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10篇 |
免费 | 301篇 |
国内免费 | 50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62篇 |
废物处理 | 61篇 |
环保管理 | 954篇 |
综合类 | 960篇 |
基础理论 | 436篇 |
污染及防治 | 338篇 |
评价与监测 | 171篇 |
社会与环境 | 104篇 |
灾害及防治 | 1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76篇 |
2021年 | 108篇 |
2020年 | 111篇 |
2019年 | 119篇 |
2018年 | 73篇 |
2017年 | 114篇 |
2016年 | 144篇 |
2015年 | 137篇 |
2014年 | 162篇 |
2013年 | 182篇 |
2012年 | 181篇 |
2011年 | 224篇 |
2010年 | 139篇 |
2009年 | 203篇 |
2008年 | 151篇 |
2007年 | 203篇 |
2006年 | 154篇 |
2005年 | 132篇 |
2004年 | 107篇 |
2003年 | 108篇 |
2002年 | 92篇 |
2001年 | 77篇 |
2000年 | 98篇 |
1999年 | 77篇 |
1998年 | 63篇 |
1997年 | 54篇 |
1996年 | 55篇 |
1995年 | 32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19篇 |
1978年 | 13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3篇 |
197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1.
Green electricity products are increasingly made available to consumers in many countries in order to address a number of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concerns. Most of the literature on this green electricity market focuses on consumers’ characteristics and product attributes that could affect participation. However, the contribution of this environmental consumerism to the overall environmental good does not depend on participation alone. The real impact relies on market participation for green consumers (the proportion of green consumers) combined with the level of green consumption intensity – the commitment levels, or proportion of consumption that is green. We design an online interface that closely mimics the real market decision environment for electricity consumers in Western Australia and use an error component model to analyze consumers’ choice of green electricity products and their commitment levels. We show that product attributes have limited impact on the choice of green product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great potential for better participation by improving the design of green electricity programs. When green products are selected, most respondents select the minimum commitment possible, and this is insensitive to the premium being charged on green power, suggesting that we are largely observing a buy-in ‘warm glow’ for carbon mitigation. 相似文献
92.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和磷酸生产废渣磷石膏为原料制备多孔陶粒,考察不同配比、烧结温度及烧结时间对多孔陶粒堆积密度、吸水率及盐酸可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污泥与磷石膏混合比1∶4、烧结温度1 050℃、烧结时间15 min的条件下,可制得堆积密度为685.78 kg/m~3、吸水率27.34%、盐酸可溶率11.38%的陶粒,该陶粒内部含有丰富的膨胀气孔,可用作水处理滤料或建材骨料。 相似文献
93.
94.
Zhou Zai zhi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1999,11(2):174-180
1IntroductionHighlyproductivelanduseresultsinacontinuouschangeoflandscapesinruralareas.Undertheimpactofcropproductmarkets,lan... 相似文献
95.
黄土风化成土过程中主要元素迁移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渭南黄土剖面中主要化学组分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它们在风化成土过程中的迁移富集规律。结果表明:(1)在剖面中随着黄土与古土壤层的交替叠复,各组分含量由低-高或由高-低呈周期性变化。(2)碳酸盐含量的剧烈变化是影响黄土元素分布特征极为重要的因素,古土壤中一些组分的含量增高,主要是碳酸盐被强烈淋滤造成的相对富集。(3)在黄土风化成土过程中,CaCQ3、SiQ2、FeO、MgO、K2O、Na2O等本身的地球化学行为以迁移为主,而Al2O3、Fe2O3、TiO2等均以淀积为主。它们在黄土中的迁移能力有如下顺序:CaCO3>FeO>MgO>Na2O>K2O>SiO2>Al2O3>TiO2>Fe2O3。(4)除碳酸盐外,黄土风化成土过程中铁的变化比其它组分都明显,表现为价态以及形态的转化。铁的转化主要为就地完成.本身没有发生明显迁移。 相似文献
96.
生物膜反应器进出水底物浓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套氧生物膜反器,异养-好氧生物膜反应器和硝化生物膜反应器三方面,全面考察了进水底物浓度对生物膜反应器稳态出水水质的影响委现Se随S0的变化呈现半U形曲线。在传统的线性模型基础上,提出了非线性Se-S0的模型,该模型能很好地定量描述试验所得数据,并从的数据得到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97.
98.
随着技术进步和多方位研究进展,第四纪古环境研究向着多元古环境替代指标、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气候变化的多种驱动因素等方面发展。文章总结了中国黄土古环境研究中的主要替代性指标,包括黄土磁化率、黄土粒度、植物硅酸体、孢粉组合、蜗牛化石、碳氧同位素和^10Be、黄土与古土壤。概述了当前对黄土—古土壤的时间标尺、末次冰期的短尺度气候事件以及东亚古季风变化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
应用生态动力学模型评价上海淀山湖富营养化控制方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由于淀山湖入湖河流和环湖污水排放,淀山湖水质严重富营养化,夏季高温季节蓝藻水华时有发生。基于最近开展的比较系统的大规模水文、水质、生物同步监测和底质氮磷营养盐释放通量实验,进行入湖氮磷营养盐通量计算分析。通过建立淀山湖水动力一生态动力学耦合模型,利用同步实测和历史资料进行水动力模型和生态动力学模型的率定验证,模拟典型风场作用下的淀山湖三维流场特征;利用生态动力学模型系统研究淀山湖氮磷营养盐和藻类的时空变化和演替规律,初步掌握淀山湖的富营养化过程;综合评价了污染负荷削减、水力调度(水体停留时间)等措施对控制淀山湖富营养化的作用,明确磷是淀山湖藻类生长的关键营养盐限制因子。模型预测结果表明,磷负荷削减50%以上才能使淀山湖夏季蓝藻生物量开始下降;削减90%以上的营养盐负荷才能有效抑制蓝藻水华;水体停留时间的长短是藻类是否过度繁殖的重要条件,加大引水流量,减少淀山湖水体停留时间是有效控制蓝藻水华的重要途径;目前阶段,与控制营养盐负荷(50%)相比,增大引水流量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蓝藻暴发时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100.
北京市空气质量时间变化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对北京市2000—2004年的空气质量日报(包括首要污染物,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以及空气质量状况等)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其年变化和月变化的特征以及中重度污染日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04年中,北京市2001年和2002年的污染颇为严重,其平均的污染指数为113和112。北京市一年中,冬季污染较为严重,尤其是12和1月两个月份,这与北京市的能源结构是密切相关的。2001年是中重度污染日最多的年份,为23天;中重度污染日持续天数最多的是8天,是在2002年4月份;中重度污染多发生在3月份、4月份以及11月份,北京市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