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347篇
安全科学   98篇
废物处理   70篇
环保管理   55篇
综合类   519篇
基础理论   206篇
污染及防治   113篇
评价与监测   46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inexpensive and ecofriendly alumino silicate clay mineral, sericitic pyrophyllite, as an adsorbent for the possible application in the removal of some divalent toxic metal cations such as Pb(2+), Cu(2+)and Zn(2+) from aqueous systems. Batch scale equilibrium adsorption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for a wide range of initial concentration from 24.1 to 2410mumolL(-1) for lead, 78.65 to 7865mumolL(-1) for copper and 76.45 to 7645mumolL(-1) for zinc solutions. The removal of Pb(2+) was almost complete at low concentration (maximum lead removal capacity, LRC, 32mg of lead/g of pyrophyllite) with 10gL(-1) of adsorbent in a 30min equilibration time.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adsorption of heavy metal ions were studie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Langmuir, Freundlich and Dubinin-Radushkevich adsorption models in each case of lead, copper and zinc adsorption was examined separately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as found to be endothermic and the Freundlich adsorption model was found to represent the data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more suitably.  相似文献   
52.
余训民 《环境化学》2001,20(1):31-37
在分子拓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拓扑指数Yx,并用Yx研究了芳烃化合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及生物毒(活)性,给出了相关方程。结果表明,新方法计算方便,物理意义明确,预测值与相应的实验值较吻合。  相似文献   
53.
周珊  康君行  黄骏雄 《环境化学》2001,20(2):191-195
用固相微苹取(SPM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饮用水中苯类化合物,以100μm 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萃取针提取、浓缩、分离与测定九种目标化合物.萃取时间经优化选定为8min,而热解析时间设定为2min. 本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线性范围宽(20ng·ml-1-10000ng·ml-1),多数化合物的检测限低于5μg·l-1.饮用水样品检测显示,样品加标回收率范围在84%至110%内.  相似文献   
54.
采用美国惠普公司MC/GS联用仪,对鸭绿江(丹东段)江水中有机污染物种类、组成进行了分析鉴定,进而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对多环芳烃类进行定量测定与评价,进行了该江段有毒有机物名录筛选,提出由27种有毒有机污染物组成的名单。  相似文献   
55.
白肚燕,又名双色树燕,栖居于五大湖流域中27个双边共同关注区域(AOCs),从2010年到2014年对其进行了污染物暴露风险评估,以协助管理者和监管者评估五大湖AOCs的污染状况。本文比较了AOCs和附近非AOCs雏鸟体内污染物浓度的差异。AOCs白肚燕雏鸟尸体中多氯联苯(PCB)和多溴联苯醚的含量分别为30%和33%,低于非AOCs的平均浓度。AOCs白肚燕雏鸟胃含物中多环芳烃(PAH)浓度和血浆中全氟化合物浓度分别为67%和64%,也低于非AOCs的平均浓度。但是与已有生殖效应记载的高PCB污染区相比,有些AOCs雏鸟尸体内的PCBs浓度只是存在小幅升高。一些AOCs食物中PAHs的浓度足够高以致引起可测量的生理响应。在AOCs中,全氟化合物全氟辛烷磺酸在血浆中的最高浓度出现在Raisin河(密歇根州,美国;几何平均数330 ng/mL),但远低于预估毒性的参考值(1 700 ng/mL)。之前有研究报道雏鸟胃含物中PAH和PCB的浓度以及尸体中PCBs的含量与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含量显著相关,从而可加强白肚燕在评估沉积物污染生物有效性方面的应用。
精选自Thomas W. Custer, Christine M. Custer, Paul M. Dummer, Diana Goldberg, J. Christian Franson, Richard A. Erickson. Organic contamination in tree swallow (Tachycineta bicolor) nestlings at United States and binational Great Lakes areas of concern.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Volume 36, Issue 3, pages 735–748, July 2017. DOI: 10.1002/etc.3598
详情请见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wol1/doi/10.1002/etc.3598/full
  相似文献   
56.
石墨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新兴非金属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学机械性能、超大的比表面积以及潜在的生物相容性,在材料、电子、能源、光学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石墨烯的环境行为和生物毒性也随之引起日益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动物毒性、细胞毒性、毒性影响因素和毒性机制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石墨烯纳米材料可通过气管滴注、吸入、静脉注射、腹腔注射以及口服等方式进入体内,通过机械屏障、血脑屏障和血液胎盘屏障等积累在肺、肝、脾等部位引起急性或者慢性损伤;目前有关石墨烯毒性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线粒体损伤、DNA损伤、炎性反应、凋亡等终点及氧化应激参与的复杂信号通路,不同石墨烯纳米材料的浓度、尺寸、表面结构和官能团等对石墨烯的生物毒性影响不同。鉴于当前该领域研究的局限性,对石墨烯纳米材料生物毒性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进而为石墨烯材料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7.
频发的污染事故严重影响环境质量,危害人群健康,事故的源解析和修复成为了关键问题。而传统的靶向分析方法无法胜任实际工作需求。因此,本研究建立了1)有毒有害物质清单;2)一种针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快速高效鉴别方法。将上述方法应用于某场地污染事件,成功筛查鉴定出30种环境高关注度物质,通过数据库比对进一步鉴定了6种危废物质,通过购买标准样品成功验证了4种物质。同时,还通过文献查阅与标样比对确认了另外2种有毒物质。因此,本研究建立的有毒有害物质快速筛查方法为实际环境中的污染物快速鉴别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8.
石化行业的VOCs排放控制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森  童莉  周学双  韩建华 《化工环保》2014,34(4):356-360
概述了我国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排放情况。介绍了国内外VOCs的管理现状。分析了国内石化行业VOCs排放控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污染物排放过程的类别。提出了明确定义、制定相关标准、完善分类管理体系、研究最佳的可行性控制技术等加强VOCs排放控制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9.
在研究氢氧化镁混凝特性的基础上,复配氯化镁和硫酸铝作为混凝剂,以高岭土配水水样为研究对象,运用iPDA在线监测技术对混凝过程絮体形成进行监测,探讨了单独使用氯化镁和硫酸铝以及二者复配使用的混凝效果和絮体特性,确定复配使用的各种条件。结果表明,对于浊度20 NTU,pH 11.5的高岭土配水水样,氯化镁、硫酸铝最佳投加量分别为7.2 mg/L(Mg2+计)和3 mg/L(Al3+计);硫酸铝跟氯化镁复配使用时,先投加硫酸铝,间隔30 s后投加氯化镁,混凝效果较好;在镁离子最佳投加量7.2 mg/L时,铝和镁最佳质量比在1∶3~1∶2之间;镁铝复配时其FI值明显大于单独作用时,即絮体尺寸大小:二者复配硫酸铝氯化镁,而且复配条件下Zeta电位值在零电势左右浮动,浮动范围小,更利于聚集沉淀;镁铝复配时发生了协同效应,弥补了单独使用氯化镁混凝过程的不足。  相似文献   
60.
Reactiv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are known to affect atmospheric chemistry. Biogenic VOCs (BVOC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regional air quality due to their large emission rates and high reactivities. Diterpenes (most particularly, kaur-16-ene) were detected in all of the 205 enclosure air samples collected over multiple seasons at two different sites from Cryptomeria japonica and Chamaecyparis obtusa trees, the dominant coniferous trees in Japan,. The emission rate of kaur-16-ene, was determined to be from 0.01 to 7.1 μg dwg−1 h−1 (average: 0.61 μg dwg−1 h−1) employing branch enclosure measurements using adsorbent sampling followed by solid phase-liquid extraction techniques. The emission rate was comparable to that of monoterpenes, which is known major BVOC emissions, collected from the same branches. In addition, total emission of kaur-16-ene at 30 °C was estimated to exceed that of total anthropogenic VOC emis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