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3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51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TiO2@酵母菌复合催化剂对刚果红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菲  秦昉  白波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4):925-930
研究了TiO2@酵母复合型催化剂对阴离子染料刚果红的吸附性能,考察了pH、催化剂投加量、刚果红初始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率的影响,并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动力学、等温模型和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pH对吸附效率影响较大,最佳pH值为3;当刚果红浓度在10~50mg·L-1时,吸附量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催化剂投加量为0.5 g·L-1,吸附效率较高;温度对吸附过程影响较小.TiO2@酵母复合催化剂吸附刚果红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化学吸附为主要控制步骤;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为单分子层吸附;ΔG为负值且ΔH为正值表明吸附是自发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82.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sawdust adsorption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The adsorption of lead, cadmium and nicel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sawdust of walnut wa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contact time, initial metal ion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on metal ions removal has been studied. The equilibrium time was found to be of the order of 60 min. Kinetics fit pseudo first-order, second-order and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models, hence adsorption rate constants were calculated. The adsorption data of metal ions at temperatures of 25, 45 and 60~C have been described by the Freundlich and Langmuir isotherm models.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such as energy, entropy and enthalpy changes for the adsorption of heavy metal ions have also been computed and discussed. Ion exchange is probably one of the major adsorption mechanisms for binding divalent metal ions to the walnut sawdust. The selectivity order of the adsorbent is Pb(I1)~Cd(II)〉Ni(I1). From these result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sawdust of walnut could be a good adsorbent for the metal ions from aqueous solutions.  相似文献   
83.
近年来CO<,2>引起的温室效应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将CO<,2>注入地下咸水层是CO<,2>减排的选择之一.通过准确测量CO<,2>在地下咸水中的溶解度,可以估算出CO<,2>的地质存储量.文章对CO<,2>在纯水和盐水溶解度的测量方法以及热力学模型进行了综述,并根据前人实验数据总结得出CO<,2>在纯水、NaCl...  相似文献   
84.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灰钙土吸附金霉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研究生物炭(BC)添加对灰钙土(HGT)吸附金霉素(CTC)的影响,本文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分别在200、400和600℃下制备BC.采用批平衡法,研究CTC在HGT和HGT+BC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HGT对CTC的吸附平衡时间为240 min,添加BC使平衡时间相对延长,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CTC的总体吸附速率由表面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且表面扩散速率更快,疏水分配作用促进吸附进行.3种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对CTC在HGT和HGT+BC中的吸附均呈现较好相关性.添加BC使HGT对CTC的吸附分配系数Kd值增大,亲和力增强.不同温度时分配系数Kd的差异性表明吸附过程为放热反应.吸附满足不同等温线型(L型和S型),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的非均质复杂吸附过程,伴随静电引力、氢键相互作用等表面吸附和物理吸附.pH=3时,CTC+与土壤表面的负性位点大量结合,发生阳离子交换与静电吸引作用,吸附量最大.pH增大,CTC存在形态改变,HGT和BC对其吸附能力减弱.BC在不同pH下始终增强HGT对CTC的吸附,且添加量越大,CTC的吸附分配系数Kd值越大.吸附是由HGT和BC的有机质含量、矿物组成、理化性质及CTC存在形态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适量添加BC对HGT吸附CTC具有积极影响,裂解温度200℃时作用最显著,可以有效促进HGT对CTC的吸附与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85.
DMF在大孔吸附树脂上的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大孔吸附树脂吸附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特性.经过初步筛选,发现NKA-Ⅱ型大孔吸附树脂对DMF具有良好的吸附与再生性能.在温度为298、和318K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吸附平衡数据并应用Freundlich和Langmiur等温吸附方程进行拟合,结308果表明,DMF在NKA-Ⅱ型大孔吸附树脂上的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在此基础上,通过热力学分析发现ΔH>0、ΔG<0、ΔS>0,表明DMF在大孔吸附树脂上的吸附属于可自发进行的物理吸附,吸附过程吸热,但吸附热较小,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较小.吸附动力学研究中分别采用一级速率方程、准二级速率方程和二级速率方程对吸附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适合描述NKA-Ⅱ型大孔吸附树脂对DMF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86.
影响城市热环境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地表覆盖类型是热效应影响因素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笔者在研究深圳市城市热环境效应的基础之上建立了一个三维动态模型,对硬化路面覆盖条件下的温度场进行模拟,并对该热环境效应模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87.
不同环境激素吸附行为及机理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环境激素类污染物在土壤中吸附的动力学、热力学过程,并进行相关参数分析和模型构建。结果显示,5种环境激素的吸附过程分为快速吸附、慢速吸附、平衡3个阶段,动力学过程均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Freundlich等温模型的拟合度最高,吸附过程均为物理过程,并且放出热量。  相似文献   
88.
改性沸石同步深度脱氮除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以氯化铝、硫酸镁为活性剂,采取高温活化,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改性工艺。以模拟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改性沸石同步去除水样中氮磷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并对不同温度下改性沸石对磷酸盐和氨氮的吸附平衡和吸附热力学,以及脱氮除磷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5 min后改性沸石脱氮除磷过程基本完成,其pH值范围与实际污水相符,最佳pH值为8;当投加质量浓度为0.8 g/L时,出水中氨氮浓度和总磷浓度均达到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1-2002)。改性沸石对氨氮和磷酸盐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热力学参数ΔG0、ΔH0分别为正值和负值,表明该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89.
稻壳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稻壳为原料,采用K2CO3活化法和H3P04活化法制备了比表面积为1312m^2/g和682m^2/g的活性炭,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将孔隙发达的活性炭样品用于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结果表明,K2CO3活化法制备的活性炭样品具有更多的微孔结构;随着亚甲基蓝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加、活性炭吸附时间的延长,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呈现逐渐降低和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当pH值为6时,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最佳;稻壳基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Qm最高可达476.2mg/g;热力学参数△G^0△H^0和△S^0均为负值,表明稻壳基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90.
磷石膏还原分解反应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石膏是高浓度磷肥工业排放的固体废弃物,采用HSC Chemistry 5热力学计算软件对焦炭、硫磺、氢气、一氧化碳与磷石膏还原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探索如分解温度、平衡常数、耗能与还原介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论采用上述何种还原介质,CaSO4还原分解成CaS均比CaO容易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