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8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203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对双季稻生产的可能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长江中游地区50 个气象台站自1960 年以来的历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1960-2009 及1960-1984、1985-2009 年3 个不同时间段,分温度生长期、早稻生长期、晚稻生长期分别分析了热量、光照、降水等农业的变化特征,并讨论对双季稻生产的可能影响。1960-2009年,该地区温度生长期平均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增速分别为0.08 ℃/10 a、0.09 ℃/10 a、0.07 ℃/10 a,≥10 ℃活动积温的平均增速为66.3 ℃/10 a,日照时数的平均减速为31.7 h/10 a,降水量的平均增速为3.7 mm/10 a。表现为温度上升、积温增加、温度生长期延长、日照时数减少、降水量微弱增加的变化特征。温度升高、积温增加可能导致发育速度加快、生育期缩短、病虫害加重,日照时数减少可能影响叶片光合及产量。早稻生长期的平均气温、≥10 ℃活动积温的增速分别为0.20 ℃/10 a、48.9 ℃/10 a,晚稻生长期分别为0.09 ℃/10 a、14.6 ℃/10 a,早稻和晚稻生长期间日照时数的下降速率分别为18.6 h/10 a、42.7 h/10 a,降水量的增加速率分别为1.9 mm/10 a、8.7 mm/10 a,表现为升温速率早稻大于晚稻,日照时数下降速率晚稻大于早稻,降水量增加速率晚稻大于早稻。早稻期间升温和积温增加明显可能有利于早稻提前播种、选用生育期稍长的品种、提高产量潜力和产量,晚稻期间升温不明显且日照时数下降则可能不利于群体光合和产量形成,影响其产量潜力和产量。区域中的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等基础条件好的地区,其热量、日照、降水同步增加,其他地区则表现为热量、降水增加,但日照时数下降,要充分发挥其基础条件好与气候资源丰富且同步增加等优势,发展高效规模化生产,增强稻谷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32.
通过盘锦海域的海水质量和水文分析,建立盘锦海域潮流场模型。在不同输入条件下,利用潮流场模型对近岸海域的无机氮污染物含量变化响应进行模拟,得出3条河流(辽河、大辽河和大凌河)无机氮削减值,在此条件下可实现近岸海域无机氮达标要求。  相似文献   
233.
潮间带沉积物中酸提重金属的垂直分布与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潮间带的高、中、低潮带由于曝气时间不同,氧化层厚度依次变浅,以1mol/LHCI提取的重金属(AEM)垂直分布趋势各异,20cm以上各潮带酸提重金属最大值出现的层次不同,但Cu、Pb、Zn、Cd、Ni在相同的潮带垂直分布趋势一致,原因是酸可挥发硫含量大于重金属,AEM主要来自于二价硫结合态,但低潮带有部分AEM应来自于铁锰结合态或有机结合态;中潮带沉积物中重金属易于向上覆水释放。  相似文献   
234.
研究分析崇明东滩沉积物类型对底栖动物种群生长的限制和底栖动物对不同类型沉积物的选择性.结果表明,砂质的低潮滩较适宜双壳类底栖动物的生长,在四季里,栖息在低潮滩的双壳类底栖动物占整个潮滩双壳类数目的比例分别高达73.4、66.4、98.5和96.9%;相反,腹足类底栖动物适宜生长在高潮滩的粘土质粉砂,四个季度中分别有77.5、64.4、69.3和92.4%的腹足动物栖息在高潮滩;甲壳类多栖息在高、中潮滩,但在9月份,由于正是蟹类的生殖季节,低潮滩的甲壳动物却占有了相当的比例,约51.6%.并以食悬浮物底栖动物和食底泥动物的分布丰度对沉积物粒径分别做回归性分析,得到方程分别是y=39.496x-790.07(r=0.9223), y=-127.27x+6037.7(r= 0.9489).  相似文献   
235.
本文介绍了基于GB/T 19746—2005/ISO 11130:1999等材料腐蚀性能试验标准的试验装置设计要求以及试验装置的主要组成。重点是添加了温度控制系统,优化了潮差控制系统,模拟了海洋波浪。本试验装置是一种结构简单、能够较真实模拟海洋环境腐蚀的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研制成功,为研究海洋用材料的腐蚀行为与机理提供重要的技术设备支持。  相似文献   
236.
针对浑河中游沈阳区域工业园区难生物降解制药废水处理、污泥处理处置、城市河流水环境的湿地净化,以及水环境评价和污染源解析等问题,国家科技重大水专项浑河中游课题开展了大量研究.为了提高制药园区废水可生化性、优选物化预处理工艺技术,选取典型污染物乙酰氨基酚作为处理对象,研究其物化预处理过程中的转化规律与机理;针对污泥安全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难题,研发生物干化技术和利用沸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氮素损失的技术;针对复合型人工湿地效率提升需求,研究潮汐流-潜流组合工艺系统中不同单元的菌群功能特征;为科学制定河流治理技术策略,研究形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三维荧光光谱等河流水环境特色研究方法,并在其他流域如武水河进行应用.这些技术难点和关键技术研究,不仅支持了浑河中游水污染控制与治理,也可为当前流域区域水环境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37.
浙江省瓯江氨氧化古菌和氨氧化细菌分布及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李虎  黄福义  苏建强  洪有为  俞慎 《环境科学》2015,36(12):4659-4666
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和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在生物地球化学氮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河流是关系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生态系统,蕴含大量氮循环功能微生物.本研究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和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 PCR)技术对沉积物AOA、AOB群落进行结构和丰度分析,在瓯江感潮河段尺度上探究AOA、AOB分布规律及影响AOA、AOB群落结构与丰度的因素.结果表明,AOA群落结构差异不显著,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为NH+4和TS;AOB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序列分析比对表明AOB分为Nitrosospira和Nitrosomonas,其中90%序列为Nitrosospira,EC、p H、NH_4~+、NO_3~-、TC和TN是影响AOB群落组成的重要环境因素;总硫(TS)和电导率(EC)分别是影响AOA和AOB多样性的主要因素;AOA丰度显著高于AOB;EC、NH_4~+-N和NO_3~--N是影响AOA和AOB丰度的主要环境因素.研究表明,瓯江感潮河段沉积物中AOA和AOB群落结构和丰度均显著受环境因素影响,AOA在表层沉积物氨氧化过程中可能占主导位置.  相似文献   
238.
基于MDS与TOPSIS模型的滨海滩涂围垦区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解雪峰  濮励杰  朱明  吴涛  许艳 《环境科学》2019,40(12):5484-5492
评估围垦后土壤质量的变化过程可以为土壤抑盐、培肥等调控措施提供科学指导.以不同围垦年限(5、30、38和61a)滩涂围垦区和光滩为研究对象,基于最小数据集方法筛选了与土壤质量密切相关的土壤黏粒比例、土壤盐分(SSC)、土壤有机质(SOM)、全钾(TK)和土壤容重(BD)这5个指标,结合TOPSIS模型构建土壤质量指数对滨海滩涂围垦后土壤质量演变过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滩涂围垦后土壤粒径逐渐细化,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逐渐降低,土壤脱盐脱碱活动持续进行并伴随着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的逐渐累积.研究区土壤质量指数在24. 06~63. 08之间,并呈现出:光滩(20. 04±11. 48)围垦5 a(29. 33±10. 65)围垦30 a(51. 52±8. 76)≈围垦38 a(49. 98±10. 75)围垦61 a(58. 37±3. 15),土壤质量大致经历了"初期稳定-迅速提升-相对稳定"这3个阶段.土壤质量因子障碍程度的排序为黏粒比例 SSC SOM TK BD,较低的黏粒含量和较高的盐分是围垦区土壤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239.
应用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级提取法对三峡入库河流澎溪河回水区消落带和岸边土壤不同形态P进行分级测定,分析了各形态磷之间以及各形态磷与样品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消落带土壤总磷含量在283.3~3281.6mg.kg-1之间,平均为780.6mg.kg-1,岸边土壤中总磷含量在395.0~1751.5mg.kg-1之间,平均含量...  相似文献   
240.
根据长江次级河流临江河回水段的实际情况,建立一维水质模型,模型中的各变化项采用有限差分法(FDM)进行离散,以回水段水体中COD和NH3-N的实测资料为基础,利用自适应遗传算法(AGA)对2种污染物的纵向离散系数及一级降解系数进行反演计算,得出回水段COD和NH3-N的纵向离散系数分别为0.5227,0.5196km2/h,一级降解系数分别为0.0342,0.0367h-1;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表明FDM-AGA方法能较好地运用于次级河流回水段水质模型的多参数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