098篇
  2002年   885篇
  2001年   737篇
  2000年   674篇
  1999年   641篇
  1998年   499篇
  1997年   417篇
  1996年   339篇
  1995年   303篇
  1994年   298篇
  1993年   244篇
  1992年   216篇
  1991年   164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13篇
  1973年   11篇
  197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ABSTRACT

In science communication, a prerequisite for reaching different parts of a society is to find out how these publics experience and interpret science. Since rural South African publics are perceived to exhibit a large cultural distance to science, the present exploratory study aimed to know in more detail how rural South Africans perceive and understand science in their local and social contexts. Theoretical notions on cultural distance and the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of segmentation studies were consider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rural South Africans were carried out in four towns (n?=?52) that differ with respect to having a large scientific installation in their vicinity, or not. Sensitively comparing local and social contexts helped identifying three different publics who differed regarding their perceptions of science; however, the large scientific installations only made a difference in perceptions for those publics who were generally less exposed to and less knowledgeable about science.  相似文献   
92.
小分子有机酸对紫色土及其溶液中Pb的赋存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江  江韬  黄容  张进忠  陈宏 《环境科学》2016,37(4):1523-1530
以紫色土中铅(Pb)为研究对象,采用以0.01 mol·L~(-1)硝酸钠(NaNO_3)为背景电解质的一步提取法,研究了不同浓度下乙酸,酒石酸和柠檬酸对土壤中Pb的释放作用,并通过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分步提取法和地球化学平衡软件Visual MINTEQ v3.0,进一步分析和预测了小分子有机酸作用下土壤中Pb以及土壤溶液中Pb的形态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小分子有机酸对Pb作用的环境意义与环境风险.结果表明,3种小分子有机酸均显著增加了紫色土中Pb的释放量,活化效果表现为柠檬酸酒石酸乙酸.在有机酸作用下,土壤中交换态Pb总量增加,碳酸盐结合态Pb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Pb总量降低;土壤溶液中Pb以有机结合态为主,占总Pb质量的45.16%~75.05%,游离态次之,占22.71%~50.25%,且随着浓度增加,柠檬酸和酒石酸作用下的土壤溶液中的游离态Pb和无机结合态Pb增加,而有机结合态Pb减少,乙酸则呈相反趋势.总体上看,小分子有机酸提高了紫色土中Pb的生物有效性,且存在地下水的淋溶风险,其中柠檬酸的淋溶风险远大于酒石酸和乙酸.  相似文献   
93.
新疆在长期边界资源开发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陆地边界资源开发机制,成功地实现了对边界资源开发的有序管控。这些成功经验主要包括:对国家政策与地方政策进行相互配套,通过制度化建设将边界地区的资源开发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在新形势下,边界资源开发出现了一些的新的动向与重点,其中包括在资源开发中注重环境保护问题,以及注重资源开发与边界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总结以往经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借助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在实现边界地区安全稳定的基础上,以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目标,通过经济发展促进边界地区的和谐、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94.
郭晓雯  陈静  鲁晓宇  李远  陶一凡  闵伟 《环境科学》2022,43(9):4625-4635
微咸水灌溉增加土壤盐分,改变土壤环境,进而影响土壤真菌的结构和多样性.在长期微咸水灌溉的基础上,分别添加生物炭和秸秆(采用等碳量设计,分别为3.7 t·hm-2和6 t·hm-2),探究生物炭和秸秆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生物炭和秸秆(对照)相比,生物炭施用显著增加土壤的pH、全碳、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但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降低幅度为20.71%;秸秆处理显著增加土壤的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但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和电导率,降低幅度为4.17%和64.50%.生物炭和秸秆处理对真菌群落Chao1指数和ACE指数有增加趋势,对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有降低趋势.土壤优势真菌门类为子囊菌门、被孢霉门、担子菌门、壶菌门和球囊菌门;优势真菌属为毛壳菌属、赤霉菌属、镰刀菌属、Idriella和被孢霉属.施加生物炭和秸秆提高子囊菌门、被孢霉门、担子菌门、球囊菌门和毛壳菌属的相对丰度;但降低壶菌门、赤霉菌属和Idriella的相对丰度.LEfSe分析表明,施用生物炭和秸秆还田降低真菌群落潜在生物标志物数量.RDA结果显示,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EC1:5和TN显著相关.微咸水灌溉给土壤带来了不利影响,其中EC1:5和TN是驱动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子,土壤真菌群落通过生物炭和秸秆对土壤的改良作用来适应盐胁迫环境.  相似文献   
95.
2002~2009年兰州PM10人体健康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参考近年来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流行病学文献,筛选出PM10的健康效应终点和适合于兰州地区的暴露-反应关系系数,对2002~2009年兰州地区PM10人体健康经济损失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2002年以来兰州地区PM10人体健康经济损失并未明显升高,而是逐年波动;年损失值均在10亿元以上,其中2009年最高为16.6亿元; PM10人体健康经济损失与GDP的比值呈明显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6.
季节性Kendall检验分析湘江长沙段水质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季节性Kendall检验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河流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的非参数检验。以湘江长沙段三汊矶断面2001—2011年水质监测结果为样本,运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分析湘江长沙段水质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氨氮浓度呈显著上升趋势,总磷浓度呈高度显著上升趋势,总镉、总砷浓度呈高度显著下降趋势,湘江长沙段水质主要受城市生活、工业和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河水流量对水质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7.
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宁夏“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与环境质量数据的关联程度,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宁夏总量减排与环境质量改善存在高度关联,拟合曲线均为一元线性回归曲线.随着SO2排放总量降低,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稳步改善,两者呈现同向变化的趋势;随着COD排放总量降低,黄河宁夏段水环境质量稳步改善,两者亦呈现同向变化的趋势.宁夏总量减排在环境质量改善上成效已显现,污染防治政策较为成功,环保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98.
为从安全生产大数据中挖掘安全规律并最终提炼安全生产基础原理,首先在对安全生产大数据的定义及其内涵进一步阐释基础上,提出安全生产大数据采集的定义,并将其分解为3个过程;然后提出安全生产大数据的5W2H采集法,并对其内涵(采集原因,使用主体、采集者及采集对象,采集数据类型,采集边界,采集时间,采集数据量及其采集方法)进行详细分析;最后以思维路径为主、过程路径和技术路径为辅,建立安全生产大数据采集的一般模式。结果表明,安全生产大数据采集模式的研究可为安全生产大数据的存储、处理及其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9.
Measurementofrespirationamountofwhitebirch(Betulaplatyphylla)populationinthemountainousregionofBeijingFangJingyun,WangXiaoke(...  相似文献   
100.
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加快构建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增加制度供给,需从四个方面加快制度创新:一是发挥市场机制,健全多元体系;二是强化行政管理,落实地方责任;三是发挥社会机制,引导社会参与;四是强化法制建设,筑牢创新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