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74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简要介绍了在水中矿物油的测定过程中,无水硫酸钠铺垫厚度对石油醚萃取液脱水过滤速度及水样测定结果的影响,得出了水样污染越重,石油醚萃取液中含的水份越多,无水硫酸钠铺垫厚度应适当加厚,但测定结果仍满足环境监测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82.
建立了一套模拟湖泊小试装置,分别采用含黏土的沙子、清洁黄土和土工布3种材料覆盖湖泊污染底泥,抑制底泥中的氮释放。试验控制在恒温25℃厌氧条件下进行,经过75d静置试验,结果表明:含黏土的沙子和清洁黄土均能有效抑制污染底泥的氮释放,而单独使用土工布的效果不佳;覆盖材料的覆盖厚度越厚,抑制污染底泥氮释放的效果越好;覆盖厚度为5cm、15cm和30cm的沙子对污染底泥氮释放的抑制率分别为74.9%、94.0%和96.8%,覆盖厚度为5cm、15cm和30cm的黄土对污染底泥氮释放的抑制率分别为77.2%、95.5%和98.8%,可见黄土的效果更优;从工程成本考虑,采用15cm覆盖厚度即可。  相似文献   
83.
对建筑中广泛使用的低压配电箱在实际火灾条件下的导热过程进行了分析,借鉴现有规范中对排烟风机的耐温要求,估算了配电箱在280℃时需要的隔热板厚度。在一腔室内利用火源功率为700kW的油池火模拟实际火灾环境,对普通配电箱和加隔热板配电箱箱体温升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火灾环境温度变化对配电箱箱体、内部温度变化的影响规律,验证了配电箱保持连续工作30min的耐火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4.
根据火灾动力学理论,建立了热塑性外保温材料火蔓延速率模型。该模型对实际燃烧过程做了一定的假设简化,主要考虑了材料厚度和火源位置对材料燃烧发展过程的影响。并提出无量纲参数"耦合燃烧度",用来表征热塑性材料的燃烧壁面与高温熔滴形成的油池火之间相互作用的程度。基于ISO9705全尺寸热释放速率实验室,采用20×20×10 cm3正庚烷油槽火源为火源样式,设计了4种不同的燃烧工况研究EPS外保温材料的火蔓延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其火蔓延速率随时间变化呈指数增长,EPS的火蔓延速率的回归方程通式为Vp(t)=Aexp(Bt),与理论推导方程Vp(t)=φ1exp(φ2t)有较好的相关性。当EPS的厚度为50 mm时,火蔓延速率增幅最小;"耦合燃烧度"越大,火蔓延速率增长越快;"耦合燃烧度"随材料厚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火源位置下,"耦合燃烧度"从大到小为中火、底火、顶火、边角火。理论模型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有效预测热塑性外保温材料的火蔓延速率。  相似文献   
85.
海冰厚度是海冰参数中最为重要和最难获取的参数之一,对海洋灾害预警、气候变化等研究均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18年1月到3月的10景多源(Sentinel-2、Landsat-8、Landsat-7)中高分辨率影像对渤海辽东湾的海冰进行了监测。基于归一化水体指数进行海陆分割,通过分析海水与海冰光谱特征差异,利用最大似然法监督分类提取海冰区域,运用反照率与海冰厚度之间的经验指数模型反演海冰厚度,将反演结果与Zubov模型计算的冰厚结果进行比较,相关系数为0.884,证明了中高分辨率光学遥感数据在海冰厚度反演中的可行性。同时发挥中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优势,利用冰厚信息提取海冰类型、估算海冰资源量,为渤海海冰的防灾减灾以及海冰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基质生物膜的特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基质生物膜量、生物膜厚度和脱氢酶活性等方面研究了以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基质颗粒作为附着生长载体的生物膜的特性。结果表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基质生物膜的形成时间为40~60 d。进水水质不同,基质生物膜的形成时间有差异,进水中相对高的营养水平有利于基质生物膜的积累,60 d内形成的稳定生物膜量相差1.59倍;生物膜活性也较大,平均相差1.5倍。不同发育程度的生物膜表现出的活性不同,最佳活性厚度为150 um。人工湿地中不同层次基质生物膜厚度差异显著,最表层0~5 cm层次基质生物膜厚度2~3倍于10 cm以下层次,为最佳活性厚度的3~4倍,其生物膜的过量积累不仅不利于处理效率的提高,且易造成人工湿地的堵塞。  相似文献   
87.
三相生物流化床膨胀特性方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建立了描写三相生物流化床床层膨胀特性的经验关联式.当已知床内表观液速、表观气速和载体上生物膜厚度时,能比较准确地预测床层膨胀高度,为设计提供依据.与以往不同的是,本研究通过等效函数的设置和求解,用一个方程将两相床和三相床的膨胀特性描述出来.该方程能反映三相床低气速下的床层收缩行为,在气速为零时可还原为两相床.试验用反应器直径1.4m,高6.5m,载体为0.3—0.5mm的石英砂,射流曝气体内充氧.4种生物膜厚:52,80,115,137μm.试验用生活污水BOD547.6—77.2mg/L.  相似文献   
88.
讨论了2000年02月~2019年08月不同分辨率、算法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在不同季节、区域、下垫面条件下中国区域的精度和适用性,在像元尺度上对比了重采样降低分辨率后的多角度大气校正(MAIAC)AOD数据与其他产品的精度.研究表明:在同等验证条件下,相较于暗目标算法(DT)、深蓝算法(DB)和暗目标与深蓝结合算法(DTB),1km MAIAC AOD产品在中国地区与AERONET站点AOD观测数据整体一致性最高,R2达到0.891,均方根误差(RMSE)仅为0.126,超过75%的验证样本落在期望误差线(EE)范围内;同时,该产品受季节、区域和下垫面变化影响也最小,其中秋季R2达到0.917,RMSE为0.111,样本落在EE内的比例达到80.11%.3km DT算法AOD产品在植被覆盖率较大的森林和农田区域优于1km MAIAC AOD产品,在植被覆盖率较小的草地和城市区域则差于1km MAIAC AOD产品,且该产品在不同季节均存在AOD高估问题,其中,夏季高估程度最高(平均相对误差(RMB)=1.622,AOD值高估62.2%).DB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存在AOD被低估的现象.DTB算法兼顾了DT算法和DB算法的优缺点,DTB算法AOD产品的相关性一般高于DB算法AOD产品,样本被高估程度一般低于DT算法AOD产品.通过重采样方法降低1km MAIAC AOD产品分辨率后,相同尺度下的MAIAC AOD数据精度优于DT算法、DB算法和DTB算法AOD产品,因此,MAIAC算法更适用于小尺度城市群集中区域的大气环境监测.  相似文献   
89.
姜学鹏  吕彦昕  李超  万娟 《火灾科学》2021,30(3):151-159
引入烟气掺混影响长度的概念,针对侧部点式排烟模式下不同火灾热释放速率、排烟流量等变化条件,对烟气层厚度、烟气层温度及水平流动速度随烟气水平蔓延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烟气掺混影响长度与排烟流量成正比例增长关系;排烟流量较小时,烟气存在明显分层,随着排烟流量的增大,烟气层与冷空气层剧烈掺混,烟气层变得紊乱,看不到明显的分层现象;同一纵向条件下排烟口附近上层烟气层的流速值随排烟流量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不同纵向条件下排烟口外侧烟层流速较低,距离排烟口越远时,侧向排烟对烟气蔓延的抑制作用越弱;排烟流量对于烟气层稳定性的抑制作用主要集中在排烟口处及排烟口与隧道端部区段。  相似文献   
90.
Hydrogen (H2) explosion effects recently examined, are confirming the devastating loss scenarios to humans, environment, assets, and associated business interruption. H2 production is a core process in refineries used in further process steps. Steam reforming of natural gas or a mix with naphtha or LPG is a common hydrogen production technique, where the latest technologies have adopted enhanced metallurgies to minimize explosion risk and the associated maintenance cost following plant degradation owing to corrosion effects. However, corrosion rates are still high in specific areas of piping and process equipment.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a methodology based on semi-quantitative RBI modeling according to regulations by API and recent EN standards, adopting a family of linear regression forecasting models that depict the yearly corrosion rate (per corrosion loop) of a hydrogen production steam reforming unit; this is done under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e.g.,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fluid speed), metallurgy and other related physicochemical variables. The model is based on the examination of both ultrasonic wall thinning measurements and the examination of quantitative crosslinking total corrosion effects along with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prevailing in different plant corrosion loops. The outcome of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is an expansive family of multivariable equations describing, with a defined accuracy, the yearly corrosion rate and associated lifespan forecast per corrosion loop, and per examined part. These equations were further utilized in a custom-made database that can be used as an additional loss prevention tool by the hydrogen production unit management team. Evaluation results regarding the tool efficiency are presented in the following of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