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8篇
  免费   512篇
  国内免费   1401篇
安全科学   216篇
废物处理   153篇
环保管理   464篇
综合类   3008篇
基础理论   368篇
污染及防治   280篇
评价与监测   337篇
社会与环境   258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54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340篇
  2012年   388篇
  2011年   401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秸秆还田后作物残体的分解是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养分周转平衡的一个至关重要环节.为了探索秸秆化学性质和土壤质地对黑土区土壤CO2排放和微生物量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恒温培养实验研究了添加不同植株部位玉米秸秆(根、茎下部、茎顶部、叶)进入黑土区两种质地土壤(砂壤土和黏壤土)后的CO2排放、微生物量,并分析了它们与秸秆C/N、木质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添加不同部位秸秆一致增加土壤CO2排放量,激发效应值介于216.53~335.17μmol·g-1,黏壤土大于砂壤土.激发效应值与木质素/N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明显好于激发效应与木质素含量、C/N、含氮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添加秸秆增加MBC和MBN含量,降低MBC/MBN,微生物群落氮固持的速率高于碳固持.添加秸秆后,砂壤土微生物量增加的幅度大于黏壤土,总溶解性氮含量小于黏壤土.结果说明,秸秆的木质素和氮含量均会对它的分解和CO2排放产生影响,木质素/N比木质素含量、C/N等更好地说明秸秆分解和CO2排放的差异;与黏壤土相比,在砂壤土中实施秸秆还田可以取得更好的土壤碳固存、微生物量和氮素保持效果.  相似文献   
982.
以青岛近岸绿潮区水体中DOM(溶解有机质)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降解实验计算了水体中DOC(溶解有机碳)的降解效率并分析了水中CDOM(有色溶解有机质)的荧光组分及其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绿潮区不同站点和暴发前后水体中的DOC均发生了不同程度降解,降解过程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方程,其中约8.93%~45.10%的DOC可被微生物利用,在时空上受浒苔绿潮影响程度大的水体中DOC降解率最高.应用三维荧光光谱和平行因子相结合的技术,分析确定了绿潮水体中的CDOM包含3种类腐殖质组分(C1、C2、C3)和1种类蛋白质组分(C4),且所有样品中类蛋白质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单一类腐殖质组分,表明浒苔绿潮释放的CDOM主要成分是类蛋白质.降解实验中,类蛋白质组分的变化与DOC含量降解趋势相同,而类腐殖质组分逐渐增加.同时,CDOM各荧光参数与微生物可利用性DOC百分比含量(BDOC%)相关性分析的结果和支持向量机的权重分析结果均显示:相对于BDOC%,C4组分为正相关,C1组分负相关,表明BDOC与CDOM组分间的关联度极高,可推测类蛋白质与BDOC均易被微生物降解利用,而类腐殖质与RDOC(惰性溶解有机碳...  相似文献   
983.
为获取长三角地区家禽养殖氨排放因子和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在线高分辨率监测系统对典型规模化蛋鸡养殖场棚舍养殖和粪便堆肥环节的氨浓度进行连续监测,获取不同季节、不同生长阶段的氨浓度和排放因子,并建立基于本地化排放因子的长三角家禽养殖氨排放清单.结果表明,棚舍养殖和粪便堆肥环节春夏秋冬4个季节ρ(NH3)日均值分别为:(1.85±0.38)、(4.58±0.33)、(3.87±0.12)、(2.83±0.47)mg·m-3和(2.04±0.50)、(4.04±1.04)、(2.51±0.67)、(1.55±0.16)mg·m-3,氨浓度呈显著的日小时变化趋势,养殖棚舍春夏秋冬小时ρ(NH3)最大值出现在中午13:00~14:00,最小值出现在凌晨01:00~03:00,粪便堆肥环节夏秋季节的小时ρ(NH3)最大值出现在16:00~19:00,春冬季的日小时变化过程则不明显;氨日小时浓度变化主要受日温度变化、畜禽活动和清粪管理等因素影响.蛋鸡不同生长阶段的氨浓度呈显著差异,青年鸡、产蛋鸡...  相似文献   
984.
基于新疆1995—2014年农业生产碳排放源,建立碳排放关系数据库。应用广义神经网络(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构建了排放量预测模型,结合平均影响值(mean impact value,MIV)方法对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结果表明:1)GRNN模型预测碳排放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和拟合优度分别为2.7860%和0.8720;2)新疆人口、人均GDP、农业贡献值、农机总动力和农户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对农业生产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分别为0.6210、0.2377、0.3698、0.8500和0.1000。该成果可为新疆碳排放总量分析和影响因素量化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5.
氮肥水平对不同土壤CH4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鉴于氮肥施用对农田CH4排放的影响还有很大不确定性,室外盆栽试验于2002年在南京农业大学实施.选取3个供试土壤,各土壤设置对照和低、中、高3个不同氮肥水平,施入尿素量分别为0 g/盆钵(对照) ,0.64g/盆钵,(低氮水平) ,1.28g/盆钵(中氮水平) ,1.93g/盆钵(高氮水平) .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季,不同氮肥(尿素)施用量对稻田土壤CH4排放影响表现为不同土壤之间,及不同氮肥水平之间CH4排放均存在显著差异.无氮肥施入的情况下,3种土壤的CH4季节性累积排放量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6.7g/m2,12.6g/m2 和8.3g/m2.施加氮肥后,3种土壤的CH4排放量随氮肥施入量的增加,均表现为降低趋势,不同土壤CH4排放量存在差异,土壤背景氮含量最高的F(江苏溧水)土壤的CH4排放都比相应氮肥水平下的G(江苏涟水)和H(江苏农科院)土壤的CH4排放低1倍左右.更进一步发现从低氮到中氮水平,3种土壤CH4排放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降低幅度最大,而此时各土壤的NH4-N含量随氮肥用量增加明显提高,推断造成CH4排放降低的主要可能原因是各土壤的氨态氮含量的增加所致.从中氮到高氮水平3种土壤的CH4排放量的变化不尽相同,G和H土壤的CH4排放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而F土壤在中氮和高氮水平下的CH4排放量没有明显变化,值分别为30g/m2.  相似文献   
986.
环境因素对芦苇湿地CH4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封闭式箱法对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温室气体CH4 排放进行了长期观测 .结果表明 ,CH4 排放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 ,平均通量为 520μg·m-2·h-1.土壤产CH4 活性主要发生在0~5cm土层中 ,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 .CH4排放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在 -110mV时就有CH4排放 ,其排放量随氧化还原电位的下降而增加 .另外 ,随着淹水深度的增加 ,CH4 排放反而减少 .在测定期内 ,CH4 排放与温度呈明显的正相关 (R2=0196,n=21,P<0.05).  相似文献   
987.
研究了民用燃煤在不同燃烧阶段排放PM2.5的质量浓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散煤与正烧炉在旺火阶段排放颗粒物粒径主要集中在0.2μm以下(d50=0.15μm),加煤和封火阶段在0.2~0.5μm (d50=0.38mm),质量占比46.6%~68.97%.型煤与正烧炉在各阶段排放的颗粒物均以0.2μm以下颗粒物为主,质量占比44.64%~56.24%.扫描电镜(SEM)观察到燃煤排放PM2.5为大量超细颗粒物聚集形成的簇团状结构.用碳平衡法计算得到散煤加煤阶段的PM2.5排放因子为4.72g/kg,分别是旺火和封火阶段的12和11倍.将散煤更换为型煤,能够使得加煤阶段的PM2.5排放因子减少90.9%,从而显著降低PM2.5排放.  相似文献   
988.
以国家自然保护区贵州草海湿地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草海湖中深水区和湖边浅水区生长的底栖动物,测定其总汞和甲基汞,探讨底栖动物汞和甲基汞分布特征及其对沉积物汞的响应特征,并评估了其面临的汞污染风险.结果表明,底栖动物总汞含量范围为0.51~46.55 ng·g~(-1)(均值7.82 ng·g~(-1)),甲基汞含量范围为0.04~27.71 ng·g~(-1)(均值4.31 ng·g~(-1)),低于其他自然保护区报道的底栖动物的汞含量.对比发现,夏季底栖动物总汞和甲基汞含量均高于其他季节;湖边点底栖动物总汞和甲基汞含量均高于湖中点同种类底栖动物汞含量,这与沉积物中甲基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一致,却与沉积物总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相反,且中华圆田螺甲基汞含量与沉积物甲基汞含量呈显著相关(r=0.52,P0.05),表明湖边浅水区沉积物汞的甲基化程度、生物可利用性都明显高于湖中深水区.湖中湖边沉积物有机质的含量差异以及湖边沉积物存在干湿交替可能导致了这种明显的差异.底栖动物对水体或沉积物总汞和甲基汞的富集系数均较高,这些高富集系数足以引起对草海湿地水生食物链中汞污染风险的重视.  相似文献   
989.
为探讨中国臭氧短期暴露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更新适用于中国本地化的暴露-反应系数,本研究全面检索了1990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上发表的文献,以"O3/臭氧(ozone)"、"空气污染(air pollution)"、"死亡率(mortality)"、"时间序列(time-series)","病例交叉(case-crossover)"、"中国(China)"为关键词,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提取相关数据,通过Meta分析方法合并估计值.结果显示,大气中臭氧浓度每增加10 μg·m-3,人群总死亡率、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分别增加0.40%(95% CI:0.28%~0.52%)、0.67%(95% CI:0.46%~0.88%)、0.23%(95% CI:-0.20%~0.66%).亚组分析结果表明,除季节外,温度、年龄、性别均不存在显著的修饰作用.本文结论可为开展城市大气污染健康风险精细化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0.
种稻盆钵土壤甲烷排放通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冬作处理时后茬水稻生长期甲烷排放通量及土壤温度、土壤Eh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连续晴天甲烷排放通量和土壤温度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最大值出现在下午4时左右,最小值出现在凌晨4时左右,符合余弦函数变化规律;连续阴雨天甲烷排放通量有逐日降低的趋势,但其昼夜变化缺乏规律性。种稻盆钵土壤甲烷排放通量昼夜变化主要受0~10cm深土壤温度的影响,而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