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7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85篇
安全科学   194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288篇
综合类   573篇
基础理论   131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65篇
评价与监测   56篇
社会与环境   73篇
灾害及防治   6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基于地理学综合研究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连接社会系统、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纽带,是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相互联系、又彼此相对独立的矛盾统一体的关键所在。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重要方向。综合性与区域性、人地关系是支撑其发展的重要理论框架。本文对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详尽的综述。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经近百年发展,从最初的单一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甚至农业资源承载力发展到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以及生态环境承载力。近几十年,生态足迹、虚拟水、能值分析等综合研究理论与方法兴起,极大地推动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定量化和模式化。目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面临着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主要表现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基础、学科范式和方法体系尚需继续完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包括:尺度效应、关键阈值、变化机制等)亟待解答;基础研究需要与实践应用加强联系等等。在此基础上,本文主张从地理学综合视角重新审视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理论框架和今后研究的优先主题。通过建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地理学综合研究范式,能够拓展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深度和广度,有助于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水平。本研究提出未来相关研究应围绕以下优先主题开展:(1)资源环境承载力关键要素的变化及驱动机制;(2)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3)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动态监测与预警;(4)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国土功能区划与管控;(5)重点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恢复与提升途径。  相似文献   
822.
不同水耕年限稻田土壤水分运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田间染色示踪和室内样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江汉平原不同水耕年限稻田土壤水分运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期望为制定合理的稻田水分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新稻田(水耕17a)与老稻田(水耕大于100a)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引发土壤剖面内不同水分运动特征。新稻田垂直渗漏较老稻田明显,表现为新稻田有更大的染色深度。老稻田染色区域主要集中在耕作层,染色面积为48.52%;犁底层和底土层染色面积较小,仅为3.17%和0.2%。除耕作层外,新稻田其他土层染色面积均大于老稻田,且优先流特征较老稻田明显。老稻田侧向水分运动较新稻田强烈,其侧流剖面的染色面积(15.35%)显著高于新稻田(8.45%),老稻田侧向水流主要发生在犁底层以上。为减少稻田水分渗漏损失,老稻田可以通过减少农田-田埂-沟渠过渡区侧渗实现,而新稻田可采取少量多次的灌溉原则。  相似文献   
823.
We review how Canadian Model Forests pursued forest and community sustainability over the course of two decades (1992–2012). Given its roots in the forest industry and forest science, Model Forest programming initially faced some challenges in pursuing the socio‐economic dimensions of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SFM) in order to fulfil mandated community sustainability objectives. This was due, in part, to how objectives, stakeholders, and expertise were brought together to develop SFM. The programme helped to define sustainability and the SFM paradigm, advance forest science and social research, and bring together a mix of usually adversarial partners in the name of innovation. Ultimately, the termination of federal programming was linked to high‐level policy shifts, yet difficulty in delivering on the socio‐economic dimensions of SFM during a period of forest sector and community crisis was also a factor.  相似文献   
824.
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意义,综述了国内外开展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原理。重点介绍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研究中的应用,对序列分析和指纹图谱、分子标记、分子探针等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825.
《刑法修正案(十一)》修订呈现出刑事立法对于预防与从严惩处犯罪理念的贯彻,在回应风险社会诉求的同时,立法价值观、犯罪观、刑罚观层面客观存在的二律背反现象,引发了学界对于刑罚介入边界的激烈争论。本文基于648份污染环境罪判决书,利用回归分析对污染环境罪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缓刑在内的多个判决结果与影响因素间的内在机理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污染环境罪刑罚存在刑罚力度整体轻缓,金钱类环境责任序位混乱,将环境修复作为量刑情节考量指引效果较弱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一方面通过宽严相济纾解刑罚适用“轻刑化”之困,并重新区分以危险犯和实害犯为基准的刑罚结构;另一方面通过生态修复规范化建立积极的司法导向,并以此重构罚金刑体系。从而达到犯罪控制与生态恢复双重目的,为污染环境罪刑罚研究添砖加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犯罪刑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826.
为回顾和总结新中国70年来的不安全行为研究,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行为管理理论研究,基于新中国70年国内员工不安全行为领域的564篇文献,运用文献计量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工具,分析我国员工不安全行为研究成长规律,构建作者和研究机构共现图谱,识别出该领域主要作者、机构及其合作网络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员工不...  相似文献   
827.
创新监测科研管理 推进环境监测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了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在科研管理方面的经验和体会。提出了以科研推动监测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在科研管理工作中不断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激励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环境监测科研技术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一批实用型科研成果的应用,全面提升了监测科研水平,为江苏省环境质量的改善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28.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 and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 have formed a partnership to establish pilot sit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network known as the Coastal Intensive Site Network (CISNet). CISNet is composed of intensive, long-term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sites around the U.S. marine and Great Lakes coasts. In this partnership, EPA and NOAA are funding research and monitoring programs at pilot sites that utilize ecological indicators and investigate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stressors. NASA is funding research aimed at developing a remote sensing capability that will augment or enhance in situresearch and monitoring programs selected by EPA and NOAA. CISNet has three objectives: 1) to develop a sound scientific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ecological responses to anthropogenic stresses in coastal environments, including the interaction of exposure, environment/climate, and biological/ecological factors in the response, an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nature of these interactions, 2) to demonstrate the value of developing data from selected sites intensively monitor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anges in environmental stressors, including anthropogenic and natural stresses, and ecological response, and 3) to provide intensively monitored sites for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indicators of change in coastal systems.  相似文献   
829.
以南通地区空气自动监测工作为例,从数据应用、人才保障、托管运维、监测因子、数据集成和控制等方面阐述了优化空气自动监测工作相应的对策,以便更好地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30.
根据全国饮用水源地调查和现行政策法规,结合江苏省及泰州市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情况,全面分析了饮用水源地防控和预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饮用水源地防控预警的特色做法,阐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饮用水源防控及预警的10项保护措施,供环保从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