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0篇
  免费   411篇
  国内免费   1680篇
安全科学   487篇
废物处理   56篇
环保管理   278篇
综合类   2606篇
基础理论   1108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533篇
评价与监测   296篇
社会与环境   196篇
灾害及防治   12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271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475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347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121.
为了解地貌在坡面尺度上对α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主观采样法在陕北吴起县合家沟流域不同地貌部位进行了样地调查.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先后对各地貌部位物种组成及各物种的重要值、地形因子要素间、地形因子和群落α多样性之间分别做了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地貌部位相似的群落聚类在一起,说明地形因子是影响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生态系统等的重要因素.(2)海拔和坡位,坡向和坡度,地形指数和海拔、坡位、坡形之间的Pearson 相关系数均大于0.8,双尾显著性检验概率小于0.05.(3)影响α生物多样性指标香农-维纳指数的地形因子按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是:坡位、坡向、海拔、坡形、坡度、地形指数,进一步分析得出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沟沿线、光照、土壤水分和养分在影响α生物多样性指标上依次递减.(4)通过多元线形回归检验,得出坡位、坡向、坡形、海拔这四个地形因子与群落α生物多样性关系密切,建立的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可信度大,与样本数据的拟合度高.各地形因子数据归一处理后的回归方程为:香农-维纳指数=2.417-0.581×坡形-1.333×坡位+1.449×海拔+0.631×坡向.地形地貌特征在黄土丘陵区表现明显,研究它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可为该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但由于调查样地尺度较小,在应用推广上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2.
藻类与有机污染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红文  黄国兰 《环境化学》2003,22(5):440-444
本文就若干有机污染物对藻类的毒性效应及藻类对这些污染物的富集降解作用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污染物对藻类的毒性有很大差别,其中三有机锡的毒性最大。此外,不同藻类对毒物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其中扁藻Platymonas sp.和斜生栅藻S.obliquus最敏感。藻类通过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两种途径去除水中污染物,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最容易被去除。藻类固定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藻类对污染物的降解。  相似文献   
123.
通过选取不同层次的景观指数,对粤北典型区域的景观生态子区进行分区研究,探讨了景观指数在景观生态区划方面的应用,为景观生态区划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采用2009年广东省南雄市DOM数字正射影像为数据源,应用ENVI 4.3和ARCGIS 9.3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和分类,把研究区景观类型分为耕地、林地、疏林地、城镇建设用地、水体、未利用地6大类;根据镇级行政界线把研究区分为18个景观生态子区;选取不同层次的景观指数,应用Fragstats 3.3计算研究区的景观指数;以经过筛选后的景观指数为变量因子,18个景观生态子区为聚类对象,在SPSS 17.0中选择Q型聚类欧式距离平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在聚类图谱中选择水平距离7.5为标准线,对景观子区进行分类,把18个景观生态子区分为4个区域。聚类结果显示,各分区内子区的景观结构特征高度一致。把景观指数应用到景观生态区划,通过聚类分析,分区结果能够较好的反映景观生态结构的显著特征与空间分异状况。  相似文献   
124.
我国海水水质基准的构建:以三丁基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岸海域污染形势严峻、污染物种类繁多、生态健康风险复杂,现有的海水水质标准难以满足当前海洋环境污染评价、管理和监控的需求,亟需适宜我国海洋区系特征的海水水质基准作为水质标准修订与制定的理论依据.借鉴美国、欧盟和荷兰等国家水质基准的制定方法,提出了构建我国海水水质基准的思路,并给出了数值型双值基准的数据要求、定值方法和相应的计算模式等.以三丁基锡化合物(TBT)为例,按照论文建立的方法,计算了保护我国海洋水生生物的TBT基准.结果表明:我国TBT化合物海水水质基准高值(HSWC)和海水水质基准低值(LSWC)分别为0.43μg·L-1和0.002μg·L-1,与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国家的推荐基准值略有不同.研究结果将为我国海水水质基准的制定与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5.
2009年5月和10月对椒江口(121.35°E~121.85°E,28.50°N~28.80°N)浮游动物进行调查,分析其群落结构、生物量和丰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海域浮游动物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鉴定到14大类50种,卡玛拉水母(Malagazzia carolinae)为绝对优势种,秋季鉴定到14大类73种,优势种分别为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亚强真哲水蚤(Eucalanus subcrassus)、微刺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r)、中华胸刺水蚤(Centropages sinensis)和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多样性指数为秋季(2.59)高于春季(1.82),生物量和丰度为春季(972.66 mg/m3和1 743.54 ind/m3)远高于秋季(65.30 mg/m3和31.94 ind/m3).总生物量和丰度的空间分布由优势种决定,春季高值区出现在咸淡水交汇的出海口处;秋季有沿河口向外递增的趋势.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营养盐、盐度和溶解氧为影响春秋季椒江口浮游动物分布的环境因子;浮游动物群落存在明显的季节和空间异质性;各物种适宜的生态环境不同.与类似河口的现状相比,椒江口的浮游动物种类丰富,可能与影响该河口的水团多样有关;与历史资料相比,椒江口4、10月份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丰度及优势类群保持相对稳定.图9表6参44  相似文献   
126.
The dissipation routes of chlorpyrifos spiked in an Udic Ferrisol at the dosage of 400 ng g?1, which represents a residual level after an agricultural application, were studied in a laboratory, using the natural soil under three moisture regimes, sterilised, and organic matter-free soils in the dark at 20°C. 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er soil moisture caused faster dissipation, and the abiotic and biotic contributions to the total dissipated amount of the applied chlorpyrifos in the soil accounted for 77.3–85.2% and 14.7–22.7%, respectively. In the sterilised soil, the contribution of organic matter to chlorpyrifos dissipation was noticed to account for 95% in the earlier two weeks, and was nearly equal to that of soil minerals two weeks after the incubation.  相似文献   
127.
纳米材料对藻细胞毒性效应及致毒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光学工程、催化等领域。随着纳米材料的生产量逐年增大,越来越多的纳米粒子被释放到水生生态环境中,其生态毒性效应影响也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根据纳米材料的分类总结了不同种类纳米材料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藻类的毒性效应,归纳了纳米材料影响藻类毒性大小的主要因素,如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水体性质和藻种等,并探讨了纳米材料对藻类的致毒机理,如金属离子溶出、氧化损伤和遮光效应等,最后总结展望了纳米毒理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纳米材料对藻类的毒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8.
韩玉麟  魏红  郝淼  耿琳  张洁莹 《环境化学》2021,40(3):717-728
通过紫外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EEMs-PARAFAC)方法及主成分分析(PCA),研究了夏季渭河西安段水体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组成、来源,及其与水质指标的相关性.在研究区域共检出2种类别5个不同的DOM组分,分别为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C2、C3、C5和1个类蛋白类荧光组分C4,5个组分具有...  相似文献   
129.
富勒烯(C60)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纳米工程材料,其环境行为和所造成的毒效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其与重金属的联合毒性.文章选取模式生物大型溞研究纳米水稳型富勒烯(nC60)与Zn+和Cr6+的联合毒性.按EPA 2024急性毒性试验结果,nC60对大型溞48 h-LC50为0.47 mg·L-1,最大无观察效应浓度(NOEC)为0.10 mg·L-1.NOEC浓度选定为nC60亚急性试验浓度,用于联合毒性试验.nC60增强了Zn2+和Cr6+对大型溞的毒性,Zn2和Cr6+对大型溞48 h-LC50分别由2.33mg·L-1和0.40mg·L-1降低为1.52 mg·L-1和033 mg·L-1;nC60增加了大型溞对Zn2+和Cr6+的摄入,暴露1440 min后体内Zn2+和Cr6+累积量分别由6.52 μg·g-1湿重和1.52 μg·g-1湿重增加到9.98 μg ·g-1湿重和3.01 μg·g-1湿重;nC60和Zn2+和Cr6+联合作用于大型潘后,大型溞SOD酶活性均呈现出增强的诱导现象,联合作用时诱导作用强于两种物质单独作用.此研究表明:在亚急性浓度下,nC60增强了Zn2+和Cr6+对大型溞的毒性,提高了大型潘体内Zn2+和Cr6+的积累,并提高大型溞体内自由基活性.  相似文献   
130.
• A two-compartment model is able to quantify the effect of nano-TiO2 on Pb toxicity. • Nano-TiO2 reduces Pb tolerance level and increased the killing rate for C. dubia. • Thus, nano-TiO2 synergistically enhances Pb toxicity. • Algae reduce Pb transfer rate to the body tissue and the killing rate. Nano-TiO2 can remarkably increase lead (Pb) toxicity in aquatic organisms. 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this toxicity, additive or synergistic, is not well understood. To explore this mechanism, we inspected the role of nano-TiO2 in the toxicity of Pb on Ceriodaphnia dubia (C. dubia), a model water flea species typically used for ecotoxicity studies. The effect of algae, a diet for aquatic organisms, on the effect of this binary mixture was also investigated. A two-compartment toxicokinetic (TK)-toxicodynamic (TD) modeling approach was used to quantify the Pb toxicity under these complex conditions and to develop critical parameters for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toxicity. This two-compartment modeling approach adequately described the Pb accumulation in the gut and in the rest of the body tissue under different nano-TiO2 concentrations, with and without algae, and predicted the toxicity response of C. dubia. It indicated that increasing the nano-TiO2 concentration reduced the Pb tolerance level and concurrently increased the killing rate constant of C. dubia. Therefore, nano-TiO2 synergistically enhanced Pb toxicity. Algae remarkably reduced the toxicity of this binary mixture through reducing the Pb transfer rate to the body tissue and the killing rate, although it did not affect the Pb tolerance level. This two-compartment modeling approach is useful in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nanoparticles when assessing the overall toxicity of nanoparticles and other toxic elements in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