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83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296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106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01.
A combination of bacterial pretreatment followed by free water surface flow through wetland plants was investigated to determine its effect on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in bioremediation of post-methanated distillery effluent (PMDE). The bacterial pretreatment was intended to transform the metal complexes and organic pollutants into simpler, biologically assimilable molecules. The 10% and 30% v/v concentrations of PMDE favored luxuriant bacterial growth; the 50% concentration supported less growth, whereas the undiluted effluent (i.e., 100%) supported very little bacterial growth. The use of bacterial pretreatment combined with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 greatly increase the overall bioaccumulation of all heavy metals by the plan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reatment. However, the integration of bacterial pretreatment of PMDE with the Typha angustata resulted in enhanced removal of Cd (34.02–61.50% increase), Cr (35.90–57.60% increase), Cu (32.88–54.22% increase), Fe (32.50–51.26% increase), Mn (35.99–82.85% increase), Ni (35.85–59.24% increase), Pb (33.45–59.51% increase) and Zn (31.95–53.70% increase) compared with a control that lacked this pretreatment. In addition to the bioaccumulation of these heavy metals, several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also improved at the 30% effluent concentration: color, BOD, COD, phenol and total nitrogen decreased by 98.33%, 98.89%, 98.50%, 93.75% and 82.39%, respectively, after 7 days of free water surface flow treatment.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bacterial pretreatment of PMDE, integrated with phytoremediation will improve the treatment process of PMDE and promote safer disposal of this waste.  相似文献   
102.
秸秆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大部分组成。经过预处理、发酵和脱水可生成燃料乙醇,秸秆乙醇化技术已经备受关注。针对预处理、发酵和脱水3个过程的多种化学或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指出其不足。秸秆预处理中的超临界技术虽然设备制造成本高,但在秸秆资源化中与传统技术相比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具有反应迅速、无需催化剂、无产物抑制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3.
针对165℃、30min预处理后的混合污泥,进行高温厌氧消化的连续试验.研究了在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下的产气量、有机物的分解率等指标,探讨了"热处理 高温消化"实用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总固体(TS)为70g·L-1、预热处理后的混合污泥经高温厌氧消化,在HRT.为10、20、30d的条件下,产气率为2.82、1.70和1.19 L·L-1·d-1;降解单位COD的产气量为968、1053和1091 L·kg-1;COD分解率为47%~52%;有机物分解率与HRT的关系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关系.COD物质平衡计算结果表明,基质中50%的固态有机物被分解转化,生物气中的甲烷含量可达59.1%.本研究中的厌氧消化反应可归纳为C8.38H19.7O7.59N 3.86H2O→4.38CH4 2.99CO2 NH4 HCO3-.  相似文献   
104.
超声波预处理提高污泥好氧消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价超声波预处理对提高污泥生物消化的作用,采用超声波预处理与好氧消化衔接,测试了污泥消化的溶解性有机物(SCOD)、TSS及蛋白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污泥超声波预处理效果较好的能量密度与时间分别为12 kW/L和10 min,此时有机物释放与能量输入之比较优;在此条件下,经预处理后的污泥好氧消化性能明显比未处理的高.消化时间为10.5 d时,经超声波预处理的污泥TSS减量42.7%,而未处理的污泥仅减量20.9%.经超声波预处理后,污泥中的蛋白酶活性明显提高;同时,超声波预处理释放出较多的可溶性物质.因此,增加的可溶性物质与蛋白酶活性使得污泥迅速降解,提高了污泥好氧消化效率,缩短了污泥好氧消化时间.  相似文献   
105.
污泥加热预处理对中温厌氧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污泥加热预处理给中温厌氧混合消化和污泥单独消化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加热预处理有利于提高混合消化对 COD 的去除率,尤其是 SCOD 的去除率由 77%增长到 93%,但不利于 TS 和 VS 的去除;而对污泥单独消化,预处理则不利于有机物的去除.采用加热预处理后的污泥进样,混合消化和污泥单独消化的甲烷产气量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6.
水葫芦气囊预处理黄姜皂素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水葫芦的气囊对皂素生产废水进行预处理的效果,通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干燥的水葫芦气囊在吸附处理综合皂素废水后COD降低率为20%.经水葫芦预处理吸附后皂素废水可生化性提高,厌氧反应产气速率提高1.5倍左右.经过吸附处理后的水葫芦自身的产气效率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7.
石化厂皂化废水的厌氧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律  张孟青 《环境工程》1996,14(5):10-14
石化厂以氯醇法生产环氧乙烷过程中排出的皂化废水有机物含量高、含盐量高,并呈强碱性.废水中的物质对厌氧微生物产生强烈的抑制.本工艺通过预处理,减轻了抑制程度.采用厌氧工艺作为主要处理工艺,在水力停留时间≥4天,有机容积负荷COD_(Cr)小于2.0kg/m~3·d的条件下,取得了较好的厌氧处理效果.补充好氧接触氧化法作后处理,出水水质满足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08.
化学预处理对微塑料Pb吸附潜力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污水和污泥是土壤等生态环境中微塑料的重要来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污水和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化学预处理通常被用于提高其中微塑料的提取及分析效率,然而至今关于化学预处理对微塑料的吸附潜力及表面理化特性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了5种预处理条件,即1 mol·L~(-1) HCl、1 mol·L~(-1) HNO_3、30%H_2O_2、1 mol·L~(-1) NaOH和5 mol·L~(-1) NaOH,对6种微塑料类型(PA、PE、PP、PS、PET和PMMA)Pb吸附潜力的影响,同时通过微塑料表面理化特性的分析,探讨了预处理影响微塑料Pb吸附的机理.结果表明6种微塑料对Pb吸附等温式符合Langmuir模型,Pb吸附能力大小顺序分别为:PAPMMAPETPEPPPS,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922.9、699.3、584.8、549.5、510.2和277.8μg·g~(-1).与此同时,不同预处理条件对微塑料Pb吸附特性的影响不同,总体而言,碱预处理会导致微塑料Pb吸附量增加,且随着碱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酸预处理会引起Pb吸附量减小,其中硝酸预处理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预处理前后微塑料质量、尺寸、表面官能团及表面形态等的变化情况,发现碱预处理对微塑料的腐蚀作用最大,其次为硝酸预处理组,最后为盐酸和过氧化氢预处理组.此外,与玻璃型(如PS)微塑料相比,预处理对橡胶型微塑料(如PE)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9.
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前处理方法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液-液萃取、索氏提取和基质固相分散3种不同的方法对青椒样品进行前处理,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处理后样品中的DDV、甲拌磷、甲基-对硫磷和马拉硫磷等农药残留进行测定,并对不同前处理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进行比较。结果:3种方法的回收率和RSD相当,但基质固相分散操作较为方便简单、溶剂消耗量少。  相似文献   
110.
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及其进展(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骏雄 《环境化学》1994,13(2):181-190
在前文中讨论了环境样品的制备、前处理的概况,以及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本文将继续报导近年来环境样品制备与前处理领域中其他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包括固相萃取(SPE)、微波溶出(MWD)和液膜萃取(SLM)法,阐述了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过程、各种实验参数的影响,及其在环境样品制备与前处理中的应用,并探讨了该领域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