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84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117篇
综合类   395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64篇
社会与环境   65篇
灾害及防治   4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利用1996 - 2005年的地下水质监测数据,对奎屯市饮用水源地进行了现状评价,选择奎屯市一水厂作为研究目标,对总硬度、硝酸盐氮和硫酸盐三项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对其变化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42.
贵州降雨变化趋势与极值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张志才  陈喜  王文  石朋 《地球与环境》2007,35(4):351-356
利用1961—2004年逐日降雨资料,分析了贵州降雨强度、无雨天数、极值降雨的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利用Mann-Kendall法与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对贵州近44年降雨时空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利用Gumbel分布拟合最大日降雨量的概率分布特征,并利用极大似然法进行分布参数估计,推求了极端(50年,百年一遇)降雨情形。结果表明,贵州近44年来汛期有雨日降雨强度、最大日降雨量、连续3日、5日、7日无雨的出现频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最大日降雨总体由南向北减少,连续无雨天气出现频率的增加幅度空间分布总体呈东高西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743.
何文霞 《环境与发展》2020,(1):204-204,206
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社会各界都开始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最主要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和保护问题,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我国在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方面的监测水平仍然不够先进。如果仅凭借理化指标和生物指标来进行监测,其监测的有效性不高,在未来,生态监测是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44.
北京市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调查和研究北京市安全生产历史资料数据,系统地分析生产安全的发展历史、现状、特征与存在的问题;选取3大类18个与安全生产关系密切的经济社会相对指标,通过散点图、相关系数、主因子分析等方法建立了亿元产值死亡率与经济社会相对指标的回归模型;结合目前北京市的安全生产现状,使用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法及趋势分析法,计算未来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亿元产值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并预测全市安全生产的发展趋势;提出经济社会和安全监管方面的相关对策建议,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45.
Concentrations of seven metals were measured in over 1000 samples as part of an integrated survey. Sixteen metal pairs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Cluster analysis identified two clusters. Metals from the largest (Cr, Cu, Ni, V, Zn), but not the smallest (Cd, Pb) cluster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patial location and soil pH and organic matter content. Cd and Pb were not correlated with these parameters, due possibly to the masking effect of recent extensive release. Analysis of trends with soil properties in different habitats indicated that general trends may not necessarily be applicable to all areas. A risk assessment indicated that Zn poses the most widespread direct risk to soil fauna and Cd the least. Any risks associated with high metal concentrations are, however, likely to be greatest in habitats such as arable and horticultural, improved grassland and built up areas where soil metal concentrations are more frequently elevated.  相似文献   
746.
郑琰  蒋雪梅  肖玉杰 《环境科学》2024,45(4):1879-1887
为探索周围邻域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演变的影响,分析了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其长期演变趋势进行预测.首先,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我国30个省份的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其随时间演变的特征;其次,构建传统与空间马尔可夫概率转移矩阵进一步分析了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省份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1)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的平均水平低于0.6,但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且区域差异逐渐缩小.(2)各省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至少有71%的概率维持原有状态,且短期内难以实现跨阶段转移.(3)地理空间格局影响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的演变过程,当某省份与碳排放效率高的省份相邻时,转移到高效率的概率增加,而与碳排放效率低的省份相邻时则相反.此外,在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下,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的演变逐渐呈现“俱乐部收敛”的趋势.(4)从长期演变趋势来看,各省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向高水平转移的可能性增大,呈现出由低到高递增的态势,同时“俱乐部收敛”现象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747.
李钊  张美玲  张锐祺  田景  王晨 《环境科学》2024,45(6):3308-3317
研究草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并探究有机碳密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对甘南自治州草地生态系统管理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促进碳汇和减缓气候变化.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基于SSP126和SSP585这两种CMIP6未来气候情景数据,运用CENTURY模型模拟预测2023~2100年甘南草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2023~2100年,总有机碳密度、缓性有机碳密度、惰性有机碳密度均呈现下降趋势,活性有机碳密度先波动下降再波动上升.同时,SSP585情景下的总有机碳、活性、缓性和惰性有机碳密度均高于SSP126情景;②Mann-Kendall突变分析表明土壤总有机碳密度之差(Δsomtc)的突变发生在2030年;土壤活性碳密度之差(Δsom1c)的突变发生在2027年;③研究期内,在SSP126情景下,甘南州草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值为7 505.69 g·m-2,在SSP585情景下则为7 551.87 g·m-2.甘南州草地土壤有机碳密度整体呈现西部高东部低,变异系数整体比较稳定的特点;④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未来气候情景下,降水与土壤有机碳密度呈正相关,温度与土壤有机碳密度呈显著负相关;⑤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结果表明,在两个气候情景下,甘南州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碌曲县的下降趋势相对最快,迭部县最缓慢.  相似文献   
748.
Agriculture is the largest source of nutrients into surface waters in Finland, and yet relativel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actual impact of the agricultural load on the state of lakes. We analysed the water quality data of 20 Finnish agricultural lakes and found that they had higher levels of nutrients, chlorophyll a and turbidity than did the other types of lakes (e.g. those receiving point-source load) in the national monitoring network (the Finnish Eurowaternet). Currently, six of the agricultural lakes can be classified as eutrophic and 14 as hypertrophic. Trend analysis (based on Kendall's tau-b) indicated that during 1976–2002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lakes either remained constant or showed signs of increasing eutrophication and elevated turbidity. Decreasing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were found only in one intensively restored lake. In none of the lakes had the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The results of the trend analysis are compatible with the recent finding that, despite vigorous efforts, the nutrient load from agriculture has not declined in Finland. Recovery of the most eutrophied agricultural lakes would call for a drastic reduction in the external nutrient load, possibly supplemented with in-lake restoration.  相似文献   
749.
东北地区近50年农作物生长季干旱趋势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了东北三省72个台站1960-2008年生长季的潜在蒸散量,进而计算了潜在蒸散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得到各站生长季干燥度。东北三省1960-2008年生长季干燥度总体上表现出从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减小的变化特征,大值区位于辽西地区,小值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东北区生长季降水量与潜在蒸散量相当;东北南部生长季略干,东北北部较为湿润。东北地区生长季干燥度近50年增加趋势通过显著性检验;东北地区干燥度序列在1996年发生了突变。东北三省1973年以来干旱绝收面积、成灾面积占旱作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的增加趋势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以1996年为分界点,1997-2007年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占旱作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分别是1973-1996年均值的1.99倍和5.58倍,上升幅度非常明显。从而证明了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得到的干燥度公式来评价东北地区生长季干旱是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750.
云南近46年降水与气温变化趋势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刘瑜  赵尔旭  黄玮  周建琴  琚建华 《灾害学》2010,25(1):39-44,63
利用云南1961-2007年降水与气温资料进行线性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近46年来云南年均降水量是趋于减少的,其中夏季降水量减少较为明显,减少率为4.5 mm/10a,且夏季降水在1971年前后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从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异常值统计结果来看,云南雨季平均降水量是趋于减少的,而干季平均降水量趋于增加;从降水的地域分布来看,滇南地区降水呈缓慢减少趋势;滇中降水呈缓慢减少后略升状态;滇西北降水呈略升趋势;滇东北降水为明显下降趋势。近46年云南年平均气温是升高的,从全省气温变化的季节特征及异常值统计结果来看,春夏秋冬四季增温都明显,但冬季气温增加最为显著,增加率为0.27℃/10a,冬季平均气温在1995年出现了一次由冷到暖的突变。滇中及以东地区的气温变化增暖趋势明显,滇西地区气温也为增暖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