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4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559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96篇
综合类   1156篇
基础理论   270篇
污染及防治   204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106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长江口油污湿地植物根际微生态环境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溢油污染导致长江口湿地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在进行油污湿地植物修复中,弄清湿地植物的根际微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测定蔗草、香蒲、水蓼、芦苇、茭白、旱柳6种代表性土著植物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与活性、土壤酶活性和油类污染物含量等指标,研究发现实验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土壤脱氢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油类含量均存...  相似文献   
992.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COD去除回归方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于人工湿地的研究大部分仅局限于单个湿地,其结果缺乏广泛代表性.为考察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于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指标COD的去除率,建立更为详细的人工湿地回归方程,用以指导人工湿地设计,本研究按照"黑箱模型"理论,将所搜集的1500多组数据按照季节、水力负荷、种植植物类型以及气候类型分类,分析不同因素对于人工湿地去除...  相似文献   
993.
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处理高氨氮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校园学生生活区高氨氮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研究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对COD、氨氮去除率较常规人工快渗系统分别提高了6%、3%,出水均满足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总氮去除率提高了20%。C/N较低是影响提高总氮去除...  相似文献   
994.
稻香湖景酒店景观再生水生产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对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以北京稻香湖景酒店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为例,利用16SrDNA文库技术研究了不同处理阶段水体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酒店排放的生活污水中细菌类型较多,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为3.12,其中ε-变形杆菌纲在克隆文库中所占比例最高,达32%;另外还有9%~15%的克隆分别与CFB类群、γ-变形杆菌纲、梭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细菌高度同源;经中水站处理后,水体细菌多样性指数下降到2.41,β-变形杆菌纲的细菌占据绝对优势,比例高达73%;进一步经小型人工湿地处理后,细菌的多样性指数提高到3.38,其中放线菌门的细菌比例最高达33%,成为最优势的类群,蓝细菌的比例次之,达26%;而对照样品中蓝细菌为最主要的优势类群,比例高达38%,主要涉及的种属为蓝菌属、聚球藻属和微囊藻属,比例分别为47.1%、17.6%和8.8%,且检测到少量铜绿微囊藻,水体有轻度蓝藻水华暴发.因此,该酒店的生活污水经过逐级处理改造成景观再生水的过程中改变了细菌的优势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经过处理的水体未有蓝藻水华出现,水体状况优于对照.该研究对了解景观再生水生产过程中细菌微生态的变化、将来从生态学的角度加强蓝藻水华的控制提供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995.
水量衡算条件下人工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芦苇和无植物人工湿地,在系统水量衡算的基础上比较了两种湿地对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植物收割后的冬季,有植物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低于无植物湿地2.2%;在其他季节,芦苇湿地对污水CODCr的去除率比无植物的高出3.2%~4.2%,但对BOD5的去除率却比无植物的低了1.8%~3.4%。有植物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比无植物湿地有所改善,但是提高不多。比较了两种系统的氧化还原电位,有植物湿地比无植物湿地高(P<0.05),这种提高主要集中在湿地水面以下约15 cm的范围,从整体来看,两块湿地内部氧化还原状态大体相同,主要是强还原环境。比较了两块湿地基质中降解有机物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二者没有明显的差别,但是,有植物湿地的根际效应明显。考察了湿地进水有机负荷与去除量的关系,二者呈现显著的线性相关性(R2>0.96)。   相似文献   
996.
支流已经成为辽河干流的重要污染源,在支流河口建设大型人工湿地可以阻控支流污染物.为揭示辽河保护区七星湿地的净污效果,在对七星湿地水质、水量进行监测的基础上,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其有机物和营养物状况进行评价,并计算污染物在湿地中的去除量,最后利用归趋模型对污染物变化情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内梅罗污染指数在支流河入口处较高,万泉河污染最严重;支流水体在经过湿地净化后,水体污染程度有所下降.植物生长期内(5—10月)七星湿地对COD去除总量为26.83 t,削减率为35.3%;对氨氮的去除总量为2.63 t,削减率为37.9%;对总磷的去除总量为0.40 t,削减率为52.9%.衰减方程模型对于COD、TP及不同形态氮拟合效果一般;多元参数回归模型及Monod机制模型较好地模拟了湿地Cout(NH+4-N)和Cout(NO-3-N)的变化.对Monod机制模型参数进行计算可得:kNH+4=24.987 L·m-2·d-1,kmax,NO-2=77.696 mg·m-2·d-1,KS,NO-2=0.114 mg·L-1.相关模型参数可用于湿地氨氮与硝氮浓度的预测.因此,多元参数回归模型及Monod机制模型可应用于类似湿地Cout(NH+4-N)和Cout(NO-3-N)变化的模拟及预测.  相似文献   
997.
为了初步了解万亩果园湿地生态公园的野生动物种类及分布情况,采用线路调查为主,点面结合的方法对园内的野生动物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园中野生动物以鸟类为主,共有5目19科32种,且以雀形目为主.从食性来看,食虫鸟类最多,占万亩果园鸟类总数的53.1%.从居留型来看,鸟类以留鸟居多,共有28种,占总种数的87.5%.通过分析生态环境现状影响野生动物栖息的原因,提出了增加植被配置、设立相对封闭区域和加强农药使用管理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998.
茅洲河人工湿地工程是深圳市宝安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实施珠江流域污染治理的一个工程措施,采用了华南环科所改进型人工湿地碎石床污水处理工艺.文章概述了工程概况及工艺调试内容,介绍了工艺调试过程,分析了工程处理效果,阐明了系统处理运行参数控制、异常情况及对策.工程经我局工艺调试和试运行后,达到了设计要求,提升了茅洲河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999.
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白洋淀环境管理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以生态系统健康概念为基础,阐述了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方法、研究现状,系统梳理了目前应用的白洋淀健康评价指标,对众多评价标准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白洋淀系统健康状况,比较并重点讨论了白洋淀湿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上海崇明东滩2013年3月的实测数据,借助ArcGIS软件进行Kriging空间插值,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研究了崇明东滩表层3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土壤有机碳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崇明东滩表层3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1.02~5.22kg· m-2之间,平均值为2.32 kg·m-2,土壤有机碳储量为1.15×10s kg.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全盐量、含水量和NDVI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类似,呈现北高南低、高潮滩高而低潮滩低的趋势.中值粒径和容重的空间分布规律类似,表现为北低南高,高潮滩小于低潮滩.高程和pH值的空间分布规律不明显,空间变异性较小.7项环境因子与土壤有机碳含量都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土壤全盐量是影响崇明东滩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最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