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3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373篇
安全科学   366篇
废物处理   113篇
环保管理   311篇
综合类   1079篇
基础理论   133篇
污染及防治   146篇
评价与监测   67篇
社会与环境   60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煤技术热电厂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应用Gabi5.0软件对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煤技术的热电企业进行资源耗竭和环境影响分析,计算各生产单元生命周期清单的全球变暖潜值、酸化效应潜值、富营养化潜值、非生物资源耗竭潜值、人体毒性潜值以及光化学烟雾和臭氧生成潜值等主要环境影响类型,对燃煤发电过程进行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表明,全球变暖和非生物资源耗竭为发电运行过程中主要的环境影响因素,分别占53%和15.05%;锅炉燃烧阶段的环境影响最重,占整个生命周期影响值的77.12%,并且除生物耗竭潜值外的其他5项指标均为发电运行阶段各个单元中最高。采用SNCR脱硝技术减少燃烧过程中NOx的排放量,并对该技术方案进行生命周期评价,比较方案实施前后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72.
为有效去除发电厂烟气中产生的NOx,利用介质阻挡放电(DBD)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并结合催化剂Ag/Al2O3进行烟气脱硝实验,研究了在加入乙烯的条件下,平均负载量、催化温度和装置的布置方式对NOx脱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负载的增多,NO脱除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5种负载量中最佳为1.76%;随着催化温度的升高,NO脱除率同样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佳的催化温度为150℃左右;3种不同布置方式对NO和NOx脱除有明显差别,单独催化剂在NO和NOx的脱除率都比较低;单独介质阻挡放电NO脱除率很高,但是NOx很却很低;而两者结合在NO和NOx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3.
采用强电离介质阻挡放电方法制取高浓度氧活性粒子(O+2、O3)并注入气体外排烟道中,实现O+2、O3氧化NO转化成资源酸(HNO3)的等离子化学反应。描述强电离放电的氧活性粒子产生器,讨论烟道中O+2、O3氧化NO成HNO3等离子体反应机制,分析回收酸液的NO-2、NO-3离子种类及浓度。考察强电离放电等离子体源的输入功率、水体积百分比、气体温度、气体流速对NOx氧化率的影响。氧化率为97.2%的最佳实验条件是:O+2浓度为1.38×1010个/cm3,O3浓度为210 mg/L,烟气温度为65℃,H2O体积浓度为5.6%,停留时间为0.94 s。  相似文献   
174.
电渗透脱水对污泥热干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污水厂机械脱水后的污泥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采用电渗透-热干燥结合进行深度脱水的方法。通过对原泥以及电渗透脱水至不同含水率(67%、71%和76%)的污泥在热干燥过程中含水率和干燥速率的测定,分析电渗透脱水对污泥热干燥特性的改善规律。结果表明,经电渗透脱水至含水率为67%和71%的污泥在热干燥过程中的传热传质速率及干燥速率有明显提高,且干燥温度越高,电渗透后污泥的干燥速率与原泥的干燥速率差距越大。相同电压梯度及相同温度下电渗透至67%后进行热干燥耗能最少。实际应用中应结合能耗分析选择合适的电渗透程度及干燥温度,以达到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175.
陈娴  陆金  殷燕  程洁红 《环境工程学报》2014,8(9):4012-4016
焙烧-酸浸法可有效回收电镀污泥中的有价金属,而污泥的热处理特性是决定能否采用焙烧预处理的重要因素。研究了氧化焙烧和还原焙烧对污泥成分和金属浸出性的影响,并对焙烧前后的污泥进行了金属形态分析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焙烧预处理实现了污泥减量和金属富集;ES1经氧化焙烧后金属浸出率接近原泥,Cu的浸出率达99%;ES2的还原焙烧效果优于氧化焙烧,特别是Cu的浸出率超过97%,XRD分析发现,还原焙烧过程中金属Cu被还原为铁铜合金;2种焙烧均造成了ES3中目标金属Ni的浸出率的降低;金属浸出性的下降与残渣态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6.
研究了辉光放电等离子体降解水中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及降解过程中过氧化氢(H2O2)的生成规律。考察了电解质种类、共存污染物(甲醇、叔丁醇)及催化剂等条件对DBP降解及H2O2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酸钠溶液中DBP降解效率和H2O2生成速率最高;甲醇、叔丁醇等共存污染物对DBP降解和H2O2生成有抑制作用;Fe2+,Fe3+和Cu2+对DBP的降解有催化作用,其催化效果为Fe2+>Fe3+>Cu2+。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色谱及气质联用仪等仪器分析了降解中间产物,提出了可能的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177.
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围绕全球气候变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寻求再生能源,节能减排已成为目前国际科技发展的方向。通过"十一五"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每年污泥产量已接近3000万吨(含水率80%脱水污泥计)以上,且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其处理与处置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但是,城市污泥蕴含有大量生物质能,通过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开发城市污泥生物质能提取和利用技术,对我国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由于细胞壁的存在,使得污泥水解成为限制厌氧消化效率的重要瓶颈,而污泥强化预处理可有效提高污泥细胞壁的破坏,溶出胞内有机物,最大化回收剩余污泥中的有机能源。目前,预处理技术较多,如超声波预处理、热处理、微波预处理、碱解处理、臭氧预处理等,本文从物理、化学等角度分析了不同预处理对厌氧消化技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8.
抽汲排液存在抽汲设备和工具密封性差,对井场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问题,为解决抽汲排液对井场造成的污染,分别对抽汲钢丝绳的选择、试油井口防喷盒的密封以及试油抽汲作业规程及其它方面作了研究和应用,使抽汲排液对井场造成的污染得到了较好控制,符合新疆油田创建"绿色油气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9.
新疆油田公司稠油污水处理普遍采用成熟的离子调整旋流反应水处理技术,污水处理后达到回用锅炉水质标准SY/T 0097-2000《稠油油田采出水用于蒸汽发生器给水处理设计规范》,供给油田专用高压注汽锅炉用水。采用相同技术建成的采油一厂稠油处理站污水回用锅炉处理工艺投用后,处理后污水回用锅炉,减少了含油污水的外排,充分利用了稠油污水的热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0.
重质非水相液体(DNAPLs)是土壤及地下水中广泛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原位热处理技术是目前修复受DNAPLs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综述了国内外常用原位热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因素,介绍了相关现场应用实例,并展望了该技术未来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国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