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5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329篇
安全科学   63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179篇
综合类   451篇
基础理论   372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34篇
评价与监测   53篇
社会与环境   81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吴非  袁普盈  向海凌 《中国环境管理》2024,16(3):103-112,48
数字经济时代下的金融科技,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本文基于中国上市企业2011—2021年数据集,对金融科技和企业绿色转型之间的影响和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有效赋能企业绿色转型。特别地,金融科技对于高科技企业、非国有企业和重污染企业的绿色转型驱动力更为突出。机制识别检验发现,金融科技能够缓解财务困境、平滑企业风险与增强绿色创新活力,这些都有助于企业绿色转型实践的深度开展。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具有强烈的地理扩散溢出效应,并形成较为显著的“本地—外地”金融科技协同效果,对企业绿色转型产生了可叠加的积极影响。本项研究能够为理解金融科技发展,促进实体经济绿色转型提供新的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962.
为了解滨岸带植被、地形等地貌要素对蓝藻水华堆积及消散过程的影响,在太湖滨岸带设置不同形式的围格和植被实验区,通过逐日监测水体叶绿素a(Chl-a)的消长过程及同步营养盐变化,研究夏季蓝藻水华在湖泊滨岸带堆积与消散特征和营养盐效应.结果表明,滨岸带的地形地貌及植被状况对蓝藻水华的堆积程度及消散过程影响较大,软围隔营造的滨岸带静水环境,以及不同植被所形成的不同滞水区,显著加剧了蓝藻水华的局部堆积,从岸边挺水和浮叶植被区到开敞水域对照区,蓝藻水华的堆积程度依次递减;近岸挺水和浮叶植被区蓝藻水华堆积最严重,堆积时间最早,持续时间长;蓝藻水华堆积对营养盐等水质指标影响极大,堆积严重时该区域Chl-a含量达到了457.42μg/L,总氮(TN)达到11.04mg/L,总磷(TP)达到1.32mg/L;橡胶围格内浮叶植物区藻类堆积程度与近岸区类似,而浮叶植物与沉水植物混合区藻类堆积程度低于单一浮叶植物区;水体围隔能够加剧蓝藻水华的堆积,没有围隔的浮叶植物区藻类堆积程度最低.在蓝藻水华堆积过程中,蓝藻细胞仍在继续增殖,水体Chl-a仍会明显增加,而同期的水体营养盐的增幅小于Chl-a,甚至随着藻类生长消耗及生态系统的脱氮效应,溶解态氮磷下降明显.蓝藻水华消散过程中,TN、TP与Chl-a同步下降,但藻体中的氮磷释放到水中,导致堆积区的溶解态氮、磷有所增加,显示出明显的营养盐效应.本研究定量刻画了蓝藻水华局部堆积并快速致灾的地形地貌要素特点,揭示了蓝藻水华的水质与生态效应,为科学评估富营养化水体蓝藻水华的生态灾害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3.
溶解有机质(DOM)广泛存在于流域范围内不同环境介质中,并能发生迁移转化.以巢湖流域典型环境(农田土壤、浮游藻类、水生植物和沉积物)DOM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紫外-可见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揭示不同环境DOM样品的组成特征,探究流域范围内不同环境介质间DOM可能迁移、转化过程及其环境行为与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巢湖流域...  相似文献   
964.
为探究成都市大气环境中气象因子交互作用对臭氧(8h浓度平均最大值,统一用O3表示)浓度变化的影响特征,利用成都市2014~2019年逐日大气污染物资料以及同期的气象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s)分析气象因子对O3浓度变化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单影响因素的GAMs模型中,O3浓度与最高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降水量、最大混合层厚度(maximum mixed depth,MMD)和通风系数(ventilation coefficient,VC)间均呈非线性关系,无论全年还是夏季,最高气温、日照时数、MMD和相对湿度对O3浓度影响均较大,值得注意的是,夏季相对湿度和降水量对O3浓度变化的影响较全年更加显著.在构建O3浓度变化的多气象因子GAMs模型中,除平均风速以外的其他气象因子共同作用对O3浓度变化有显著影响,就全年而言,构建的GAMs模型判定系数(R2  相似文献   
965.
阐明CO2升高和土壤重金属污染耦合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对明确大气CO2升高背景下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根际生态效应意义明显.利用开顶箱系统模拟了连续4个生长季大气CO2浓度升高[(700±27)μmol·L-1]与土壤Pb污染(15.6 mg·kg-1和515.6 mg·kg-1)耦合对刺槐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Pb污染相比,高浓度CO2提高了(P<0.05)Pb污染下幼苗根际土壤总N含量,同时也提高了根际土壤pH、总C和水溶性C含量及C/N,降低了(P<0.05)根际土壤总Pb和可溶性Pb含量.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在耦合条件下较Pb污染增加(P<0.05),而真菌丰富度降低(P<0.05)和多样性增加(P<0.05);细菌和真菌群落中相对丰度最高的前两位优势属变化不显著,但其它类群如Anaerolineaceae、Solirubrobacterales、Eurotiomycetes、Aspergillus和Trichocomaceae的相对丰度受大气CO2浓度升高与土壤Pb污染耦合影响显著;相对丰度较高的前10位细菌和真菌优势属与根际土壤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表明,根际土壤总C和可溶性Pb是显著(P<0.05)影响细菌优势属环境因子,总C对真菌优势属影响显著(P<0.05).结果表明刺槐幼苗根际土壤总C和可溶性Pb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的显著影响因子,而真菌群落仅受总C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66.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 in the secondary effluent discharged from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are of great concern when water reuse is intended. Ozonation and ultrafiltration(UF) are powerful technologies reported to eliminate EDCs. Due to the importance of effluent organic matters(EfOMs) in secondary effluent, the effects of three kinds of EfOM on the treatment of five EDCs using ozonation and UF were investigated. The three kinds of EfOM studied were humic acid sodium salt(NaAH), bovine serum albumin(BSA)and sodium alginate(NaAg); and the five EDCs were estrone, 17β-estradiol, estriol, 17α-ethynyl estradiol and bisphenol 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fOM accelerated the decay rate of ozone and inhibited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of EDCs by ozonation in the order NaAH BSA NaAg.The ultraviolet absorbance at 280 nm(UVA_(280)) has potential for use as a surrogate indicator to assess EDC removal via ozonation without conducting difficult EDC analyses. When the decline in UVA_(280) exceeded 18%, the five EDCs had been completely removed. The UF behavior of NaAH,BSA and NaAg was found to follow the cake filtration law. The fouling potential of EfOM followed the order NaAg NaAH BSA; while EfOM on the membrane surface enhanced EDC removal in the order NaAH BSA NaAg. The mean retention rate of the membrane was increased by 24%, 10% and 8%, respectively. The properties of EDCs and EfOM cakes both influenced the EDC removal rates due to adsorption, size exclusion and charge attraction.  相似文献   
967.
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控制中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6  
以水生植物为主体的水污染控制技术 ,利用植物及其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分解、吸收或吸附作用 ,使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利用水生植物对水污染的控制过程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净化污水的同时 ,也为野生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境 ,使退化的水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68.
铜、砷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黑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铜(Cu)、五价砷〔As(Ⅴ)〕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 (L.f.) Royle〕生长、富集Cu和As的能力以及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毒性测试结果表明,Cu和As(Ⅴ)对黑藻的4 d-EC50分别为2和12 μmol/L,单一Cu对黑藻的毒性远高于As(Ⅴ). 复合污染试验结果表明,对于5 μmol/L As(Ⅴ)处理组,低浓度Cu〔c(Cu)<2 μmol/L〕的加入,促进了植物生长,降低了植物体内的As总量〔w(As)〕,同时降低了植物体中占主要部分的三价砷的含量(w〔As(Ⅲ)〕). 对于Cu处理组,As(Ⅴ)的加入同样抑制了黑藻对Cu的富集,SOD活性也高于单一Cu处理,可见在低浓度Cu处理下,Cu和As(Ⅴ)之间存在拮抗作用;而高浓度Cu〔c(Cu)≥2 μmol/L〕的加入,虽然植物对Cu和As(Ⅴ)的富集与单一Cu和As(Ⅴ)处理相比均显著降低,但植物生长受到抑制,SOD活性与单一处理相比也显著降低(P<0.05),因此高浓度Cu处理下,二者对黑藻毒性起协同作用. 总之,黑藻具有应用于处理低浓度Cu和As(Ⅴ)单一及复合污染水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969.
化学农药的危害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表明,我国农药使用的边际生产率已经很小,有的地区甚至已成负数,对大气、土壤、水质、动物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调查表明,农药生产者对环境和健康都有一定的支付意愿,但因外部效应不能体现在市场上,政府应从技术、配套措施改革、市场与政策和推广几方面采取对策,干预市场,纠正市场失灵,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相似文献   
970.
有机锡通过核受体干扰内分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锡能够作为视黄酸x受体(Retinoid X receptor,RXR)和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的激动剂,对RXR激活可能和引起螺类性畸变有关。有机锡还可能通过激活RXR/PPARγ异源二聚体促进脊椎动物脂肪分化和影响脂质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